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獲得樹蘭(杭州)倫理委員會批件,是廣生堂奈瑞可韋(GST-HG141)邁向III期臨床的重要一步; ②廣生堂自去年接連公布乙肝創新管線臨床進展和成果,股價躁動明顯。
財聯社6月16日訊(記者 盧阿峰)在全球尚無同類藥物上市的背景下,廣生堂(300436.SZ)又一次將中國乙肝創新藥研發向前推進一步。近日,廣生堂公告其核心產品奈瑞可韋(GST-HG141)III期臨床獲得樹蘭(杭州)醫院的倫理審查批件,標志著這款被市場寄予厚望的“First-in-Class”候選藥物距離最終臨床沖刺又近一步。受此利好消息影響,廣生堂股價今日早盤大幅沖高,不到10點即封漲停板。
6月15日晚,廣生堂發布公告,控股子公司福建廣生中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廣生中霖”)申報的“GST-HG141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應答不佳患者聯合治療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已獲得樹蘭(杭州)醫院倫理委員會批件,標志著GST-HG141的Ⅲ期臨床試驗方案已經通過組長單位審核確定,將由樹蘭(杭州)醫院李蘭娟院士擔任主要研究者(PI)。公司將繼續積極推進另一組長單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貴強教授擔任PI)及其他研究中心的倫理委員會審評,并組織開展臨床研究。
據悉,奈瑞可韋GST-HG141是新型乙肝核心蛋白/核衣殼調節劑,屬于全新機制的在研抗乙肝病毒的一類新藥,公司擁有其全球自主知識產權。迄今為止,全球范圍內尚無同類產品上市。
GST-HG141的研發始于廣生堂2015年提出的乙肝臨床治愈“登峰計劃”,旨在通過多靶點聯合用藥攻克乙肝功能性治愈難題。2019年11月,該藥物首次獲得中國臨床試驗許可,2024年8月的Ⅱ期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顯示,GST-HG141片具有顯著藥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并且起效快,在核苷類藥物治療基礎上對HBV DNA具有進一步的顯著抑制效果,且明顯降低HBV pgRNA,間接體現了對HBV cccDNA的潛在有效抑制和耗竭作用,因此可能成為新基石藥物,重構乙肝防線。
2024年11月,GST-HG141的Ⅱ期臨床研究成果作為最新突破,被全球肝病研究領域的權威專業學術機構美國肝病研究協會(AASLD)接受,并以摘要(Late-breaking Abstract)形式展示。2024年12月,GST-HG141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廣生堂目前有三款乙肝創新藥管線處于關鍵時期,除上述剛獲批Ⅲ期臨床試驗倫理審查批件的GST-HG141,還包括已完成Ⅱ期臨床試驗的GST-HG131,以及一款聯合用藥方案——GST-HG131聯合GST-HG141。研究結果顯示,GST-HG131片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有明顯抑制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今年4月,廣生堂啟動了定向增發,募集資金主要用于GST-HG141等核心乙肝創新藥的臨床試驗及產業化項目。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乙肝治療藥物的的研發動態已成為廣生堂股價的重要催化劑,自2024年GST-HG141的Ⅱ期數據公布以來,公司股價累計漲幅超120%。而本次倫理批件落地后,市場情緒再度點燃。
資深醫藥行業專家郭新峰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GST-HG131與GST-HG141分別針對乙肝病毒的不同靶點,兩者在作用機制上具備協同與互補效應。更值得注意的是,廣生堂當前研發的三聯治療方案為全口服用藥形式,顯著提升患者依從性。從目前的臨床數據表現和行業空白來看,廣生堂系列乙肝管線具備較強的“First-in-Class”潛力,未來獲批上市的可能性較高。
市場數據表明,乙型肝炎仍是我國重點防控的重大傳染病之一,現有慢性乙肝患者約為2000萬至3000萬,且每年新增感染者達90–100萬人。根據Frost & Sullivan的預測,到2030年,中國乙肝治療市場的整體規模有望突破700億元。廣生堂在該領域的持續投入與領先布局,或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