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此次工作將培育食品及添加劑、生物制藥、化妝品、化工、酶制劑等領域的中試平臺; ②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2025年中國生物制造市場規模達5750億元。
《科創板日報》6月12日訊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生物制造中試能力建設平臺培育工作的通知。
所謂中試平臺,是指在科研成果從實驗室研發階段向大規模產業化生產過渡過程中,提供中間試驗的綜合性支撐平臺。通知中提到,到2027年,力爭培育中試能力建設平臺20個以上,服務企業數量超過200家,孵化產品400個以上,有力支撐創新成果的“小試驗證—中試擴大—產業化應用”。
生物制造是指以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代謝工程等前沿生物技術為核心,利用酶、微生物細胞,結合化學工程技術進行目標產品的加工過程,包括生物基材料、化學品和生物能源等。
從培育方向來看,此次工作將聚焦生物制造各領域中試環節的短板和痛點,根據技術工藝裝備特點,培育食品及添加劑、生物制藥、化妝品、化工、能源、酶制劑等重點產品領域的中試平臺,從而有效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發展。
根據《生物制造中試能力建設平臺培育指南(2025版)》,此次中試平臺培育將根據不同工藝流程特點,將技術設備氛圍通用儀器設備和專用儀器設備。其中,各領域均需配備單罐體積1000L以上的生物反應器及上下游配套系統等發酵或酶催化相關設備,鼓勵配備一定容積和數量的平行生物反應器,方便對比實驗。
此外,通知提及針對生物制造原料迭代演化趨勢,重點培育木質纖維素、一碳化合物等生物制造新原料開發利用領域中試平臺,建成多元化原料的特色平臺;根據當前生物制造最新前沿研究成果和產業化需求,針對差異化技術路徑,培育植物底盤細胞中試平臺,補齊新興領域中試短板。
中商產業研究院5月報告指出,作為生物經濟的重要組成成分,預計隨著關鍵技術的突破,生物制造市場將迎來高速增長,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持續提升。預計2025年中國生物制造市場規模達5750億元,預期未來十年保持約17%的年均增長率,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
綜合多家機構研報來看,合成生物技術在生物制造領域尤為資本市場所關注:
中信證券表示,合成生物學在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領域的新原料開發上具有巨大的潛力,看好合成生物學新原料的長期發展。
華安證券指出,合成生物學正在重塑產業生產模式,能夠執行傳統生物技術難以企及的任務,同時實現了更高效、更環保的生物合成方案。隨著基因編輯、酶工程、代謝工程等核心技術的突破,合成生物學不僅降低了藥物生產成本,還提升了產能,使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成為可能。
招商銀行研究認為,合成生物學產業可被界定為以生物基材料替代化石基材料、以生物技術路線替代傳統化工技術路線的科技產業。預計全球合成生物市場在可見的未來仍將保持較快發展勢頭,在2028年將成長為體量達到近500億美元的全球型市場,未來增長空間廣闊,行業景氣度整體維持較高水平。
據《科創板日報》不完全統計,在合成生物領域已取得一定進展的上市公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