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截至目前,患者左側上肢已經實現自由抓握、取藥等日常動作; ②介入式腦機接口通過類似心臟支架介入的微創手術實現腦機連接; ③開源證券表示,侵入式腦機接口發展相對遲緩,但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科創板日報》6月21日訊 近日,全球首例介入式腦機接口輔助人體患肢運動功能修復試驗在我國完成,成功幫助一名偏癱患者實現運動功能修復。
資料顯示,此次實驗由南開大學段峰團隊牽頭,聯合三博腦科醫院、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依托南開團隊自主研發的介入式腦機接口系統在天津健嘉康復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特色醫學中心、天津嶸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完成。
研究團隊介紹,此次受試者是一位因腦梗死導致的左側肢體癱瘓半年的67歲男性患者。項目團隊在高精度DSA影像引導下,基于介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將支架電極導入到患者相應的顱內血管壁,并將無線傳輸與供電設備植入患者皮下,從而實現腦電信號采集與信號的無線通信傳輸。
截至目前,該名患者左側上肢已經實現自由抓握、取藥等日常動作,整體運動功能得到極大改善。段峰表示,此次試驗的成功,不僅驗證了介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臨床應用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更為后續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基礎,也為腦卒中、截癱、漸凍癥等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療方式和新的康復希望。
所謂介入式腦機接口,是有別于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的第三種腦機接口形式,其通過微創介入方式,將血管穿刺小口,通過類似心臟支架介入的微創手術實現腦機連接。這種方式的創傷較侵入式腦機接口更小,恢復期更短,信號質量較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更高。
去年8月,該團隊首次完成介入式腦機接口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以及全球首例介入式腦機接口傳感器血管內取出試驗。當時就驗證了無線傳輸設備與介入式腦機接口系統的安全性和生物兼容性,同時驗證了介入式腦機接口傳感器可以在不損傷腦組織和血管的情況下被安全取出。
而在侵入式腦機接口領域,我國也迎來重要進展。近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與相關企業合作,成功開展了我國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前瞻性臨床試驗。該成果標志著我國在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上成為全球第二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國家。
開源證券表示,腦機接口發展加速,商業落地前景可期。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商業化進程領先,目前國內外已有多款產品面世;侵入式/半侵入式腦機接口發展相對遲緩,國內外領先公司處于產品注冊或臨床研究階段,但未來發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