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資管行業脈搏,綜覽每周市場動向,盡在財聯社《資管周報》。
▼熱點導讀
資產管理信托市場成立規模漲幅超五成,非標信托成立火熱
全國首批2只數據中心REITs獲批,公募REITs再擴容,盤活科技創新領域存量資產
中基協公布Q1資管規模72.32萬億
超9成保險資管產品收益為正,近半年區間最高回報超26%,權益類資產表現亮眼
中基協提醒產品備案四大要點
6月新基金抓緊提前結募,23只新基金中8只為浮費產品
▼資管要聞
中基協:一季度末資管產品總規模72.32萬億元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6月19日發布的資產管理產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產品總規模達72.32萬億元。
其中,公募基金規模32.22萬億元,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產品規模5.93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產品規模5.59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養老金規模6.09萬億元,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產品規模0.32萬億元,私募基金規模20.19萬億元,資產支持專項計劃(ABS)規模2.08萬億元。
中基協再次提醒私募合規運作,提醒產品備案四大要點
6月16日,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收到中基協《關于督促提醒私募管理人合規運作的通知》,再次要求管理人自查自糾整改,在后續備案新產品時要求補充投研團隊從業、全體員工勞動合同、銀行流水以及對齊工商信息等4項材料。
針對不規范私募的管理進一步加強,行業“洗牌”加劇。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6月17日,今年以來私募注銷登記數量已經達到581家,延續了去年以來較高注銷家數的風格。
值得注意的是,個別私募依舊對合規采取漠視態度,在地方監管通報的處罰中,今年甚至出現“十層嵌套”、違規開展通道業務等明顯不合規現象。
有頭部私募表示,在嚴監管思路之下,多地開展自查自糾,私募行業管理更加完善與規范,這也將推動良好的市場生態構建,有利于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詳情參見:
http://www.cqmwny.com/detail/2059892?os=ios&sv=8.5.9)
資產管理信托市場成立規模漲幅超五成,非標信托成立火熱
財聯社據相關渠道統計,截至2025年06月22日,資產管理信托市場累計成立產品12130款,累計成立規模3963.31元。
上周(2025年06月16日-2025年06月22日)資產管理信托成立市場熱度持續,成立數量及規模均明顯上升,其中成立規模漲幅近四成。上周資產管理信托產品成立數量環比增加20.00%,成立規模環比增長50.83%,日均成立規模為23.69億元。
據第三方機構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簡稱“用益信托”)不完全統計,上周非標信托產品成立市場行情火熱,成立規模顯著上升。上周共有132款非標信托產品成立,環比增長28.16%;成立規模為84.67億元,環比增加1.44倍。
消費金融是非標信托成立規模大漲的重要原因,其中粵財信托一款巨大規模通過銀登中心信貸資產轉讓類信托項目,直接推動非標信托增長。同時,政策支持疊加低利率資產荒環境下,消費金融信托成為資金配置的重要方向。
據用益信托統計,上周標品信托產品發行數量115款,環比減少12.21%,其中固收類產品發行數量為99款,占比86.09%。從業務分類情況來看,上周發行的標品信托產品中,固收類業務產品有32款,配置類業務產品65款。
業界人士認為,近期,股債市場呈現 “蹺蹺板效應”,A股在科技股回調壓力下沖高回落,而債市則因政府債發行放量和資金利率回升,短期內債市走強,或將推動固收類標品信托募集。
超9成保險資管產品收益為正,近半年區間最高回報超26%,權益類資產表現亮眼
隨著新一輪保險產品預定利率調整正式啟動,對于保險公司緩解利差損風險,間接提升長期收益率穩定性意義重大。而在資產配置端,隨著低利率環境下固收類資產收益承壓,保險公司尋求資產負債久期匹配的同時,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的趨勢也愈發明顯。
財聯社梳理近半年保險資管產品收益表現來看,權益類產品表現最佳,最高區間回報超26%,受益于資本市場表現,固收類產品收益相對穩定,其中也不乏超20%區間收益產品。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新一輪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獲準參與權益市場“打新”的保險資金有望繼續增配高股息和“固收+”策略產品。
(詳情參見:
http://www.cqmwny.com/detail/2059806?os=ios&sv=8.5.9)
全國首批2只數據中心REITs獲批,公募REITs再擴容,盤活科技創新領域存量資產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證監會將批復全國首批2只數據中心REITs注冊。
財聯社記者了解到,上述兩只產品分別為:南方萬國數據中心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和南方潤澤科技數據中心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
