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鑫能科給資本市場帶來的最大想象,或許在于其換電業務的布局和發力。相比充電模式,換電模式在出租、網約、重卡、輕卡等運營場景下優勢明顯,可顯著提升車輛運營效率。此外,通過車電分離模式,降低新能源汽車購車成本。
本期訪談人物:
協鑫能科總裁 費智
“只有綜合成本低于油氣以及充電,換電模式才會占領移動能源市場。”
▍個人介紹
協鑫能科總裁
▍第一標簽
移動數字能源科技的先行者
▍企業簡介
協鑫能科(002015.SZ)是國內最大的非公有制電力控股企業協鑫(集團)旗下上市公司。2019年5月,協鑫能科完成重大資產重組,主業聚焦綠色能源運營和綜合能源服務,并提出以車為能源載體,以電池為核心資源,以港為基礎設施,搭建綠電、港站、車、電池、儲能生態閉環,推動綠色能源與汽車兩大產業的深度融合。
協鑫能科給資本市場帶來的最大想象,或許在于其換電業務的布局和發力。相比充電模式,換電模式在出租、網約、重卡、輕卡等運營場景下優勢明顯,可顯著提升車輛運營效率。此外,通過車電分離模式,降低新能源汽車購車成本。
當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生態格局日漸成型,協鑫能科的業務版圖不斷完善。費智表示,協鑫電港仍將以客戶為中心,根據市場動態持續創新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的建設、消費需求。
新能源車的充電焦慮似乎從未斷過。伴隨著電車需求的爆發,原先不被看好的換電領域亦引資本爭相布局——而協鑫能科是最早一批布局換電業務的公司之一。換電業務一直被認為是大生意,卻非好生意。不過,據了解,協鑫能科換電業務目標在今年實現盈利。而在換電行業標準落地后,市場或將進一步爆發。
近日,對市場關心的換電站布局,商業模式、行業機遇以及掣肘方面的問題,第三方換電服務商協鑫能科(002015.SZ)總裁費智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
費智表示,換電站建設以市場為導向,因此選址的依據在于客戶需求。商用車換電站重點落于資源型地區,而乘用車換電站目標是在重點城市中迅速建起網格化服務。只有通過對資源的有效整合,換電需求的放量才可同步促進成本的下降。據費智介紹,在乘用車和重卡為代表的商用車換電市場,協鑫能科的目標是占據到30%以上的市場份額。
換電市場未來可期,亦吸引到新能源車巨頭爭相布局,包括吉利整車廠商,也包括寧德時代等電池巨頭,此外啟源芯動力、奧動等第三方換電服務商實力同樣不俗。協鑫能科能否成功“搶灘”換電市場,時機非常重要。
協鑫能科作為新能源車換電市場的“排頭兵”,受到資本青睞,8月5日收盤價為15.81元,從2021年初至今漲幅超160%,最新市值257億元。
熱捧背后,是中國換電市場經歷漫長冷遇后迎發展契機。據艾瑞咨詢預測,到2025年換電站運營市場規模將達616億元,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90%。其中換電乘用車運營市場規模約260億元,CAGR約85%,換電商用車運營市場規模約356億元,CAGR約95% 。
協鑫能科前身為霞客環保,2019年5月,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協鑫智慧能源成為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主業轉型為清潔能源發電及熱電聯產運營商和服務商。從營收看,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仍然是公司的絕對主業,電力銷售去年實現營收66.41億元,占比達到58.70%。
不過,作為民營電力巨頭協鑫集團下屬公司,協鑫能科真正給市場帶來想象的,則是其在換電業務的布局和發力。
“公司計劃是傳統業務正常發展,并為移動能源業務賦能,換電業務目標在今年實現盈利。”協鑫能科總裁費智對記者表示,在換電市場,公司的市占率目標是超過30%。
據悉,目前協鑫能科在建換電站150家,全年目標建成300家。上半年,汽車產業鏈整體受疫情影響較大,包括車企和電池廠的采購和供應等也有受阻,不過目前是咬定目標不放松。
