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奧測是中國第一家基于人工智能技術,踐行“整合診斷”的賦能型平臺公司。
本期訪談人物:
藥明奧測首席科學官兼首席技術官 方焯博士
“整合診斷開辟精準醫療新模式”
▍個人介紹
藥明奧測首席科學官兼首席技術官
▍第一標簽
人工智能賦能精準醫療的創新者
▍公司簡介
藥明奧測成立于2018年,是中國第一家基于人工智能技術,踐行“整合診斷”的賦能型平臺公司。企業依托Mayo Clinic的整合診療理念與經驗,憑借融合多平臺、多組學及臨床數據驅動的開放式賦能平臺,通過算法整合升級,不斷推出創新診斷服務和產品,同時加速診療創新者從研發到應用的技術轉化,創造共贏共享的產業新生態。
藥明奧測借助強大的醫療及商業資源整合能力,以“自主研發+授權合作”模式,實現全球產業布局,助力精準診療、造福廣大患者及健康人群。
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很快,產業界就意識到,醫療將成為人工智能大有可為的藍海。對解決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均、人口老齡化加劇醫療資源缺口等矛盾問題,這是難得的機遇。生命科學、體外診斷、新藥研發等各賽道企業紛紛布局。
其中,藥明奧測是一家特別的企業。據公開資料,藥明奧測是中國第一家踐行整合診斷的賦能型平臺公司。這家企業不僅重視核心技術和產品創新,并通過整合醫院、藥企、支付端等生態圈上下游資源,推動“診-療-藥-險”閉環的全產業鏈創新。這種產業撬動能力遠非一般企業所能具備。
什么是整合診斷?企業如何通過人工智能實現整合診斷?商業模式又如何打通?日前,《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了藥明奧測首席科學官兼首席技術官方焯博士。
方焯博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整合診斷是Mayo Clinic秉承了100多年的診療理念,簡單來說就是醫生診療經驗的系統化和產品化,整合與疾病相關的多平臺多組學檢測數據,通過人工智能輔助醫生在疾病診斷、治療方案、預后管理等各環節做出個體化精準判斷。
“生命與疾病的復雜性,決定了單一組學、單一技術平臺已難以滿足臨床需求。” 方焯博士指出。
實現整合診斷的挑戰無疑是巨大的。這不僅因為它在技術上會涉及醫學、生物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等,每一細分項都有極高的壁壘,更重要的是,在產品落地的過程中要與患者、醫生、藥企等多方不同規范和標準進行聯通。
實現這一切,離不開方焯博士的多次“跨界”經驗:她14歲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電子與信息工程專業、博士師從駱清銘院士轉入生物醫學工程,赴德國多年從事醫學基礎研究、到美國的大型跨國藥企負責生物信息與研發管理,支持全球腫瘤和代謝類疾病新藥研發。
2019年,方焯博士加入了藥明奧測的創業團隊,出任CSO和CTO。在中國,她用自己的經驗積累,開創整合診斷的新天地。
記者注意到,藥明奧測并沒有扎堆目前“熱門”的領域,而是在腫瘤、心血管、兒科、神經和精神這“兩大三小”的疾病領域進行產品創新。
“在產品管線的布局上,我們有明確的選擇:針對復雜疾病的精準診療,尤其是臨床痛點長期未被滿足、患者費錢費力的病種。”方焯博士介紹稱,“我們勇于率先進入那些現階段醫療資源較少、行業關注度較低、但醫生和患病群體亟需得到幫助的領域。從滿足臨床需求入手,打通醫學研究與臨床應用,是我們研發的動力和努力的方向。”
在產品上,藥明奧測的產出可謂“量質驚人”:成立僅僅四年,藥明奧測已有近200個獲證產品,而且填補了十余項國內外空白。橫跨多個應用領域,而且得到臨床的廣泛認可。 藥明奧測是怎么做到的呢?