兩只產品的獲批,標志著公募REITs底層資產成功擴容,填補了國內REITs市場相關領域的空白,為市場注入新動能。有業內人士指出,數據中心是一個理論上供應量非常大,但能夠真正形成有效供應比較少的板塊,再加上需求旺盛,它可能是為數不多的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能夠保持20%需求增長的板塊。
吳清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支持科技企業利用知識產權、數據資產等新型資產開展資產證券化、REITs等融資,進一步盤活科技創新領域存量資產。
(詳情參見:
http://www.cqmwny.com/detail/2061034?sv=860)
中長期債基年內最高漲超4%,超6成凈值表現創新高
隨著二季度以來資金面持續寬松,市場定價逐漸向長端傾斜,中長期債基也迎來亮眼的業績表現。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0日,6月份披露凈值數據的中長期純債基金合計3479只(不區分份額),合計規模6.25萬億,其中3291只今年實現凈值增長,占比94.60%。
從今年收益率表現來看,中長期純債基金全市場中位數為0.75%,不過不少頭部基金表現較好,年初至今收益表現超4%,作為對比的是,短期純債基金最高收益表現為2.9%,市場中位數同樣為0.75%。
財聯社梳理發現,自5月初降準降息后,債市出現短期回調,步入6月來債市單邊下行趨勢明顯,2265只中長期債基在6月份創下年內新高,占比65.10%。
值得注意的是,中長期純債基金較為亮眼的表現主要來自二季度。
(詳情參見:
http://www.cqmwny.com/detail/2063349?os=ios&sv=8.5.9)
爭分奪秒搶建倉?6月新基金抓緊提前結募,23只新基金中8只為浮費產品
近期,基金發行市場有回暖跡象,本月已有23只基金宣布提前結募,其中權益類產品占比超8成。
這些提前結募的產品中,還包含8只新型浮動費率產品。另外,還有醫藥主題基金和ETF產品提前結募。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宏觀環境轉好,市場對權益市場的配置意愿也有所回升,帶動基金發行市場回暖。不過,市場資金也并非盲目涌入,而是僅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基金產品感興趣,比如專注成長性板塊投資的產品和采取新型費率設計的產品等。
此外,“爭分奪秒”搶占建倉時機,也是推動多只基金提前結束募集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主動型產品來說,提前結募能更快速地抓住結構性機會。對被動型產品而言,提前結募也有望更快形成先發優勢。
(詳情參見:
http://www.cqmwny.com/detail/2060653?os=ios&sv=8.5.9)
公募密集終止代銷機構合作,背后見多重變局
今年以來,基金代銷機構洗牌有加速趨勢。
近期,大華銀行、中原銀行、廈門銀行被部分公募終止代銷業務合作。除銀行外,民商基金、北京中植基金銷售等第三方代銷機構也被部分公募終止合作。
這些被終止合作的代銷機構,一些是因業務利潤減少而主動收縮業務,一些是因代銷能力、合規問題而被動終止合作。
業內人士直言,隨著基金行業費率改革持續推進,基金代銷業務的利潤減少,這加速了基金代銷行業洗牌。而長遠來看,代銷傭金下降既讓利基民,也推動行業回歸投研本源,有助于維護基金持有人利益。
(詳情參見:
http://www.cqmwny.com/detail/2060646?os=ios&sv=8.5.9)
私募分紅潮:半年分紅584次,股票策略產品成主力,百億私募為何更愛分紅?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6月17日,年內已有537只展示業績的私募證券產品進行了分紅,合計分紅次數達584次。無論從分紅的產品數還是分紅次數,都已接近去年全年的六成。
具體到各月份,今年一季度的3個月,每個月的分紅次數和分紅產品數均過百;而進入到二季度,分紅趨勢延續,6月以來已有22只私募產品分紅,合計分紅22次。
這輪分紅熱潮下,幾個要點值得關注。
一是股票策略的產品成為分紅主力,這些產品的年內收益均值達到13%;
二是主觀產品的分紅產品指數和分紅次數都超過量化產品;
三是年內分紅的產品涉及336家私募,28家年內分紅超4次,包括了5家百億私募;
四是前述28家私募以中小規模私募為主,但年內分紅最多的一家仍是百億私募。
(詳情參見:
http://www.cqmwny.com/detail/2059906?os=ios&sv=8.5.9)
▼機構動態
陸家嘴信托被罰420萬元,涉關聯交易管理不到位等
6月2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青島監管局發布了一則行政處罰信息,劍指陸家嘴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及相關責任人。
罰單顯示,陸家嘴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的主要違法違規事實(案由)為:關聯交易管理不到位、信托項目管理嚴重不審慎、證券投資信托產品違反監管規定、固有資產五級分類不準確、產品風險信息披露不及時等。
針對上述違法違規行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陸家嘴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罰款420萬元;對許丹健警告并處罰款人民幣10萬元;對孫陽、鐘小云、俞曉蕾給予警告。
(詳情參見:
http://www.cqmwny.com/detail/2063300?sv=860)
新一輪保險預定利率調降啟幕 合資公司同方全球人壽打響市場第一槍 1.5%預定利率分紅險上新
據財聯社記者從業內獨家獲悉,進入6月,人身險產品停售現象日益增多,市場多款2.5%預定利率的儲蓄險已趕在三季度前離場,各家公司正錨定“保障+儲蓄”重構產品矩陣。
