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價值不只是在于造變形金剛。”
本期訪談人物:
小i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袁輝
“人工智能的價值不只是在于造變形金剛。”
▍個人介紹
小i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副理事長;上海人工智能發展聯盟副理事長;上海市機器人行業協會副會長。
▍第一標簽
中國認知智能及元宇宙領域領軍人物
▍企業簡介
小i機器人是中國最早擁有自主研發,自有知識產權的虛擬聊天機器人技術開創者,也是最早將AI認知智能技術運用于客服領域的領軍企業,在多個垂直行業的市場占有率位居領先地位,終端客戶逾8億。小i機器人被Gartner稱為“會話式AI企業代表”享譽全球;主導了全球第一個AI情感計算的國際標準,擁有授權專利及軟著數量位居行業前茅。2022年,小i機器人發布進軍元宇宙戰略,堅持以認知智能為基本點,不斷創新,多元化滲透,布局高潛力行業及國際市場,支持未來業績持續增長。
創業是條不歸路,一旦踏上,就無法停下。
在近20年的創業路上,袁輝與小i機器人一起經歷了人工智能的起起伏伏,也熬過了創業的九死一生。
作為一名行業老兵,袁輝對人工智能有獨到的理解,也看好元宇宙對中國創業者所帶來的嶄新機遇。
“我曾說過,并不需要all in元宇宙,我們 always in 元宇宙。”袁輝在采訪中提到,“一個蓬勃興起的元宇宙時代已經展開了,我們現在所有的事情要么是產業元宇宙,要么是消費元宇宙。每個人、每個產業、每個行業,如何與元宇宙進行賦能,推動世界朝向更美好的方向發展。”
以”全球AI產業化賦能者“作為企業使命,袁輝一手締造的“小i機器人”是最早人工智能入局者之一。
離開微軟創業的20年多來,袁輝與他的小i機器人走過了從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再到人工智能、元宇宙時代的歷程,也是最早探索AI商業化的先行者。
在漫長的創業歷程中,袁輝一度面臨C端商業模式的低潮,也曾為轉型B端而迷茫。現如今,在袁輝看來,這都是必須經歷的過程。
“人工智能的價值不只是在于造變形金剛。AI與行業的深度結合,帶來效率的提升、人工成本的大幅降低,這都會是驚人的。最終,人工智能將推動所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這也是每一次技術革命的最大價值所在。”
對于元宇宙時代的到來,袁輝指出,這是國內創業者從所未有的新機會。“整個世界正加速進入到巨大的變革新時代,可謂非常激動人心。元宇宙中最缺的是想象力,你不能受限于現有的認知,未來一定會催生從來沒有見過的產品。”
2000年,在亞特蘭大奧林匹克體育場里,比爾蓋茨從山呼海嘯的氣氛中走出來,向大家描述微軟將如何改變未來十年的世界。當時作為員工的袁輝,在臺下被深深震撼。聽完演講后,他不禁產生了一個想法,為什么中國沒有這樣的公司?
第二年,帶著些許年少輕狂與不羈,袁輝離開了微軟,決定辭職創業。2004年,小i機器人誕生,這也是全球第一款聊天機器人。
此后,小i的發展一度順風順水。2007年,小i成為微軟MSN全球7億用戶唯一指定的機器人合作伙伴,有200多個國家的機器人開發者使用小i平臺及工具進行開發,之后再接入到微軟全球服務平臺。2008年,小i機器人的全球用戶數達到了1個億。
登頂之中逐漸孕育著危機。雖坐擁龐大的用戶數和流量,小i機器人在C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而維護上億用戶的平臺,卻需要付出大量的服務器、帶寬費用和人員成本。
“回過頭來看,C端的通用人工智能,至今仍未找到明晰的變現途徑。像蘋果的Siri已經發布了10年,商業模式也并不明確。蘋果每年對Siri可能有幾十億、上百億美金的投入,這顯然并非一般的公司能夠承受的。”袁輝說。
轉型,成為擺在袁輝面前的一道必答題。2009年,小i機器人決定從C端轉向B端,從 “通用人工智能”,變成面向“特定領域的商業人工智能”。而智能客服成為了其主攻戰場。
雖然聽上去并不那么酷炫高科技,智能客服卻是不可小瞧的萬億級賽道,也是人工智能最為重要的變現場景之一。
“我們探索過很多領域,包括電商、社交、智能家居等等。目前來看,客服是其中為數不多,能夠持續不斷提供商業回報的場景。而且這個賽道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讓機器人智能地完成上下文交互,更智能地理解人類,并準確地回答問題,甚至在服務中實現營銷,如此種種的探索,都還只是剛開始而已。”袁輝指出。
經過十多年積累,小i在“智能客服”領域拿下了中國近千家大型客戶,包括三大運營商、前五十大銀行、華為、小米、京東、順豐、攜程、海底撈等。