方焯博士表示,這首先與藥明奧測的產品開發策略相關。
“創新不是照搬國外的產品和經驗,更不是一味追求技術平臺的升級。真正好的創新,是能切實滿足臨床需求的產品。”方焯博士介紹,“醫生們診斷疾病,從大量信息中‘抽絲剝繭’憑借的是經驗。但越復雜的疾病,信息越繁亂。比如兒科醫生每天上百人的接診量,面對著急切焦慮的家長們,他們非常需要能夠準確的、快速提供輔助診斷意見的產品。”
膽道閉鎖整合輔助診斷系統就這樣水到渠成。近期內,藥明奧測創新產品《膽道閉鎖整合輔助診斷系統》登榜工信部“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任務揭榜”入圍名單,是本次揭榜“智能輔助診斷產品”類別僅有的三個兒科項目之一。
膽道閉鎖是一種發病于嬰兒期的致死性疾病,早期癥狀和新生兒黃疸近似,隱秘性很強,血常規和B超檢測的準確性不到75%。這意味著經驗豐富的醫生也很難‘診無遺漏’,若拖延超過60天的手術窗口期,患兒大多只能接受肝移植,對家庭和孩子的未來生活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
“通過人工智能處理多平臺多組學數據,我們將診斷準確率提升到了98%。”方焯博士平靜地敘述,“我們的整合輔助診斷系統協助中國兒外科專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膽道閉鎖早診,手術日齡等多項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我每次聽臨床專家告訴我們又挽救了一個孩子,都覺得人生價值得以實現。”
據公開資料,該產品于2020年推出,截至2022年,已被應用在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浙江省兒童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50多家名醫大院。
方焯博士透露,以其膽道閉鎖產品為“先鋒”,藥明奧測正在打造以患者為中心的“診-療-藥-險”生態圈,近期將聯合保險機構推出的新生兒專屬醫療保險,將1周歲以內嬰兒的三大醫療風險黃疸、傳染病和疫苗不良反應等均列入保障范圍,從而保障更多的新生命。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心腦血管疾病、腫瘤、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成為中國居民壽命年損失、健康負擔最重的主要病因。
藥明奧測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在精準用藥、神經退行性疾病領域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藥明奧測的WINS是國內第一個獲得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精準用藥系統。該軟件系統針對心腦血管疾病和精神用藥,覆蓋真實世界研究與藥物基因組學(PGx)以及治療濃度監測(TDM)等功能,并且可以嵌入臨床決策支持系統 (CDSS)。
“由于代謝、病史、聯合用藥等個體差異,同一種病的患者都用同一種藥同一劑量,存在諸多弊病。”方焯博士說,“基于人工智能的精準用藥系統可以快速出具藥學報告,幫助臨床醫生快速實篩選最合適的藥物,最適宜的劑量,減少不良反應,同時節省患者的藥物開支。”
藥明奧測的另一項重磅產品-- 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志物數據處理軟件近日獲批國家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
近年來,全球競相研發可及性和安全性優于腰椎穿刺取腦脊液或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的新型診斷技術。國內外多個研究團隊先后確認了外周血生物標志物指標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疾病進展的預測具有重要價值。然而,可驗證性、穩定性等瓶頸問題仍然制約著外周血檢測從科研向臨床應用拓展。
“軟件獲批標志著我們產品的系統性、準確度和穩定性獲得國家權威部門認可。”方焯博士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在阿爾茨海默病領域的應用,將為阿爾茨海默病早篩早診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訪談最后,方焯博士感懷稱,藥明奧測能有今天這樣的成長速度,一支強大而有凝聚力的團隊非常重要。
“我們團隊成員都是科學家背景,大家基于共同理想而走到一起。每個人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常常跟大家說,一定要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不要給自己設限。”方焯博士表示,在短短四年時間里,整個團隊一起奮斗,他們建立了中國膽道閉鎖協作網、在全國多地共建精準醫學中心,與多家頭部醫院開展腦科學與認知障礙的合作,留下了許多值得回憶的美好瞬間。
“外界常常以為科學家就是天天關在實驗室里做研究。其實,我們和臨床專家、產業界合作者和商業部門的同事有非常頻繁的交流,每天都在接觸和學習新的內容。”說到這里,方焯博士臉上洋溢起笑容,“現在很多項目都是90后甚至95后挑大梁。剛開始,我們的年輕同事與專家交流都挺緊張。但很快發現,這些主任、教授哪怕是工作再繁重都會抽出時間來指導我們,因為我們努力的方向是臨床的真正痛點。這激勵了我們用真誠、踏實的工作態度去解決問題,去把那些空白填上。”
在方焯博士看來,人才是創新企業的護城河。她對自己的定位是“在一起”,與團隊攜手奮斗,用人工智能推動醫療產業升級。
對話1000位行業領軍人物:安安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