深蘭科技是人工智能領先企業、獨角獸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深度布局自動駕駛、機器人、工業智能化、AI醫療等領域,主要為B端用戶提供智能產品。
本期訪談人物:
深蘭科技創始人 陳海波
“在我看來,掙錢是容易的,做基礎研究才最難。當下過早、過度追求AI產業化,讓不少科技公司無法真正的專心在基礎研究上投入。”
▍個人介紹
深蘭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深蘭科學院創始院長,中國管理科學院學術委員,國家智慧城市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上海市長寧區政協委員、新滬商聯合會輪值主席。曾獲EEEISI world cup20I9最佳導師、第四屆上海市工商業領軍人物、2018上海領軍人才。曾出版《與領導千部談AI》《與領導干部談量子科技》《元宇宙與社會治理新范式》等著作。
▍第一標簽
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并重的人工智能“深耕者”
▍企業簡介
深蘭科技是人工智能領先企業、獨角獸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深度布局自動駕駛、機器人、工業智能化、AI醫療等領域,主要為B端用戶提供智能產品;在計算機視覺、生物智能、自動駕駛、認知智能等方面擁有核心技術,已申請專利1000多項,在眾多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領域世界頂級賽事上獲得40多項冠軍。
身著一件帶有公司標志的馬甲,搭配簡單的藍白格子襯衫,深蘭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陳海波在上海辦公室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在交流過程中,陳海波難掩對基礎科學研究的強烈興趣,更笑言從小就有科學家的夢想。
隨著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近年來AI應用慢慢從虛無走向現實,相關產業正加速落地。這也促使“盈利”,成為了當前每家AI企業的主課題。
于2014年創立深蘭科技的陳海波,更是切身體驗了國內人工智能浪潮的發展起伏。而他向記者表達了對AI產業化風潮的不同看法。
“在我看來,中國不缺少企業家,中國缺少科學家。掙錢是容易的,潛心做基礎研究才最難。當下過早、過度追求AI產業化,讓不少科技公司無法真正的專心在基礎研究上投入。事實上,任何一門科學都需要長期積累,越是前沿技術,越需要長期布局,商業化產業化周期越長,投資回報周期就會越長。我們應該要給人工智能產業化發展更多耐心,給具備基礎研發能力的AI企業更多的時間。”
近期,AIGC已成為了人工智能領域的新寵。究其原因,是在深度學習模型方面有了長足進步。相較之下,國內的模型訓練與產業鏈由于尚不成熟,迄今沒有非常“拿得出手”的競品。
陳海波認為,任何一門科學都需要長期積累,人工智能也不例外。“要想基礎研究做得好,勢必對底層技術花費的時間越多,走向應用市場化的周期,就會越長,雖然這不一定符合資本的回報周期的要求。”
據了解,人民幣基金的設立期限一般是“3+2”年,最多或是“5+2”, 而美元基金多為“10+2”。其中, “3+2”意味著投資期為3年,退出期為2年。顯然,后者給予了基金管理者與企業家更高的時間成本,能夠容忍其有更長的研發周期把底層框架做實做好,更加具備技術壁壘和未來競爭力。
“近一兩年,國內特殊的經濟周期,投資市場低迷,很多資本更加關注退出,給被投企業商業化更大壓力。很多被投企業放棄基礎研究轉向市場化,快速燒錢在細分賽道占領份額,快速上市資本退出。當然,從資本投資的邏輯無可厚非,但這對于很多具備基礎研究能力的高科技企業的基礎科學研究會有損害;畢竟,大國競爭是科技競爭,企業核心競爭力還是靠有壁壘的核心科技,不是靠商業模式。”
另外,關于創業者,陳海波認為,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資源的合理配置是人類為之奮斗的重要主體,企業家和科學家是不同的兩類人,社會、資本、媒體盡量不要鼓勵科學家或教授離崗創業。
“鼓勵科學家離崗創業、鼓勵教授離崗創業,我個人覺得這是不對的。真正的科學家是不能創業的,創業的也不是真正的科學家。中國真的不缺企業家,缺的是潛心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
在這場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國已展現出與發達國家同步的可喜態勢。陳海波認為,由于天然擁有數據大國的優勢,中國有希望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上有更多的突破。
