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上市公司的不斷圓夢,離不開中介機構“靠前發力”,尤其是證券機構。券商積極發揮把關責任,為注冊制改革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
本期訪談人物:
中信建投證券執委委員、投資銀行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 劉乃生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以來,新增上市公司創新活力更強,增長潛力更大,上市公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注冊制改革預期基本實現。”
▍個人介紹
中信建投證券執委委員、投資銀行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
▍第一標簽
制度建設的投行親歷者、建言者
▍企業簡介
中信建投證券成立于2005年11月2日,是經中國證監會批準設立的全國性大型綜合證券公司。主要股東有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均為擁有雄厚資本實力、豐富資本運作經驗與較高社會知名度的大型企業。公司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設有313家分支機構,并設有中信建投期貨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建投投資有限公司等5家全資子公司。2005-2021年,中信建投證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695億元,實現凈利潤633億元;累計完成超過11,000單股票及債券主承銷項目,主承銷金額超過6.6萬億元,累計完成股票基金交易量超過99萬億元。中信建投證券主要經營指標目前均位居行業前10名。
多家頭部券商投行業務的掌舵人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在中信建投投行業務管理委員會劉乃生主任看來,投行要徹底轉變執業理念,從“可批性”向“可投性”轉變,這是行業的大勢所趨。可以看到,作為投行勢力毋庸置疑強悍的券商,中信建投積極參與創業板建設,積極服務國家戰略。
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以來,越來越多企業在這里圓舊夢、創新夢。截至2022年7月末,創業板累計新增上市公司339家,占創業板開板14年上市公司總家數的28.83%,合計完成首發募集資金3114億元,占創業板開板14年首發募集資金總額的41.57%。
創業板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上市公司的不斷圓夢,離不開中介機構“靠前發力”,尤其是證券機構。券商積極發揮把關責任,為注冊制改革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
數據顯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以來,中信建投證券保薦上市公司31家,實現融資額共計535.19億元,新增保薦上市企業市值約5310億元,均居市場首位。
緣何投行集中向創業板推薦企業?創業板對IPO企業的吸引力體現在哪些方面?中信建投證券執委委員、投資銀行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劉乃生近期在受訪時談及了公司對這一現象的理解與看法,在其看來,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在制度設置方面具有較高的包容性,創業板審核流程公開化、審核標準透明化、發行定價市場化,對擬上市企業的吸引力較強。
劉乃生認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以來,新增上市公司創新活力更強,增長潛力更大,上市公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注冊制改革預期基本實現。總結過往兩年的經驗,最重要的就是堅定市場化改革的決心不動搖,堅守創業板“三創四新”的市場定位不動搖,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審核理念不動搖。
創業板隨著改革的進程,板塊吸引力持續提升,在受訪過程中,劉乃生具體解析了原因。
他表示,在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結構中,創業板主要面向成長型中小企業,而注冊制改革過程中,創業板在堅持“三創”“四新”定位的前提下,保持較強的行業包容性,明確除未實現“四新”融合發展的負面清單行業外,其余符合創業板定位要求的創新創業企業均可以申報。此外,創業板設立多元化上市標準,簡化發行條件,板塊覆蓋面進一步提升。
除了包容性的穩步拓寬,在劉乃生看來,在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堅持“開門辦審核”的理念下,審核透明度和審核效率大幅提升,還使擬上市企業對于上市審核的預期性更加明確。他以中信建投證券保薦的清研環境、申菱環境為例做了解釋。
據介紹,這兩家企業分別用時350天、369天就完成了申報到發行上市全流程,企業上市時間成本明顯降低。
在受訪的過程中,劉乃生還提出,IPO發行階段的市場化改革,真正將發行定價權交給了市場,優質企業能夠獲得市場溢價進而為企業發展籌集更多資金,這是不可忽視的吸引力所在。
他表示,注冊制改革以來,新上市公司平均發行市盈率達到35.54倍,較改革前明顯提升。從上市后股價表現來看,截至2022年7月末,新上市企業市盈率中位數為40.56倍,明顯高于存量上市公司34.22倍的中位數水平。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中信建投證券保薦的企業中,不乏行業或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
