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絕對收益投資能力,是對投資者權益最好的保護。
本期訪談人物:
華夏理財總裁 苑志宏
“資管新規對于銀行理財的改變是顛覆性的、全方位的。”
▍個人介紹
華夏理財總裁
▍第一標簽
華夏理財,客戶至上、絕對收益的堅守者
▍機構簡介
華夏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夏理財”)于2020年9月28日,正式開業,注冊資本人民幣30億元,由華夏銀行全資控股。注冊地址為北京市通州區,是第一家注冊在北京的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是第一家注冊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銀行理財子公司。華夏理財秉承“以客戶為中心、以絕對收益為主干、打造優質理財工廠”的經營策略,定位于“打造優質理財工廠”,目前已搭建了以規模化生產、體系化運作、精細化管理、ESG融合、金融科技賦能為特征的理財工廠運作模式。華夏理財以自上而下的投研體系驅動和“投資力、產品力、服務力”的持續提升,形成從產品研發、資產創設、策略采選、策略組裝到質量管理的公司標準化理財產品生產流程,實現產品生產的規模化和品質化,致力于為投資者創造長期、穩定、可持續的投資回報。
今年一季度銀行理財市場波動明顯,但對于華夏理財而言,受影響程度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在日益競爭的環境中,華夏理財的秘訣是什么?專訪中,華夏理財總裁苑志宏不止一次強調,“投資者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打造絕對收益投資能力,是對投資者權益最好的保護。誠然,華夏理財也一直堅守絕對收益的理念,切實為客戶財富的保值增值而努力。
在專訪中,記者了解到,華夏理財搭建了覆蓋近百種投資策略的可投策略庫,能夠根據市場環境的不同,針對性的選擇最優投資策略,在權益市場景氣周期中,通過FOF、ETF、主動權益基金等多種形式,提升產品含權比例,獲取超額收益。在權益市場下行周期中,通過加大另類資產供給,更多運用票息策略、杠桿策略、騎乘策略、久期策略等固定收益類策略,獲取穩健收益。
銀行理財完成“凈值化轉型”,與客戶對銀行理財的固有認知存在一定差異,投資者教育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在苑志宏看來,與其說開展投資者教育,對于理財子而言,更應該強調管理人教育。“打鐵還需自身硬,理財子要刀刃向內,不斷提升自我能力,提升理財子公司保護投資者權益的能力。”
“資管新規對于銀行理財的改變是顛覆性的、全方位的。”近日華夏理財總裁苑志宏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這表現在銀行理財產品設計、運營、投資等各個方面,給銀行理財子各個環節帶來極大的挑戰。
今年是資管新規正式實施的第一年。苑志宏認為,現階段及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銀行理財子需要持續打造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依然是絕對收益,這是銀行理財安身立命的基礎。于華夏理財而言,堅持用市場化的展業理念和機制,以絕對收益為目標,打造優質理財工廠,實現差異化發展。
過去十多年來,銀行理財作為穩健型資產管理產品,較好地平衡了資產配置要求的收益性、流動性和安全性,收益穩定是客戶根深蒂固的體驗感受。在苑志宏看來,面對凈值化后市場波動,談投資者教育前,銀行理財子要加強自我教育、自我革新和自我提升,提高保護投資者權益的能力,投資者教育則交給市場和時間。
今年一季度,在市場波動下銀行理財產品一度出現大面積破凈,穩健屬性和絕對收益目標面臨極大挑戰。但財聯社了解到,華夏理財受影響程度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華夏理財的秘訣是什么?苑志宏在專訪中透露,這就是堅定走絕對收益路線。
在苑志宏看來,穩健的投資收益是銀行理財一直以來贏得客戶信賴的核心依托,盡管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兌”,但并不反對資管產品的穩健投資收益。銀行理財追求“絕對收益”,是穩健投資運作的最終體現。
所謂絕對收益目標是銀行理財區別于公募基金等其他資管產品相對收益目標的核心標簽,可以幫助銀行理財在均等規則時代的“大資管”競爭格局中獲取差異化優勢。苑志宏認為,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沒有優劣之分,絕對收益是相對的絕對收益,是更穩定的凈值表現、更加確定的投資收益、更加平滑的波動、更加可控的回撤,是整個投資投研經營理念的提升。
“華夏理財定位絕對收益是指不管市場漲跌,希望有一個比較確定的收益。這體現在固收、固收+,甚至是權益產品上。不管是什么策略產品,追求的都是絕對收益目標。”苑志宏補充道。
苑志宏認為,多元化資產配置是獲得絕對收益的直接有效方式。“投資策略必須多元化,管理必須精細化,充分打開投資的邊界。”苑志宏稱,就華夏理財而言,“我們內部提出圍繞絕對收益目標建立自己的策略庫,通過策略多元化組合來達到絕對收益目標”。