值得一提的是,協鑫能科正式推出基于車電分離的系列租售產品方案,包括整車(車身+電池)以租代購、電池經營性租賃、車身以租代購+電池經營性租賃三大類型。“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協鑫能科總裁費智表示。
記者注意到,在車身以租代購+電池經營性租賃模式下,乘用車租賃周期最長8年,商用車最長6年,大幅減小了車輛運營商的購車資金壓力。
費智對記者表示,推廣換電模式的指導思想,在于經濟性。通過車電分離模式,對于小型B端客戶或者個人乘用車主,至少解決他們一半的資金問題,非常有吸引力。只有綜合成本低于油氣以及充電,換電模式才會占領移動能源市場。
換電模式的顯著優點,在于改變充電模式下新能源汽車等待時間過長的問題。在協鑫能科的電港模式中,可以把電車補能時間縮短至3分鐘以內,而充電樁完成時間則至少在30分鐘以上。
基于此運作模式,協鑫能科瞄準的細分市場集中在300公里電池長距離續航里程,其基本的邏輯在于,減少商用車和乘用車車主補電等待時間,實現多接單。
費智對記者表示,相比較于充電樁,換電可以實現像加油站一樣,對車輛實現高效補能。換電站建成后,乘用車可以服務150到180輛,重卡服務在50到60輛。
據費智介紹,前期對市場滲透預算中,換電站負荷率計劃在30%以上。在實際開發過程中,通過與其他B端公司比較,為了降低服務價格,在保證收益不變的情況下,就需要提高設備利用率,理論上負荷量可以達到70-80%。
在換電站選址上,協鑫能科目前已經布及全國多個省份。商用車方面,在京津冀還有內蒙、山西、陜西、安徽等地以重卡為主,針對煤、鐵、礦石運輸等。以安徽鳳陽為例,當地礦石資源豐富,重卡換電站為當地車主提供高效服務。乘用車方面,目標在南京、蘇州、杭州等長三角城市迅速建成網格化服務。
費智對記者表示,換電領域目前更多潛在用戶處于觀望狀態,效果體現還需要時間。為了加速搶占市場份額,推動業務,公司正在著手做生態企業布局,比如和物流企業合作,從運輸單位提高換電車的需求。今年6月,協鑫能科聯合快成物流成立能源科技公司,共同推進換電服務在物流領域推廣。
費智預測稱,電動重卡將從現在4%滲透率提升到2025年的40 %,換電在其中占比超過50%。由于其具有里程長,用電量大的特點,對換電需求會更明顯,未來占比有望超過七成。
乘用車方面,目前出租車網約車電動化占比已經達到50%左右,未來幾年會達到80%,其中換電的占比從目前10%左右到2025年提升至40%以上。
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能方式主要有交流慢充、直流快充和換電。三者各有優勢和不足,不過在換電方面,換電標準不統一直是行業發展的掣肘。
今年以來,換電站建設尤其受關注。公開資料顯示,8月1日,首座蔚來與殼牌合作的充換一體站上線運營,標志著蔚來與殼牌在電動汽車能源領域的合作正式開啟。更早之前,寧德時代于今年初推出換電品牌EVOGO,并將面向全部車企。
此外,奧動新能源、國電投參股的啟源芯動力等,在換電領域同樣爭相布局。多家券商機構認為,2022年是換電站放量元年,商業化進程顯著加快。
不過,機遇之下,挑戰亦十分顯著,換電市場缺少統一行業標準造成各自“占山為王”的局面。費智認為,行業標準化是業內積極推進的工作,只有在實現標準統一后,換電市場才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費智對記者表示,最早做換電業務的是車企,但其短板也很明顯,社會化網格布局薄弱,還要面對同業公司間技術壁壘。電池廠做換電的優勢在于配套,但是又會面對車企話語權更高的局限。特別是在乘用車領域,各個廠家換電模式都不同。
好消息是,近日全國純電動商用車、純電動乘用車換電標準起草組工作會議在廈門舉行。據悉,此次起草組會議重點圍繞QC/T《純電動乘用車車載換電系統互換性》、QC/T《純電動乘用車換電通用平臺》、QC/T《純電動商用車車載換電系統互換性》等相關草案進行了討論。
費智認為,標準化是遲早的事情,標準化后換電市場會更大。無論是換電業務運營企業,還是整車廠、電池廠等產業鏈公司,都不太可能針對每一個車型去研發生產換電裝置,標準和需求的差異將不利于市場推廣。
如果實現換電標準統一,對第三方運營服務商而言,更有利于成本降低。“全國范圍做換電布局,對資源整合能力挑戰非常大。”費智表示,協鑫能科作為能源企業,在“老本行”方面,需求管理和能效管理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