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薛軍稱,陸家嘴論壇推出的一攬子金融開放政策,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正式從“要素型開放”邁向“制度型開放”新階段; ②章俊認為,新供給側改革不僅要做加減法,還要在推進過程中做好乘除法,做到有增有減,有快有慢,增減有度,快慢結合。
財聯社6月24日訊(記者 高艷云)6月24日,銀河證券2025年中期策略會在上海舉辦,以“新格局?新供給”為主題。多位重磅專家、資深分析師與投資者共同探討下半年經濟走勢、全球產業鏈變革等熱點議題,共探發展路徑,把握投資機遇。
銀河證券黨委副書記、總裁薛軍致辭稱,當前全球格局深度重構,我國正以高水平開放塑造新競爭優勢,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面對國際經貿規則變革,我國依托超大規模市場韌性持續優化出口結構,而陸家嘴論壇推出的一攬子金融開放政策,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正式從“要素型開放”邁向“制度型開放”新階段,這將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章俊發表“新供給側改革的‘加減乘除’”主旨演講。章俊認為,“十五五”時期的供給側改革一定不是簡單重復或者延續上一輪供給側改革的所謂“新一輪”供給側改革,而應該是適應新發展格局和新發展理念,著眼于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新”供給側改革。
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超演講稱,A股市場投資性價比相對較高,下半年有望呈現出震蕩向上的行情特征。市場風格或將偏向大盤,成長股的機會仍然較大。結構性投資機會聚焦包括安全資產、科技創新、大消費、并購重組主題。
薛軍:資本市場正邁向“制度型開放”新階段
薛軍表示,過去兩年,我國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蓬勃崛起。政府加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正將國內產業鏈優勢轉化為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話語權,為全球經濟治理注入更多中國方案。
“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活力與潛力并存。”薛軍強調,在高水平開放格局下,出口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市場更趨多元化,這是經濟韌性的重要源泉。盡管面臨外部沖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未改。
針對陸家嘴論壇釋放的政策信號,薛軍指出,一攬子金融開放政策標志著資本市場正從“要素型開放”邁向“制度型開放”新階段。中國銀河證券將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在國際合作與科技-產業-金融循環中推出新舉措、展現新作為。
章俊:“新”供給側改革的“加減乘除”
章俊提到,考慮到中國經濟底層邏輯的變化,當下中國經濟所面對的問題和挑戰相對10年前更為復雜,新供給側改革不僅要做加減法,還需要在推進過程中做好乘除法,做到有增有減,有快有慢,增減有度,快慢結合。
做好除法,加速推進房地產去庫存;
做好減法,有序推進結構性去產能,防止內卷式競爭;
做好加法,中央加杠桿創造更加穩定的宏觀環境來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做好乘法,加快發展人工智能,實現偉大復興宏偉藍圖。
“如果認為未來的供給側改革僅僅被定義為“新一輪”供給側改革,其重要性和歷史意義是被嚴重低估。”章俊強調。
楊超:A股下半年有望震蕩向上
楊超判斷,外部不確定性加大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依然是下半年面臨的現實問題。但在政策持續發力下,國內經濟有望展現較強韌性。在權益類公募基金擴容、中長期資金入市與政策工具護航下,A股資金面或將延續穩中向好態勢。居民財富向金融資產加速再配置的趨勢明確,后續可重點觀察市場情緒面的修復節奏。
他指出,當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中等水平,且對比海外成熟市場來講仍處于偏低位置。從風險溢價和股息率的角度來看,A股市場投資性價比相對較高,總體來看,2025年下半年,A股市場有望呈現出震蕩向上的行情特征。
楊超認為,中長期視角下,一輪全新的供給側改革正在醞釀。從市場層面來看,隨著資本市場投融資改革持續深化,A股市場“筑基行穩”具備更為堅實的支撐。同時,新興產業變革與制度創新正在成為驅動市場價值重構的核心力量。“重塑鼎新”的價值發現進程加速推進,助力市場逐步構建起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的全新范式。
就下半年投資風格而言,楊超稱,大盤VS小盤,隨著權益類公募基金加速擴容,政策引導下中長期資金積極布局,機構投資者入市趨勢明確,疊加外部不確定性持續擾動下,市場風格或將偏向大盤。價值VS成長,市場風格可能趨于均衡,成長股的機會仍然較大。
楊超認為,下半年結構性投資機會主要聚焦四方面:
一是安全資產:低估值、高股息特性契合中長期資金配置需求,在外部不確定性與低利率環境下兼具安全邊際與收益確定性;
二是科技創新主題,科技創新是加速培養內生性增長動能的核心,也是新供給側方程式的“乘法項”,后續關注產業趨勢的突破進展;
三是大消費板塊,在政策加力提振下,國內消費數據亮點突出。供需兩端協同發力下,新消費浪潮正蓬勃興起,重點關注寵物經濟、IP經濟、國貨美護等;
四是并購重組主題,科創企業、央國企以及傳統行業中的并購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