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到2026年,建立較為完備的算力互聯互通標準、標識和規則體系; ②通過公共算力資源的靈活調度,推動形成一張智能感知、實時發現、隨需獲取的算力互聯網; ③實現“一點接入、全算貫通”的算力服務,最終應用于大模型訓練。
《科創板日報》5月30日訊(編輯 宋子喬) 工業和信息化部今日印發《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
其中提出,到2026年,建立較為完備的算力互聯互通標準、標識和規則體系。
設施互聯方面,推廣新型高性能傳輸協議,提升算力節點間網絡互聯互通水平;資源互用方面,建成國家、區域、行業算力互聯互通平臺,統一匯聚公共算力標識,實現全國頭部算力企業的公共算力資源互聯;業務互通方面,推動算、存、網多種業務互通,實現跨主體、跨架構、跨地域算力供需調度;應用場景方面,開展算力互聯網試驗網試點,賦能產業普惠用算。
到2028年,基本實現全國公共算力標準化互聯,逐步形成具備智能感知、實時發現、隨需獲取的算力互聯網。
算力互聯互通指不同主體(如企業、機構)、不同地域、不同架構的算力資源實現高效連接、協同與共享,形成統一調度、靈活分配的算力網絡體系。
隨著數字化發展,各領域對算力需求激增且多樣化,單一算力資源難以滿足復雜任務。同時,算力分布不均,部分地區或企業算力閑置,而另一些則短缺,互聯互通可優化資源配置。
實現算力互聯互通的難點之一是,不同廠商和平臺的算力資源接口、協議等存在差異。對此,上述行動計劃提出,要發揮服務器龍頭企業牽引作用,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同開展新型高速互聯總線協議設計開發應用。鼓勵芯片、服務器、網絡和軟件等各領域主體推廣遠程直接內存訪問等新型高性能傳輸協議技術,提升傳輸層多協議兼容適配能力。
另外,行動計劃還提及與建設算力互聯網相關的基礎設施、技術:
(1)高速網絡通信:低延遲、高帶寬網絡是算力互聯基礎。文件提出加強高速互聯總線等基礎軟硬件技術攻關,集中力量開展高性能傳輸協議等網絡傳輸技術研究,推動數據通信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高性能路由器、高速無損網絡技術研究,支撐數據高效入算、算力無損互聯。
(2)提升數據與存儲互通能力:推動全局文件系統、智能分層存儲、數據壓縮與去重等存儲技術應用,提升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的高效承載水平。促進數據調度引擎、數據調用接口、隱私計算等數據流動技術標準化,完善跨主體、跨地域數據流動機制,提高數據多池共享與流動效率。
(3)智能感知和資源調度技術:文件提出,要創新算力資源信息檢索方式,提高算網調度路徑智能化感知水平,提升應用需求和算力供給匹配精準度。充分利用云計算等技術融合算力和網絡資源,創新算力調度系統,實現應用隨需遷移和調度。
(4)強化算力網絡安全保障:算力互聯擴大了攻擊面,易遭受網絡攻擊和數據泄露。文件提出,要完善信息通信網絡安全防護管理體系,指導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互聯調度、運營服務等不同主體落實國家和行業網絡安全管理要求、標準規范。發揮基礎電信網絡資源優勢,推動建設國家算力網絡基礎安全服務保障平臺,打造“云、網、邊、端”一體協同的安全態勢感知和防護能力。
根據行動計劃,通過公共算力資源的靈活調度,推動形成一張智能感知、實時發現、隨需獲取的算力互聯網,實現“一點接入、全算貫通”的算力服務,最終應用于大模型訓練上。
上述文件提出,算力業務互通創新行動包括:引導基礎電信運營商、云服務商、數據中心服務商、多云管理服務商等,面向大模型訓練和推理、科學計算、算力卡、云電腦等企業和個人消費級市場,創新“卡時”“機時”等靈活服務模式,開展供需對接、市場交易等算力調度接入服務試商用;推動多元異構智算集群混訓。通過研發面向大規模異構智算集群云操作系統,實現異構萬卡、十萬卡智算集群混訓,支持萬億、十萬億規模參數的大模型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