金龍魚是中國小包裝食用油行業的開創者、國內農產品和食品加工行業龍頭,是創業板注冊制施行以來IPO募資金額最大、新增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
迪阿股份是新零售行業的優秀代表,也是當年廣東省募資金額最大的IPO項目;
三元生物是全球赤蘚糖醇行業龍頭,也是山東省歷史上募資規模最大的創業板IPO項目;
軟通動力是國內領先的軟件與數字技術服務商,也是一家成功回歸A股的中概股企業;
華潤材料是全球聚酯材料的領軍企業,是中信建投證券長期服務華潤集團等央企客戶的典型案例;
江波龍是國內領先的半導體存儲產品企業等等。
“當然,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后吸引眾多企業申報,根本原因還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總體呈現出的強大韌性和創新活力,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優質后備上市資源。” 劉乃生說。
面對如此之多的上市公司,面對如此豐富的創新色彩的產業,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深交所積極完善中介機構監管長效機制。
注冊制改革以來,深交所進一步強化保薦機構持續督導責任,明確保薦機構在公司出現股價嚴重異常波動、日常經營面臨重大風險時的關注核查義務,以及對涉嫌造假、資金占用等重大違規行為的現場核查義務。增加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財務顧問和主辦人對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履行持續督導義務的要求,充分發揮“看門人”作用。
數據顯示,注冊制改革以來,對12家次中介機構、53名涉事從業人員予以紀律處分或發出監管函,督促歸位盡責,壓嚴壓實中介機構責任。
圍繞中介機構的職責,以及投行除了做到保,如何做到薦,實現企業、中介機構和投資者的多方共贏,劉乃生也分享了自己看法。在他看來,面對注冊制改革的新形勢,投行應圍繞保薦、定價、承銷等核心流程提升全鏈條業務能力和執業質量,做到既“保”又“薦”。
這不僅需要投行一如既往地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審核理念,嚴格執行盡職調查工作并督促企業規范整改,積極幫助擬上市企業固本培基,圍繞高質量信息披露這一核心,切實履行資本市場“看門人”職責,為資本市場把好“入口關”;更需要投行牢記“國之大者”,深刻理解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新發展理念,沿著國家戰略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挖掘培育項目。
與此同時,投行要徹底轉變執業理念,實現從“可批性”向“可投性”的轉變,在充分盡調和嚴格遵守信息披露要求的基礎上,提煉發行人的投資亮點,努力向市場和投資者推薦優質企業,講好邏輯與深度兼備的投資故事,在企業與投資者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他表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兩年來,中信建投證券作為改革的親歷者與實踐者,一以貫之地堅持質量優先的發展理念,通過獨立、專業、扎實的保薦承銷工作,服務眾多優秀企業登陸創業板,并借助創業板進一步發展壯大。
“比如世界領先的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就是中信建投證券助力企業借助創業板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典型案例。在成功保薦寧德時代在創業板上市后,我們抓住注冊制改革的機遇,先后助力寧德時代注冊完成197億元和450億元股票非公開發行,創下創業板歷史上融資規模最大的再融資項目紀錄,有力響應和支持了國家“雙碳”發展戰略。”劉乃生說。
可以說,作為資本市場“增量+存量”同步推進的改革,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實施兩年來,以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吸引了大批成長型創新型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也為全市場注冊制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劉乃生表示,隨著注冊制改革逐漸步入深水區,中信建投堅信創業板注冊制將不斷優化完善,在服務實體經濟和創新創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了創業板注冊制發揮更大作用,中信建投也提出了三大建議。
一是建議盡快研究完善創業板“三創四新”的判斷標準,以便申報企業和保薦機構準確把握創業板定位,從源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二是進一步探索更具靈活性和包容度的審核機制,擇機放開創業板第三套上市標準,允許尚未盈利企業上市,使得更多不同類型及發展階段的成長型創新企業享受創業板改革的制度紅利。
三是加強宣傳優秀上市公司和保薦機構,為市場樹立學習榜樣和借鑒案例,積極引導形成良性循環的市場生態環境。作為保薦機構,中信建投證券也將一如既往地積極參與創業板的改革和發展,努力為資本市場推薦更多優秀的企業,助力優秀企業借助資本市場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