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創業板愈發成為創新企業IPO上市的堅定選擇?一是得益于服務實體經濟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實,二是“三創四新”企業與創業板定位得到契合,繼而成為創業板改革以來申報和上市的主力。
本期訪談人物:
國信證券副總裁 諶傳立
“創業板對IPO企業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得益于服務實體經濟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實,二是“三創四新”企業與創業板定位得到契合,繼而成為創業板改革以來申報和上市的主力。”
▍個人介紹
國信證券副總裁
▍第一標簽
深化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的踐行者
▍企業簡介
國信證券前身是深圳國投證券,2014年,公司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并在深交所上市交易。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國信證券已成長為全國性大型綜合類證券公司,根據中證協發布的數據,近年來公司的總資產、凈資產、凈資本、營業收入、凈利潤等核心指標排名行業前列;公司在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城市設立的營業部均保持強勁的競爭實力,多家營業部長期領先當地同業。截至2021年末,公司累計完成A股IPO項目289個,其中完成創業板IPO項目77個,排名行業第一。
在創業板注冊制兩周年之際,多家頭部券商投行業務的掌舵人接受了媒體的采訪。在國信證券副總裁諶傳立看來,試點注冊制改革以來,保薦機構內控水平和業務質量得到極大提升,但隨著注冊制將在市場全面實行,保薦機構仍需進一步理解注冊制改革及全面實行的工作要求,要始終樹立質量優先的發展理念,履行好“第一看門人”主體責任。
注冊制推行兩年來,一大批科技創新能力強、市場認可度高、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市場參與各方獲得感顯著提升,改革整體效果良好,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和國家科技振興戰略。
在公司數量得以快速增加的同時,創業板上市公司質量也不斷得到夯實。值得一提的是,創業板企業普遍具有創新成長的特點,怎么講好企業故事,實現企業、中介機構和投資者的多方共贏,是國信證券一直思考的重要課題。日前,國信證券副總裁諶傳立在訪談中分享了他的見解和觀察。
為何創業板愈發成為創新企業IPO上市的堅定選擇?諶傳立認為,創業板對IPO企業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得益于服務實體經濟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實,二是“三創四新”企業與創業板定位得到契合,繼而成為創業板改革以來申報和上市的主力。
試點注冊制改革以來,保薦機構內控水平和業務質量得到極大提升,但諶傳立也表示,為履行好“第一看門人”主體責任,保薦機構仍需踐行“四個始終”的要求。一是要始終樹立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創新戰略的理念;二是要始終樹立質量優先的發展理念;三是要始終履行“第一看門人”職責,切實承擔起審核把關的作用,加強內部質量控制,防止“帶病申報”;四是要始終做好高質量信息披露工作。
實施注冊制的兩年,也是創業板高速發展變化的兩年,基于對資本市場多年的觀察及豐富的實踐經驗,諶傳立對比分析了實施注冊制以來,創業板在上市公司結構、投資者結構、成長性創新性等方面三大變化。
在上市公司結構方面,諶傳立認為,一是更多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獲得融資,注冊制的實施提高了審核效率,為更多企業提供了上市融資的機會。創業板實施注冊制改革之后,上市公司數量顯著增加。對比2020年8月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前后兩年上市的情況,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上市企業數量為106家,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上市企業數量352家,注冊制下上市公司數量為同一時長內上市公司數量的3倍有余。
二是更多中小企業獲得融資。諶傳立注意到,注冊制下的上市公司的平均營業收入、凈利潤與核準制下的上市公司相比較低,注冊制實施之前兩年,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下的公司占比不到50%,注冊制實施后該比例上升至三分之二。注冊制下上市公司雖然體量較小,但首發時平均發行市盈率和平均首發募集資金則顯著高于核準制下的上市公司,這體現了注冊制下創業板更好地支持了創新創業公司上市融資,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
在投資者結構方面,諶傳立認為投資者類型的變化,有效地提高了創業板新股報價的專業水平。創業板實施注冊制以來最重要的變化是,可以參加網下詢價的詢價對象由個人投資者加專業機構投資者,變為僅有專業機構投資者,其中專業機構投資者為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財務公司、保險公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這六大類機構和符合一定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諶傳立也對比了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前的網下詢價投資者的變化情況。彼時可參與網下詢價的投資者約為30000個,其中個人投資者占比達80%以上,具備專業投資能力的六大類機構占比合計不足2%;注冊制改革后,可參與詢價的投資者數量由近30000個減少至1100余個,占比合計超過90%的個人投資者和實業公司等其他機構不再具備網下詢價資格,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由1100余家減少至不到500家,六大類機構占比提升至55%以上。這更有利于投資者和保薦機構歸位盡責,將促進新股定價審慎合理,更加有利于挖掘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真實價值。
