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國生物制藥預告,近期將會有一項重磅BD公布,預期會有更多的重量級交易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達成; ②今年,三生制藥、石藥集團、中國生物制藥等企業的出海成果,引爆了創新藥二級市場行情; ③國產創新藥全球價值持續兌現,價值正在迎來重估。
財聯社6月12日訊(記者 盧阿峰)中國創新藥的“Deepseek時刻”,似乎已經到來。
繼三生制藥(01530.HK)雙抗天價BD給輝瑞、石藥集團(01093.HK)預告三項BD正在路上之后,中國創新藥出海潮再添一重磅玩家。今日財聯社記者獲悉,中國生物制藥(01177.HK)在美國邁阿密舉行的第46屆高盛全球醫療健康年會上透露,多個產品從年初就收到了合作意向,今年將至少有1個重量級的out-license交易落地。
這一系列事件,宛如創新藥領域投下的一顆顆震撼彈,激起了整個行業的巨大漣漪,吸引著全球市場的目光,也讓人對中國創新藥的未來充滿期待。
今年至少一項重磅BD交易在望
6月11日,在美國邁阿密舉行的第46屆高盛全球醫療健康年會上,中國生物制藥資本市場負責人雷鳴對外宣布,今年以來,對外授權交易已成為公司關鍵戰略目標之一。目前公司多項資產具備對外授權潛力,有望進一步擴大“國際化收入”,開啟第二增長曲線。他表示:“近期,這些資產中將會產生一個標志性的重磅對外授權交易,我們非常期待向市場披露相關進展。”
雷鳴還透露:“我們有信心盡快達成這一目標,憑借我們龐大的管線組合,預期會有更多的重量級交易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達成。”在他看來,對外授權是中國生物制藥股價最大的預期差,目前賣方的中國生物制藥模型里尚未加入BD收入的預期,但從2025年開始,BD交易將成為公司經常性的收入和利潤來源。按照年初市場指引,今年將至少有一個重量級的license-out交易落地。
其實,中國生物制藥并非首個開啟“預告式BD”的中國創新藥企業。早在5月30日,石藥集團就公告稱,合計金額約50億美元的三項潛在交易將達成,最快一筆將于本月底公布。市場對這種模式倍感新奇,自5月30日至今,石藥集團區間股價漲幅達17.51%。
今日相關消息在上述大會上公布后,中國生物制藥的股價開盤便暴漲,截至發稿,漲幅接近15%。
中國生物制藥向財聯社記者透露,公司內部已經梳理了潛在對外授權的產品,并按照優先級開始對外接觸。多個產品從年初就收到了合作意向,潛在交易對象涵蓋了頭部跨國藥企以及明星創新藥企業。公司多項資產具備對外授權潛力,包括PDE3/4、HER2雙抗、HER2雙抗ADC、FGF21、EGFR/cMETADC、四代EGFR,以及部分早期項目,如口服GLP-1和PDE4b等。
就在數天前,中國生物制藥的PDE3/4抑制劑TQC3721于6月9日獲得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批準開展Ⅲ期注冊臨床研究,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維持治療,目前其開發進度位居全球第二。
此外,中國生物制藥在ADC、雙抗等領域也進行了深入布局。目前,公司的HER2雙抗ADC TQB2102已獲CDE批準開展新輔助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的Ⅲ期注冊臨床研究;EGFR/cMet雙抗ADC TQB6411臨床申請獲受理。在EGFR領域,公司還有EGFR/cMet雙抗TQB2922進入Ⅰ期臨床拓展階段,四代EGFR抑制劑TQB3002則于去年11月獲批在美國開展臨床試驗。
在剛剛結束的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中國生物制藥共發布12項口頭報告,其中4項為LBA(重磅研究摘要),創下中國藥企的歷史新高。
其中,“得福組合(貝莫蘇拜單抗聯合安羅替尼)”在頭對頭K藥的一線PD-L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Ⅲ期臨床試驗中取得了PFS(無進展生存期)的重大突破,尤其在PD-L1高表達(TPS≥50%)人群中獲益更為顯著;“得福組合”在頭對頭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一線鱗狀非小細胞肺癌(sq-NSCLC)中同樣取得PFS的突破;在三陰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多個適應癥上,安羅替尼展現出持續增長潛力;HER2雙抗ADC、CCR8單抗、PD-1/TGF-β雙抗等多個產品,在臨床數據上也有積極反饋。
中國創新藥“Deepseek時刻”到來?
今年以來,多家中國創新藥企業紛紛宣布重磅BD項目,涵蓋ADC、雙抗、小核酸等前沿領域。
例如,5月20日,三生制藥將其自主研發的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SSGJ-707的全球(除中國內地)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權益獨家授予輝瑞,交易總金額高達60.5億美元,首付款為12.5億美元;5月30日,石藥集團公告稱,合計金額約50億美元的三項潛在交易將達成,其中包括EGFR-ADC產品;3月24日,聯邦制藥(03933.HK)將GLP-1/GIP/GCG(GGG)受體激動劑UBT251的大中華區外全球權益授權給諾和諾德,獲得2億美元預付款、18億美元里程碑金額,以及一定比例的銷售分成。
君實生物-U(688180.SH)的JS207也被業內普遍認為是可能的BD“種子”。君實生物方面此前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對各種類型的商務合作均保持開放且積極的態度,期望通過有機發展和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全球化。后續如有相關商務合作事項達到信息披露標準,公司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醫藥魔方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創新藥license-out交易已達41起,總金額達369.29億美元,僅3個月就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并已超過2024年上半年的交易總額。
這一系列出海動作,引爆了近期創新藥板塊行情。港股創新藥ETF今年以來漲幅約六成,三生制藥、石藥集團等相關個股大漲。
據統計,2015年至2024年,中國本土企業活躍創新藥管線從數百個激增至3575個,首次登頂全球。其中,中國生物制藥以125個在研項目位列全球藥企第15位、中國藥企第2位,自研管線規模已超越艾伯維、武田等跨國制藥巨頭。
業內專家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隨著三生制藥、普米斯等相關BD交易的發生,這對于國內創新藥企業而言,會增強其繼續投入研發的底氣,以及未來出海的信心,同時也會提升與MNC進行BD談判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