與此同時,已有合資險企同方全球人壽率先打響市場“第一槍”,其上新的兩款分紅險產品,預定利率已從目前市場2%的上限下調50BP至1.5%。
長期趨勢來看,預定利率調降是大勢所趨。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長期壽險將從高保底剛性兌付逐漸轉向低保底+浮動利率風險共擔型產品,保險業以“穩”為錨才能穿越低利率周期。
此外,負債成本、險種結構與久期結構均對資產端形成約束,這也是近年來監管鼓勵險資入市、長線長投的重要原因。
中國太保副總裁蘇罡表示,當前市場環境下,利率中樞持續下行,保險資金配置壓力較大,加大權益配置成為必然之舉。展望未來,業內人士預計,長期人身險將從高保底剛性兌付逐漸轉向低保底+浮動利率風險共擔型產品。隨著保證成本的降低,險資固收倉位有望降低,有助提振權益倉位的配置空間。
(詳情參見:
http://www.cqmwny.com/detail/2058711?sv=860)
多地開出新一批私募管理人罰單
2025年6月16日,浙江證監局網站發布公告,對杭州迦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迦明資產”)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浙江證監局表示,經查,該公司在開展私募基金業務中存在以下行為:一、管理的部分基金投資范圍不符合基金合同約定;二、向托管人提供非實際履行的投資協議。根據有關規定,浙江證監局決定對該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據證券時報統計, 6月以來,北京焰石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壘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也分別被北京證監局和上海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利得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則被山東證監局采取責令改正行政監管措施。
協會網站上還公示了三家私募的紀律處分決定書,分別為山東圖靈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益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時(廈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兩家外資保險資管獲批籌建
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友邦人壽”)6月18日宣布,已獲得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復,籌建友邦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友邦保險資管”)。
友邦人壽表示,“友邦保險資管”的獲批籌建不僅彰顯了友邦人壽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投資承諾,更是中國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成果的直接體現。這一舉措深化了友邦人壽在中國的發展步伐,并成為其持續深耕中國市場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友邦保險資管”旨在專注提升公司資金運用效能,為保險資產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投資管理服務,夯實并拓展長期投資能力,為友邦人壽保險業務提供強勁支持,更好地服務中國客戶。
李云澤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目前,全球前50大銀行有42家在華設有機構,40家最大的保險公司近半數已進入中國,八成全國性銀行通過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有效提升了公司治理效能和經營管理水平。中外資機構優勢互補,競合發展,豐富了機構類型和產品服務,更好滿足了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市場動態
上周,主要權益指數下跌。上證指數下跌0.51%,深證成指下跌1.16%,滬深300下跌0.45%,上證50下跌0.1%,創業板指下跌1.66%,中證1000、2000分別下跌1.47%、2.22%。
漲幅靠前的行業板塊是有色金屬、國防與裝備、電子設備、基礎化工,跌幅靠前的是食品飲料、家電、鋼鐵。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財聯社整理)
上周,利率債收益率震蕩下跌。截至6月20日收盤,1Y、5Y、7Y國債分別報收1.36%、1.51%、1.57%,分別較前一周收盤變動-6BP、-1BP、-1BP;10Y、20Y、30Y國債分別報收1.64%、1.87%、1.84%,分別較上周收盤變動-0.4BP、-6BP、-1BP。
(數據來源:choice,財聯社整理)
據國信證券統計,上周新成立基金50只,合計發行規模為450.23億元,較前一周有增加。此外,上周有19只基金首次進入發行階段,本周將有17只基金開始發行。
季末臨近,理財回表壓力邊際提升,據華西證券宏觀研究報告顯示,上周理財規模轉降,環比縮減577億元至31.55萬億元。歷史上,2021-24年6月第三周理財規模均在下降,降幅分布在700-2200億元區間。據華西證券測算,本周理財回表壓力或將達到階段性高點,存續規模或將顯著承壓,近兩年季末最后一周規模降幅均在1.1萬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