在成長性創新性方面,創業板目前上市公司家數超過1100家,創新型行業公司已近900家,較兩年前增長了兩百余家。與注冊制實施之前相比,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的新上市股票占比從68.9%上升至70.7%。諶傳立認為,這恰恰體現注冊制下創業板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并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
近年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提升,“三創四新”類企業不斷增加,創業板申報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因此保薦機構推薦的企業也不斷增加。諶傳立認為,總體而言,創業板對IPO企業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
一方面,服務實體經濟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實。注冊制以來,深交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國證監會關于資本市場要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在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上體現“進”的特征,結合科創新型企業發展特點和要求,對發行上市條件進行改革,使一批優質企業獲得進入資本市場的“入場券”。根據市場受理情況統計,自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以來,受理效率達到市場最高。
另一方面,科技創新型企業成為創業板上市的主力。在創業板,一批高科技企業、戰略新興產業企業、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及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企業得到重點支持,一批“三創四新”企業與創業板定位得到契合,成為創業板改革以來申報和上市的主力。
作為老牌投行,國信證券在創業板注冊制下的保薦“成績單”同樣位于第一梯隊。創業板注冊制實施以來,國信證券共計發行17只創業板新股,募集資金總額142.1億元,按2022年8月16日收盤價計算,17只新股平均收益率為59.08%。
據諶傳立介紹,在上述17家創業板新上市企業中,秋田微、狄耐克、雅創電子、菲菱科思、線上線下、雅康股份等6家企業屬于TMT領域,這體現了創業板對相應行業企業的吸引力較大。其他行業中也不乏明星項目,例如貝泰妮為敏感肌護理國貨龍頭企業,上市首日市值突破700億元,躍升為A股美妝市值第一股。
自2004年保薦制度實施、2020年創業板改革以及試點注冊制以來,在創業板定位于“三創四新”的創新成長性企業的背景下,諶傳立認為,保薦機構要在保證企業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的前提下,要做好尋找優秀企業、挖掘企業核心價值的工作,做好行業研究工作。
諶傳立同時提到了保薦機構的前瞻性。當前,社會已經進入到一個科技快速發展、技術高速迭代的時代。如何做到“保”和“薦”的統一?“保薦企業上市要具有前瞻性,不能簡單地以規模利潤作為單一的指標來評判行業企業是否具備創業板IPO條件,更多的是要看到新興產業和新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及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和技術特點,準確判斷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樣才能推薦出來一個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優秀企業,實現多方共贏。” 諶傳立談到。
試點注冊制改革以來,保薦機構內控水平和業務質量得到極大提升,但隨著注冊制將在市場全面實行,保薦機構仍需進一步理解注冊制改革及全面實行的工作要求,履行好“第一看門人”主體責任。諶傳立認為,這對保薦機構提出了“四個始終”的要求。
一是要始終樹立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創新戰略的理念,把符合要求的優質公司推向資本市場。
二是要始終樹立質量優先的發展理念。在前端把好項目質量關,把好項目定位,推薦規范運作、符合“三創四新”的企業到創業板上市。
三是要始終履行“第一看門人”職責。充分發揮投行業務部門、質控和內核的作用,嚴守三道防線,通過獨立、專業、扎實的工作基礎,切實承擔起審核把關的作用,加強內部質量控制,防止“帶病申報”。
四是要始終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對此,諶傳立的建議是,按照《關于注冊制下提高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質量的指導意見》要求,保薦機構要全面總結以前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不足,進一步提高信息披露的針對性、可讀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提高信息披露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