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訪中,高揚表示,隨著大家對輔助生殖生育質量的重視等,第三代輔助生殖技術中的基因檢測等市場空間有望提升。在輔助生殖領域,針對父母的基因檢測市場有望成為下一個爆發點;不過第三代輔助生殖技術在供給側面臨難題,整個市場尚未形成規模。
財聯社(成都,記者 張海霞 編輯 劉琰)訊,近來輔助生殖板塊、嬰童概念股等頗受市場關注,基因測序頭部企業貝瑞基因(000710.SZ)市場關注度也一度走高。
近日,貝瑞基因董事長、總經理高揚接受了財聯社記者專訪。在專訪中,高揚表示,隨著大家對輔助生殖生育質量的重視等,第三代輔助生殖技術中的基因檢測等市場空間有望提升。在輔助生殖領域,針對父母的基因檢測市場有望成為下一個爆發點;不過第三代輔助生殖技術在供給側面臨難題,整個市場尚未形成規模。
輔助生殖市場空間有望擴容 第三代技術供給面臨一定挑戰
近期,伴隨著北京多項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等政策出臺,該領域市場關注度較高。“在過去十年,國內輔助生殖技術發展很快。而目前相關輔助生殖領域政策出臺,以及兩會期間輔助生殖相關的提案建議等,都會讓市場潛力變得很大。”高揚在接受財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具體來看,輔助生殖技術分為三代。“一代輔助生殖技術就是將精子和卵子在體外條件下受精形成胚胎,再植入子宮腔著床發育成胎兒;二代則是通過將精子注射入卵母細胞胞漿內來達到助孕的目的;三代即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高揚向記者介紹道。
需求側來看,國內當前需求更多在一二代輔助生殖技術。“目前個人覺得,主要問題還在于如何讓有生育意愿的家庭能低成本接觸到輔助生殖醫療服務資源,先解決這個,而不是一步到位,或者期望在短期之內能夠接觸到基于基因檢測的第三代輔助生殖技術。”高揚繼續說道。據悉,針對胚胎的基因檢測均屬于第三代輔助生殖技術。
供給側來看,高揚表示,由于胚胎活檢技術需人工操作等,技術門檻較高,加上監管部門在該領域管控較為嚴格,因此目前國內擁有第三代輔助生殖技術牌照的醫療機構較少,據統計不足100家。
“因此,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針對胚胎進行基因檢測的第三代輔助生殖技術才會讓更多人接觸到。”高揚表示。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貝瑞基因旗下針對胚胎的基因檢測產品主要有“科孕安”等,相關產品近年來銷量較為穩定。
輔助生殖領域“攜帶者篩查”或將成為爆發點
據了解,在輔助生殖領域,基因檢測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針對胚胎的篩查PGS、PGT,即貝瑞基因旗下科孕安等;另一類便是針對父母準父母的基因檢測,稱為攜帶者篩查。資料顯示,貝瑞基因旗下目前有二代測序技術的攜帶式篩查,也有三代包括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等。
據悉,針對準父母的基因檢測在輔助生殖領域需求較為強勁。高揚判斷:“輔助生殖領域的基因檢測技術中,有個應用可能會成為今后的一個爆發點。這個不是針對胚胎,而是針對有輔助生殖意愿的準父母,這是中國人群里相對比較常見的基因病攜帶者篩查項目,該項目不受胚胎取材技術的瓶頸的限制,只需要抽取父母的外周血,即可判斷雙方是否攜帶同樣的致病基因,所以這可能會在輔助生殖領域發展地更快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于3月14日發布攜心安?擴展性攜帶者篩查(標準版),可以科學、全面、精準地幫助育齡夫妻盡早了解自身單基因隱性遺傳病致病變異的攜帶情況,提示可能面臨的生育風險。
據公開研究數據表明,平均每個人攜帶2.8個隱性遺傳病的致病變異,一旦夫婦雙方攜帶的致病基因“碰對”,生育遺傳病后代的風險將高達25%。據統計,單基因遺傳病現有20000多種,綜合發病率為1/100,多數會致死、致畸、致殘,目前僅5%有有效藥物。據悉,貝瑞基因在輔助生殖領域相關產品近年來銷量均較為平穩。
另外,在生育健康領域,貝瑞基因旗下包括“貝比安”“貝比安 PLUS”“貝全安”“貝聰安”“貝樂安”等多個產品。“貝比安、貝全安等是在出生缺陷領域的應用,實際上國家越來越強調該領域,正是因為三胎政策的放開,高齡高危孕婦比例一直在高位運行,需要通過基因檢測技術來進行三級出生缺陷的綜合預防,這也是為什么相關產品持續增長的一個原因。”高揚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對于未來在生育健康板塊的布局等,高揚表示:“我們現在針對孕前、產前、新生兒三級出生缺陷預防是有全盤考量的,無論測序硬件、試劑盒品種都在系統地推進,相關產品醫療服務市場、藥監局的注冊審評,也在逐步推進。”
基因測序儀國產化是必由之路
“基因測序儀具有很高的技術壁壘,最主要的就是測序儀自身產出數據的穩定性上,我們的目標是硬件平臺的長期穩定輸出。第二是臨床適用性,就是希望我們的測序儀能配合我們的試劑盒和軟件,持續地在國內核心醫院有較好運用。”高揚表示。
據悉,基因測序儀由于成本昂貴,若產生不穩定性將造成較大損失,因此從試劑盒等配套乃至整個供應鏈的國產化比率提高都顯得尤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兩會期間,高揚提出,測序儀在整個產業鏈中擁有極高的技術壁壘和價值,為中下游測序服務提供基礎支撐。為最大程度契合中國人群特點、契合中國臨床特點,測序儀的國產化是必由之路。他希望,未來政府能夠出臺更多醫療器械層面的配套政策和細則,對測序儀國產化、對高端醫療器械的資源整合、對試劑盒的審批都能提供更大的支持和鼓勵,為企業提供更多思路,為注冊審批開放綠色通道,減輕企業研發負擔和壓力,與整個行業一起推動醫療設備的國產化升級,更好地解讀中國人群的生命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