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截至6月27日,主動權益基金年內業績榜前十中,有7只產品重倉了醫藥生物板塊; ②北交所主題基金表現同樣“不落人后”; ③創新藥行情或具備較強持續性,但需要注意小市值公司短期漲幅過快、板塊資金外溢等潛在風險。
財聯社6月30日訊(記者 沈述紅)時間來到2025年年中,公募基金上半年業績排名即將出爐。伴隨著創新藥主題的爆發,醫藥類基金憑借顯著超額收益在上半年的公募基金市場“叱咤”,一時風頭無兩。
截至6月27日,公募基金年內業績榜首當屬張韡執掌的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該產品重倉港股創新藥,并以89.15%的年內收益領跑全市場。除了在QDII產品中“大顯神威”,重倉醫藥的基金也在一眾主動權益基金中“霸榜”。截至6月27日,主動權益基金年內業績榜前十中,有7只產品重倉了醫藥生物板塊。
北交所主題基金表現同樣“不落人后”。截至目前,冷文鵬管理的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年內收益達81.59%,暫居年內主動權益基金業績榜首,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以71.92%的收益暫列榜單第三名。此外,萬家、匯添富旗下北交所兩年定開產品年內收益也都在榜單前二十名。
港股創新藥QDII有望上半年業績奪冠
就整體公募基金市場而言,截至6月27日,公募基金年內業績榜首當屬張韡執掌的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這只重倉創新藥的QDII,以89.15%的年內收益領跑全市場,高出第二名7.55%。不出意外,該產品將大概率斬獲公募基金上半年業績冠軍。
早在一季度,上述產品的表現就頗為亮眼,凈值回報排在全市場排名前十。進入第二季度,隨著創新藥題材持續火熱,該基金凈值上漲速度也逐漸加快。從持倉看,這只產品前十大重倉股均為港股上市公司標的,且全部為醫藥板塊標的,其中包含了多只年內翻倍個股。
作為一只成立時間長達14年的QDII基金,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歷經7任基金經理。在前六任基金經理管理的過程中,其持倉涵蓋信息技術、金融、消費、材料等多個板塊;醫藥生物“科班出身”的張韡接管后,方全力重倉醫藥板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18日至今,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始終暫停申購,公司對此給出的原因是“為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保障基金平臺平穩運作”。
除了上述QDII外,今年以來304只QDII基金(剔除年內成立產品)平均凈值上漲12.69%。伴隨港股創新藥的強勁行情,易方達全球醫藥行業、富國全球健康生活等多只重點配置相關板塊的港股QDII基金今年以來凈值漲幅超過50%,在業績排行榜上熠熠生輝。
不少醫藥板塊的QDII-ETF表現亦非常亮眼。如華泰柏瑞恒生創新藥ETF年內收益達55.81%,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華夏恒生生物科技ETF、匯添富恒生生物科技ETF、南方恒生生物科技ETF等產品年內收益分別達55.75%、50.30%、50.12%、49.65%。
在投向各個國家主要指數的QDII產品中,亦有不少產品表現出眾。其中,華安基金和嘉實基金旗下的德國DAXETF年內收益均已達到29%以上,華泰柏瑞中證韓交所中韓半導體ETF年內收益達16.54%,工銀大和日經225ETF、華安三菱日聯日經225ETF兩只產品收益均超8%。
此外,部分黃金相關QDII基金今年以來凈值漲幅也超過20%。其中,易方達黃金主題年內收益超30.29%,嘉實黃金(QDII-FOF-LOF)、諾安全球黃金年內收益分別達24.01%、23.58%。
前十占據七席,醫藥類產品“霸榜”
在QDII之外,今年上半年主動權益基金同樣表現不俗。據財聯社記者統計,截至6月27日,主動權益基金(剔除年內成立的新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為5.89%。26只產品年內業績超50%。