據介紹,華夏理財搭建了覆蓋近百種投資策略的可投策略庫,能夠根據市場環境的不同,針對性的選擇最優投資策略,在權益市場景氣周期中,通過FOF、ETF、主動權益基金等多種形式,提升產品含權比例,獲取超額收益。在權益市場下行周期中,通過加大另類資產供給,更多運用票息策略、杠桿策略、騎乘策略、久期策略等固定收益類策略,獲取穩健收益。
苑志宏認為,理財子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各個環節。而華夏理財一直致力于打造優質理財工廠。
優質理財工廠,就是規模化生產,體系化運作,精細化管理,內部整個生產工藝流程圍繞絕對收益來展開,包括產品設計、投資運作、風險管理等。苑志宏舉例稱,比如對于投資經理的考核是多維度的,不是簡單的收益率、凈值增長的考核,還包括諸如波動率、最大回撤、業績基準達標率等方面的考核。
規模化生產代表絕對規模和產品多樣。目前華夏理財有逾450只產品,規模達6200億元,形成了七大系列標準化產品輸出,即現金管理類、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混合類、百歲人生系列以及ESG系列,滿足廣大客戶的理財需求。從產品形態、投資策略上,提供豐富、多樣的貨架產品。
體系化運作即投研強調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結合,而不是分散的。苑志宏稱,華夏理財打造的理財工廠模式就像一個現代化工廠,實現從投研引領、信評保障、交易支持、策略生產、資產創設到產品組裝的全流程精細化管理,最終形成標準化的理財產品輸出。
2022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銀行理財完成“凈值化轉型”,實現“潔凈起步”,銀行理財子公司經營進入一個新階段。在苑志宏看來,這對銀行理財行業也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其中,銀行理財產品完成“凈值化轉型”,與客戶對銀行理財的固有認知存在一定差異。投資者教育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特別是在市場出現明顯波動時期,需要加強與客戶的溝通互動。
“資管新規后,每只理財產品凈值化表現能否保本,高于業績比較基準還是低于業績比較基準,完全與所投資產的市場表現相掛鉤。”苑志宏補充道,核心還是在于投資端,如何平衡好市場的客觀波動,平衡投資者短期內對產品的認知。
但與其說開展投資者教育,苑志宏認為,對于理財子而言,更應該強調管理人教育,不僅要承擔在“賣者盡責、買者自負”下的受托人信義義務,更要提升與投資者信任相匹配的管理能力。“市場波動是客觀的,但平滑這種波動是有辦法的,要通過策略創新、策略組合,平滑波動、控制回撤。”
“投資者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在提投資者教育之前首先要加強自我教育、自我革新和自我提升。打鐵還需自身硬,理財子要刀刃向內,不斷提升自我能力,提升理財子公司保護投資者權益的能力。按照客戶的需求、對產品的認知打造絕對收益。”苑志宏強調,“投資者教育要交給市場,交給時間。”
相比于公募基金是投資工具,苑志宏認為,銀行理財則是解決工具,根據客戶對于產品期限、流動性安排、風險承受能力、收益、波動幅度等需求設計產品,進而傳導到投資上。經歷了一季度的市場波動,苑志宏稱,華夏理財也在反思中總結經驗,適配方面嚴格遵循資管新規要求和充分考慮現階段銀行理財發展特定背景,產品設計上盡量多推出低波動策略、中短期限的銀行理財產品,銜接好監管剛性約束和現階段客戶需求。“目前華夏理財主打低波系列產品,為客戶打造穩定收益。”
展望今年的投資機遇,苑志宏在專訪中提及,華夏理財年初即制定了今年的投資策略,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趨勢,積極耐心擁抱資本市場長期機會。“雖然年初受到國內疫情擾動、俄烏局勢、美聯儲貨幣政策等超預期因素影響,市場出現了較大調整,我們適當調整了操作節奏,但整體策略沒有變。”苑志宏補充道。
“我們積極看好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發展。”苑志宏強調,未來,華夏理財會主動把握結構性配置機會,根據產品期限和資金屬性,在市場調整時點適度加大配置,重點關注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進程帶來的投資機會,綜合運用好債券、基金、股票、股權、非標、公募REITs、商品、外匯等多種投資工具,獲取配置收益。
經歷了上半年的市場波動,苑志宏亦直言,銀行理財子在產品策略和資產配置上也需進一步完善。以華夏理財而例,苑志宏稱,在資產配置策略,重點加大優質固收債權類資產挖掘和供應,同時豐富產品策略,從大類資產配置的維度組合配置,平滑個別資產價格波動對產品凈值的沖擊。
另外,準確把握長期方向和短期階段的平衡和節奏,針對現階段市場對銀行理財的認知,仍然將固收類理財產品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同時也應認識到權益市場的長期趨勢,從長期發展角度,籌劃和布局權益類、混合類產品體系。“提高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是整個財富管理行業的普遍趨勢。”苑志宏透露,華夏理財明確提出增加含權產品占比,按照規劃,到2025年末,混合類和權益類理財產品合計占比將超過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