“當前人工智能所處的深度學習階段,最大特點是對大數據有依賴,用大樣本解決小問題。中國正是發揮市場應用場景大、數據大國的優勢,人工智能取得了快速發展,和世界領先國家并駕齊驅。但是它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黑盒算法、缺乏可解釋性,依賴于大量數據、算力等等,將嚴重影響人工智能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甚至會導致新一輪的寒冬。因此,我們有必要和義務去探索新一代可解釋、小樣本學習的人工智能框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動能,這也是我國在抓住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和引領世界科技進步的必然選擇。”
陳海波認為,人工智能的下一個階段將是認知智能,是小樣本解決大問題,對數據的依賴會大大降低。突破小樣本條件下的快速有效的學習方法,來探索機器學習模型的可解釋性機理。
“需要通過研究深度神經網絡的可解釋性表達及可解釋性模型的構建,采用圖網絡的方法,讓深度學習實現因果推理,用深度學習方法處理圖譜,實現模型的可解釋性。”
同時,視覺推理和認知智能的發展對人工智能算法演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實現機器對空間和語義的視覺推理,基于常識庫和實現視覺場景的智能化語義描述,是自動駕駛和智慧城市等AI應用領域智能升級的關鍵技術之一。
“這些,都還需要長時間的研發和積累,我的意思是,基于大數據優勢的時代很快會過去,留給中國的時間不多了。”陳海波說。
在7年多的創業過程中,在加大研發和盡早盈利的取舍上,陳海波也曾面臨了多次掙扎和轉型。
“我們先做軟件,后做硬件,現在也不得不走向規模化和證券化的道路。雖然應用開發和商業落地做得不錯,起碼不太虧錢。但心里總有一種被裹挾的感覺,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沒有辦法干。”
據了解,陳海波創建的“深蘭科學院”,其全職的高學歷研發人員規模曾一度超過千人,但近年來為了商業化和應用落地,不得不忍痛縮減。
“我們仍保持了人工智能重要領域的基礎研究科研體系,包括人工智能研究院、科學計算研究院、智能汽車研究院、自動化研究院、生命科學院、前沿科學研究院六個院系。我們希望能兩條腿走路,一方面保留基礎研發的初心和力量,一方面還能盡量掙到錢,畢竟,在當下,能夠活下來還是最重要的。”
在產業化落地方面,深蘭科技基于計算機視覺的技術演進,主要在自動駕駛、機器人、工業智能化、AI醫療四大領域布局。
其中,2019年常州機器人制造基地開業,已研發和生產多款商業服務機器人,未來也將進軍家用服務機器人市場。
“我們的機器人采取了先攻國外,再攻國內的策略。目前已獲得韓國LG數億訂單,并拿到了環太平洋13國認證,產品出口美國韓日。”
在工業智能化方面,深蘭沒有采用“賣視覺檢測算法”的傳統模式,而是以軟硬件一體化交付的“合同增效管理”的商業模式進入市場。
“我們與傳統制造企業,是長期共生態的伙伴關系,而并非單純的買賣關系。我們為企業免費提供軟硬件設備,幫助其降本增效,節省下來的費用由雙方進行分成。”
當前汽車行業的新能源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大勢不可阻擋,而陳海波心里很早就有了造車夢。
“我們2017年就進入整車設計領域,2018年推出6米新能源自動駕駛移動零售車和12米新能源自動駕駛智能公交。”
2019年,熊貓智能巴士在四個城市上路測試并拿到上海自動駕駛測試牌照。2020年,熊貓智能公交先于6月通過深圳自動駕駛測試,商業運行坪山高鐵站線;又在7月上路武漢,和百度一起獲得自動駕駛商用牌照,服務武漢市中心CBD線路,成為中國首個商業運行線路。
目前,深蘭科技是唯一擁有“4+1”大型車自動駕駛牌照的企業,持有上海、廣州、長沙、武漢測試牌照和武漢商用牌照。近期,深蘭科技還通過并購一汽凌源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湖南加立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動力電池業務等部署人工智能汽車生態。
陳海波認為,“靠出售自動駕駛技術是沒有前途的,未來自動駕駛一定是車的標配,是核心命脈技術,沒有一個車廠會選擇不自己干。現在沒做是因為他們認為時機還沒到。
所以,深蘭組建了熊貓汽車集團,以及旗下十多家公司,就是本著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現在和未來的全面理解來設計人工智能整車。
“目前還沒有一個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同時具備自動駕駛技術、正向設計能力、整車資質、供應鏈、銷售渠道和動力電池生態支持。而深蘭想試試,為此團隊一直在努力。當然這很難,但車到山前必有路。人要有理想,萬一就實現了呢?”陳海波最后說道。
對話1000位行業領軍人物:安安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