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首批登陸科創板25家企業之一,當前,公司以新材料為主線,其產品應用領域已從上市之初的主營業務——軌道交通延伸到了新能源、航空航天、國防裝備等領域。
編者按:篳路藍縷敲鐘成,上下求索知路遠。這是一檔針對科創領域上市公司核心高管(包括但不限于董事長、創始人)的訪談節目。“大佬們”有哪些少為人知的傳奇經歷?公司上市前后,他們的心路歷程有何變化?《科創家》與您一起探尋,以期遠眺未來。
本期,《科創家》欄目對話的嘉賓是北京天宜上佳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宜上佳”)董事長吳佩芳。
《科創板日報》(北京,記者 郭輝)訊,新材料作為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并對未來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高新技術產業。“十四五”規劃更是提出,我國新材料產業將重點發展高端新材料,包括了高溫合金、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
2019年7月,在支持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資本市場化改革等戰略主導下,科創板鳴鑼開市。首批在科創板上市交易的25家企業,所屬領域除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還囊括了新材料產業。
科創板在今年7月迎來開市運行兩周年,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在注冊制試點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科創企業走向廣闊的市場。在新材料產業方面,科創板迄今已累積眾多細分領域頭部企業。
天宜上佳作為首批登陸科創板上市交易的25家企業之一,在新材料領域,其兩年來取得的業績、新業務動態、企業戰略與文化,一直備受市場關注。
做別人不愿意做、做不了的“小產品”
天宜上佳是國內高鐵動車組用粉末冶金閘片領域的頭部企業,在閘片產品的材料配方、工藝路線與生產裝備等方面屢有關鍵技術突破。據了解,截至目前,天宜上佳產品覆蓋了國內時速160至350公里動車組33個車型及交流傳動機車車型,是持有CRCC核發的動車組閘片認證證書覆蓋車型最多的國產廠商。
天宜上佳創始人董事長吳佩芳是自主研發以及市場拓展的主導者,同時也是公司技術帶頭人。《科創板日報》記者在專訪吳佩芳時了解到,這位常以一襲旗袍示人的董事長技術出身,并在她20多歲的年紀時就已獨當一面。
公開資料顯示,吳佩芳在1981年至1990年,歷任北京摩擦材料廠技術員、生產科副科長、廠長助理、副廠長、代廠長;1991年至1993年,任北京超硬材料廠廠長;1993年至2002年,任北京上地硬質合金工具廠廠長。
比如在回憶起自己的技術職業生涯時,吳佩芳饒有興致地分享了1981年她在北京摩擦材料廠剛參加工作時,為當時國家機械部引進日本小松推土機并國產化,研發其中關鍵零部件——離合器片的經歷。
吳佩芳回憶稱,該零部件工藝復雜,研發前后耗時三年。就在項目進展中后期,因項目組老師傅患病,她一個人扛下了外出洽談、任務分配、技術問題解決的工作。不過正是職業起步的這段經歷,鍛煉了她的管理和技術研發能力,短短幾年間,吳佩芳憑借其出色的工作表現,從生產科副科長一路做到代廠長。
吳佩芳今年參加工作整40年,據她介紹,歷次工作崗位與單位的調動,幾乎都有工作實質內容的變動,每次都需要發現并抓住新的機遇。無論是做摩擦材料、金剛石,還是做硬質合金,盡管研發不同年代里的高新材料這條主線未變,但進入新領域后面對技術與經驗一窮二白的境況卻是相同的。
“雖然我過去帶著幾十個人做了許多跨界產品,但是我們幾乎每次都可以做到快速進入”,吳佩芳講,“尤其是別人不愿意做或者做不了的‘小產品’,我們可以大批量生產。”
據了解,吳佩芳所講的“小產品”,包括了絲徑0.1毫米的拉絲模、電鉆刀頭縫隙中的硬質合金刀片等等,相關產品的銷路曾一度遠涉中亞及東南亞。據吳佩芳稱,受國外金融市場和產業行情的影響,公司產品產線常需要實時調整,也因此鍛煉了她的商業洞察力。
軌交閘片領域的頭部地位要繼續保持
2008年,鐵道部和科技部實施聯合發展中國高鐵事業的合作計劃,開始大力推進中國高鐵技術的自主創新和高鐵裝備的國產化。高鐵成為當時國家大力扶持發展的新興產業,而作為高鐵七大關鍵零部件之一的制動閘片當時仍依賴進口。