“從某種意義來說,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小i用戶。在很多客服應用的背后,實際上是小i機器人 inside。這也是我認為AI的真正價值所在。人工智能就該像空氣和水一樣,滲透到日常生活當中。盡管感受不到,甚至可以忽略其存在,卻永遠離不開它。”
從智能客服起步,小i正在開拓更多AI+行業的應用場景。袁輝透露,目前智能客服只占整體業務的30%左右,其余探索的領域還包括:AI+建筑,原先人工需要一個月完成的建筑審圖,縮短到10分鐘就全量檢測完成;智慧城市,涵蓋一網通辦、一網通管,以及政府基層治理等領域,幫助城市實現智能化升級;軟硬一體化,包括外呼一體機、智能AED體外除顫器等產品,用于社區防疫、公安反欺詐、醫療設備等行業。
袁輝向《科創板日報》記者介紹了外呼一體機為用戶救急的真實案例。
“一場原本明天要辦的大型展會,因故臨時取消。今晚就要通知到現場幾千人的參會嘉賓。這要怎么辦?我們的服務人員,就一手背著外呼一體機,一手拿著收費二維碼。AI打了多少通電話,客戶直接現場掃碼付費,迅速解決問題。”
袁輝笑言,別看這聽上去又“土”又“low”,但AI要技術變現,就需要這樣接地氣。
“我們的技術人員為此有過爭執,說這種產品是不是有點低端了?但我的回答是,今天人工智能進入到各個行業,需要擔心的不是low了,而是產品夠不夠low。很多AI企業,聽起來可能非常高大上,但商業模式在哪?能否解決問題?再高大上的技術一定要下沉,讓普通市民能夠隨時使用。”
一直以來, 造出像科幻電影《變形金剛》這樣的智能機器人,是科技從業者的終極夢想。袁輝也不例外。但他在創業過程中認識到,AI并非只為了創造出變形金剛。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AI的價值在于推動所有存量的傳統行業轉型升級。這也是每一次技術革命的最大價值所在,并非要摧毀傳統產業,而是重塑傳統行業,實現降本增效,提升生產力。”
不過,AI技術與產業的融合仍處于早期階段,距離實現賦能千行百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就像所有人要想成年,都得經歷一個青春期。沒有人直接從有5歲跳到18歲,這并不現實。AI從論文到商業化的探索過程中,也要經歷過很多打磨,是沒有辦法逾越的。千行百業都需要人工智能來賦能,但是不代表每一個行業當下就已進入爆發期。從市場機會到技術變現,實際上是存在漸進和刺激爆發的過程。”袁輝說。
走過了20個年頭,小i迎來了新的時代節點:火爆全球的元宇宙風潮。
“對整個中國的創業者來說,這是從所未有的新機會。不再像20年前,如今中國在很多的技術領域,已經走在世界的最前沿。因此在元宇宙的時代,完全可以創造出能領先全世界的從平臺、應用到產品的機會,這是我們所面臨的最好的時代。”袁輝表示。
元宇宙的六大核心技術支柱,被業內人士趣稱為“大螞蟻”(BIGANT )。分別為:B是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I是交互技術(Interactivity),G是電子游戲技術(Game),A是人工智能(AI),N是網絡及運算技術(Network),T是物聯網技術(Internet of Things)
袁輝指出,在六大技術中,人工智能是元宇宙的最核心技術。所有人類與非人類在元宇宙的交流,都是依靠人工智能做支撐。元宇宙時代的到來,也將帶來交互方式的改變,未來元宇宙的入口或許就是數字人。
“最早的PC互聯網是通過網站進行交互,移動互聯網則是通過APP。在元宇宙時代,將是多模態交互方式的升級,手機上的APP全部會變成數字人,成為整個人類獲取未來信息世界的入口。” 袁輝進一步解釋。
除了數字人之外,小i探索的另兩大元宇宙落地方向,是數字藏品NFT和AR/VR。袁輝透露,小i正與AR/VR終端廠商正在合作,探索可以進行人機互動的AR/VR產品。
在談及20多年創業的過程時,袁輝表示,創業者最大的門檻是自己的認知。
“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和認知,決定了將會面臨什么問題,有沒有可能解決。創業者每天最有價值的一件事,是能否不斷突破自我認知。也正是認知不斷的演變,才是人類不同于其他物種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因而對于元宇宙的未來,袁輝認為,人類也需要更多的想象力。
“元宇宙在今天是不能被下定義的,因為這是一個人類不斷提升認知的過程,任何定義都受限于當下的認知。VR和AR會是元宇宙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節點設備,但并非終極設備。未來,一定會催生從來沒有見過的終端。元宇宙中最缺的是想象力,你不能受限于現有的東西。”
對話1000位行業領軍人物:安安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