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更多的溢出風險顯然正在醞釀。業內分析顯示,美國國債對東京市場的波動反應已愈發敏感; ②與此同時,日本7.8萬億美元債券市場的波動性已飆升至了2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財聯社6月16日訊(編輯 瀟湘)隨著日本曾經長年沉睡的債券市場以一陣劇烈的波動復蘇,其影響力正在全球范圍內回蕩……
在最近的拋售行情中,全球主要債券市場幾乎與日本國債同步波動,這個亞洲發達經濟體超長期債券收益率的飆升,放大了因全球對財政赤字擴大的擔憂而引發的動蕩。
更多的溢出風險顯然正在醞釀。業內分析顯示,美國國債對東京市場的波動反應已愈發敏感,而與此同時,日本7.8萬億美元債券市場的波動性已飆升至了2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這與幾年前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日本央行的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機制在某種程度上充當著借貸成本的錨。但如今,隨著這一機制的失效,更廣泛的固定收益市場正發現自己失去了支撐。
景順投資管理公司亞太區固定收益主管Freddy Wong表示,“日債收益率上升對全球產生了顯著的溢出效應。隨著日本國債收益率走高,世界其他地區主權債券的相對吸引力下降,從而引發了拋售,加劇了其他主權債務市場的波動。”
事實上,鑒于日本投資者是美國國債的最大外國持有者,按理來說美國債市長期以來就一直面臨著來自東京市場的風險。但這一幕其實直到2022年后才逐漸顯現——當時日本央行開始放松了對日債收益率的控制。
根據業內對這兩個市場10年期至30年期債券利差的分析,自那時起,美國國債受日本國債價格變化的影響逐漸增大。
這一變化,加上近期日本國債波動性的飆升,正在重塑全球債券交易的格局。
日債一咳嗽,全球抖三抖?
在2016年開始實施的收益率曲線控制下,日本債券市場曾經是一個“獨立的世界”,基準10年期日本國債甚至有時連續幾天都沒有任何交易。但如今,情況顯然已不再如此——當東京時間上午9點左右市場開盤時,亞洲及其他地區的投資者都會關注可能傳導至法蘭克福、倫敦和紐約的行情動向。
“你確實會看到全球債券之間的這種相關性和外溢效應,”First Eagle Investments的投資組合經理Idanna Appio表示,該公司管理著1520億美元資產。“當日債收益率上升,那么到紐約時間開盤時,美國國債收益率也會開始走高。”
業內匯編的數據顯示,上月日本3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同期限英國國債收益率的相關系數已飆升至歷史新高。日本國債與美國國債之間的一項類似指標也觸及了五年高位。
在5月下旬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日本交易日,一次反響不佳的20年期日本國債拍賣導致日本超長期債券收益率飆升之后,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也創下了19個月新高,而同期限德國國債收益率也升至兩個月高位。
嘉信理財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師Kathy Jones表示,“政府債券收益率曲線的長端可能會有更多波動,因為日本是一個龐大債權國,那里發生的事情將會對其他發達市場債券產生影響。”
日債的這種高波動性對使用債券指數設定投資組合配置的投資者有更廣泛的影響。在彭博全球國債總回報指數中,日本政府債券的權重為16.7%,僅次于美國國債。這意味著日本債券價值的大幅下跌可能導致全球投資者遭受損失。
“如此高的權重意味著日本國債市場的動蕩將直接影響追蹤基準的基金,包括給全球債券投資者帶來損失,”道明證券策略師Prashant Newnaha表示,他研究債務市場已有25年。
所有這一切也都發生在日本央行在多年大舉購債后縮減債券購買之際。該央行持有流通中日本國債份額的一半以上,而大型機構投資者并未介入填補央行購買減少留下的缺口。
日本央行持有的日本國債規模在第一季度減少了6.18萬億日元(約合430億美元),這是自1996年有數據以來的最大降幅,原因是其放緩購買節奏且默許現有債務到期。據知情人士透露,在近期市場動蕩之后,日本央行可能會考慮從明年4月起放緩縮減購債步伐的速度。對此的公告可能在周二結束為期兩天的政策會議時公布。
統計顯示,10年以上期限日本長債的波動性激增尤為明顯。日本政府年度財政政策計劃草案已強調,需增加國內政府債券購買以抑制收益率進一步上升。
對沖基金Blue Edge Advisors的投資組合經理Calvin Yeoh表示,“由于對通脹的擔憂,全球范圍內普遍對超長期限債券興趣減弱,而現在日本正處于風口浪尖——其影響正波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