吳佩芳從中看到了開發高鐵制動閘片的廣闊前景。2009年11月,天宜上佳成立,并于2013年實現了對高鐵制動剎車片的國產化。
吳佩芳講道,從40年前在北京摩擦材料廠開始接觸摩擦材料,到2009年再做高鐵剎車閘片,兜兜轉轉一圈看起來像是業務的回歸,但在產品材料配方、工藝路線及生產裝備等方面其實都有本質的不同。
“我的出發點是要解決‘卡脖子’關鍵部件技術問題,而不是僅僅依靠過去的經驗辦事,以求在市場上分得一杯羹而已。創新的理念如今已深入骨髓,并為天宜上佳技術管理團隊所踐行傳承,天宜上佳創業元老、中流砥柱正擔任著分公司、子公司法人總經理,多名技術骨干已在各公司關鍵崗位擔任部長、總監以及副總經理等重要職務。與眾不同、科技創新、解決‘卡脖子’關鍵部件已經成為天宜上佳的血統文化,所以每件事往往都能做成。”吳佩芳說。
2016年至2018年,天宜上佳一直保持較高的業績增長,期間公司分別實現營收46,842.18萬元、50,713.40萬元、55,789.62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9,454.23萬元、22,193.09萬元、26,311.03萬元。
早在2016年,處于公司業績上升期的天宜上佳也開始了新一輪的戰略布局:高鐵制動閘片無人智能產線建設、碳纖維輕量化復材、碳碳/碳陶復合材料。
碳纖維復材制品是極具前景的高新材料,天宜上佳感知到了中國高鐵車輛的輕量化需求,開始布局碳纖維復材領域。同時研判摩擦材料升級趨勢,開始組建碳碳/碳陶項目研發部。
從粉末冶金到碳碳碳陶材料,天宜上佳不僅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對新技術選擇布局,而且與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契合。經過發展至今,天宜上佳目前已經形成粉末冶金閘片及合成閘片/閘瓦、結構功能一體化(碳纖維)復合材料、碳碳/碳陶復合材料、大型金屬結構件加工等業務板塊。吳佩芳介紹,在碳纖維業務方面,天宜上佳子公司天仁道和申辦了相關資質,作為承擔開展這一業務的實體。
2019年,天宜上佳凈利潤增速略有放緩,不過仍有5.82億元的營收,比上年同期增長4.3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7%。2020年,軌交行業整體受疫情影響嚴重,天宜上佳2020年營收同比下降28.65%,歸母凈利潤下降近58%。據天宜上佳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披露,受益于疫情有效控制,其2021年上半年度預計營收同比增加56.75%。歸母凈利潤較同比增加47.74%。
吳佩芳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軌交領域,天宜上佳的目標是繼續保持閘片細分領域的頭部地位,對更高速度、安全智能、綠色環保的制動系統開展深入研究。吳佩芳還說,公司碳碳/碳陶以及碳纖維輕量化新技術布局,當前整體進展不錯。
光伏市場單晶硅爐增長迅速,碳碳熱場需求仍然旺盛。吳佩芳認為,碳碳熱場將快速成為天宜上佳第二增長曲線,“目前來看沒有什么懸念。”
碳碳復材將成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
2021年7月是科創板開市兩周年,同時也是天宜上佳成功上市兩周年,作為首批登陸科創板25家企業之一,天宜上佳似乎承受了一些沉重的期待。
吳佩芳直言,盡管企業過去靠踏實做技術和實業積攢了一些底氣,不過兩年里那些需要隱忍、需要“熬”的過程確實并不好受,“我們能做的只有埋頭努力,用結果說話,一旦產品效益形成,投資者自然看得到。”
“科創板本身代表了一種獨特的價值”,吳佩芳也表示,“從實行注冊制,到企業業績的考量,科創板從多方面為我們天宜上佳這樣的上市企業和準備上市的硬科技企業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當前,天宜上佳被寄予期望的多個業務方向,均以新材料為主線,早在上市之前已有相關構想與布設,其產品應用領域已從上市之初的主營業務——軌道交通延伸到了新能源、航空航天、國防裝備等領域。
“天宜上佳目前還是圍繞主業及延伸的相關技術領域開展工作,光伏熱場用碳碳復合材料,與碳碳/碳陶制動盤產線有共用之處,”吳佩芳說,“從企業生產經營角度來說,我們會充分發揮產線的最大價值,以滿足目前多領域市場需求,讓碳碳/碳陶復材業務成為公司新的增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