其中,冷文鵬管理的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年內收益達81.59%,暫居上半年主動權益基金業績榜首。一眾北交所主題基金中,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今年以來的凈值增長率達到了71.92%,暫列主動權益基金上半年收益榜單第三;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匯添富北交所創新精選兩年定開年內收益也都分別高達59.67%、54.45%,它們目前均處于主動權益基金上半年收益榜單前二十名。
除開上述產品,重倉醫藥的部分基金更是在一眾主動權益基金中“霸榜”。
截至6月27日,主動權益基金年內業績榜前十中,長城醫藥產業精選、中銀港股通醫藥、永贏醫藥創新智選、華安醫藥生物、平安核心優勢、諾安精選價值、嘉實互融精選等7只產品悉數重倉了醫藥生物板塊。
其中,梁福睿執掌的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在近期乘勢而上,業績已超越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以73.58%的收益暫居主動權益基金年內業績榜單第二名。
作為一只規模并不高的產品,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前十大持倉中,有不少年內表現較好的醫藥生物標的,如澤璟制藥-U、益方生物-U、熱景生物、科倫博泰生物-B等。
鄭寧管理的中銀港股通醫藥、儲可凡和單林共同管理的永贏醫藥創新智選收益亦表現突出,年內收益分別達69.57%、68.30%。華安醫藥生物、平安核心優勢、諾安精選價值、嘉實互融精選、平安醫藥精選、富國醫藥創新等產品年內收益均超過了50%。
然而,醫藥生物主題基金并非全然“飛升”。截至目前,仍有部分主題基金年內收益告負。如單林管理的永贏醫藥健康今年以來業績僅9.39%。姚宏福管理的申萬菱信醫藥先鋒年內收益也僅為-4.01%。
從永贏醫藥健康持倉看,其一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依次為:美年健康、華大智造、衛寧健康、潤達醫療、華大基因、迪安診斷、貝瑞基因、嘉和美康、天智航-U、金域醫學。
單林在季報中表示,該基金聚焦AI醫療科技領域的投資機會。在他看來,任何技術突破的早期,震蕩、波動總在所難免。“但產業趨勢的洪流不會停滯不前,我們看好AI賦能下醫藥行業的投資機會,也相信在中期維度,相應標的有望具備不錯的超額價值。”
創新藥行情“未完待續”
今年以來,創新藥板塊明顯跑贏大盤。市場預計,今年創新藥仍將是醫藥板塊的主線。不過,面對短期快速上漲,繼續追高是否是良策,也引發了市場關注與議論。
在華安基金看來,國產創新藥市場規模或將持續突破,整體行業景氣度提升,研發投入及臨床試驗活躍,國際合作與政策支持共同驅動醫藥生物板塊多維發展。年中策略來看,2025年下半年重點關注創新與出海、供給側壁壘的醫藥資產,同時密切跟蹤困境反轉的細分行業。
不過,華北一家大型公募人士指出,隨著創新藥板塊大漲,短期不建議投資者追高。“創新藥出海獲外資認可,短期漲幅過大,資金獲利了結及龍頭減持壓力顯現。”他表示,若仍想介入,可采取分批補倉策略,同時密切觀察成交量。
“當前創新藥板塊正迎來政策支持、業績兌現與估值修復的共振機遇,行情或具備較強持續性,可關注高增長型與大單品邏輯標的。”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基金經理梁福睿同時認為,需要注意小市值公司短期漲幅過快、板塊資金外溢等潛在風險。
但他強調,與醫藥領域其他板塊相比,創新藥具有較明顯優勢,其行情大概率還沒有走完。“從投資節奏來看,短期有兩個觀察點:首先是近期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會議結束后,創新藥領域的情緒是否會明顯退坡;其次是7月中報季,創新藥Biotech業績是否會有明顯改善。如果這兩波都能立得住,后續或可以挖掘個股實打實的邏輯兌現。”
另有基金經理認為,近來,創新藥的鋒芒掩蓋了AI醫療,可關注海外映射下AI醫療主題投資機會。“無論從產業層面的進展、以及美股AI醫療的表現來說,AI醫療近期或未被AH股投資者充分定價。”永贏港股醫療ETF基金經理儲可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