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姚力軍帶領的江豐電子是中國第一個集成電路制造用濺射靶材生產基地,填補了中國濺射靶材工藝空白,打破國外壟斷; ②姚力軍本人則二十年如一日堅守用中國心鍛造“中國芯”,帶領旗下公司不斷破斷技術難題實現產品國產化。
《科創板日報》3月9日訊(記者 黃修眉) 近日,一則全國政協委員、寧波江豐電子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江豐電子”)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姚力軍霸氣回應美國記者提問的視頻火了。
3月5日,在被美國記者問到“是否擔心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時,姚力軍用全英文回應稱:“我們從不擔心,我們只關注自己如何變得更好。”
這句充滿力量的回應背后,折射出姚力軍及其江豐電子在實現半導體關鍵核心材料和設備國產化道路上的堅定不移,也代表著一位世界頂級新材料專家,對我國科創產業長期未來的信心與篤定。
用中國心打造“中國芯”
黑龍江人姚力軍出生于1967年8月。回溯他的創業歷程,還要從其教育背景說起。
姚力軍是那個年代少有的博士高材生,其于1985年就讀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并最終獲工學博士學位。有媒體曾報道,那段時期,他最多一天可以安裝50多臺計算機,對計算機芯片及其制造也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姚力軍作為國家“十萬人計劃”的一員,獲得了獎學金留學日本的機會。1994年,姚力軍前往日本留學,并最終獲得日本國廣島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公開資料顯示,姚力軍在日本取得工學博士學位后,進入全球500強企業霍尼韋爾,擔任電子材料部門日本生產基地總執行官,并在2003年出任霍尼韋爾公司電子材料事業部大中華區總裁。成為當時全球范圍內頂尖的新材料專家。
彼時,姚力軍從事的超高純度金屬材料及濺射靶材是半導體芯片制造重要的原材料,而我國這一領域卻長期由幾家跨國公司壟斷。姚力軍早先公開回應過創業前的心路歷程:“我當時想,為什么他們能制造出芯片,但我們不能?我要把先進的技術帶回去,制造屬于我們自己的‘中國芯’。”
轉折的契機發生在2005年。那一年,38歲的姚力軍選擇回國創業,帶著自己研發的多項核心技術與海外博士組成的技術團隊,在寧波市余姚創辦了江豐電子,并創立了中國第一個集成電路制造用超高純金屬及濺射靶材生產基地。
自創立江豐電子起,姚力軍就立志讓半導體產業核心材料“濺射”出屬于“中國制造”的光芒。此后二十年間,這家從零起步的民營企業一步步向頂峰攀登,這一切源自姚力軍當年所做出回國創業決定的重大意義。
據江豐電子官網介紹,2005年,該公司第一塊中國制造靶材研發成功,填補了中國濺射靶材工藝空白,打破國外壟斷。
截至目前,江豐電子半導體濺射靶材產品進入到全球領先的3nm工藝制程,擁有覆蓋AI、Ti、Ta、Cu等多種金屬材料及濺射靶材全工藝流程的完整自主知識產權。江豐電子亦先后承擔多項國家級科研和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稱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江豐電子是臺積電、中芯國際、SK海力士、聯華電子等全球知名芯片制造企業的核心供應商。2022年,該公司已在全球晶圓制造濺射靶材市場份額排名第二,中國第一。
江豐電子最終于2017年6月15日登陸深交所。截至今年3月7日收盤,該公司總市值為199億元。據江豐電子近期發布的業績快報,該公司2024年度實現營收36.19億元,同比增長39.11%;實現母凈利潤4.01億元,同比增長56.90%。
產業鏈龍頭的聚焦效應
為什么浙江余姚?不少人首次知曉江豐電子時,心中或許會浮現出這樣的疑惑。
事實上,自江豐電子“落戶”浙江余姚至今,當地已集聚一批半導體濺射靶材產業鏈企業。
寧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去年9月23日發布的文章顯示,以江豐電子為產業鏈龍頭,以創潤新材料、江豐半導體等為配套,余姚已形成以 鋁、銅、鈦、鉭、鎢、鉬等為主的“金屬提純制備—靶材制造—濺射鍍膜—終端應用”濺射靶材全產業鏈。
余姚的半導體濺射靶材產業集群亦于2024年入選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名單。在該集群中,創潤新材料有著國內唯一的超高純鈦金屬產業生產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余姚的半導體濺射靶材產業集群發展,離不開姚力軍這位“引才大使”。
緣分始于2004年11月,彼時,首次來到余姚參加塑博會的姚力軍看到,余姚與他的出生地黑龍江廣袤硬朗的風貌完全不同,“水鄉”余姚的溫柔恰似一幅水墨山水畫。
而當時已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居住過的姚力軍,更覺自己與余姚冥冥之中有著深刻聯系。而后,在余姚市政府的熱情邀約與相關政策支持下,姚力軍最終決定選擇在余姚創業。
在余姚創業的二十年間,姚力軍并不滿足于江豐電子打破發達國家技術壟斷的成績。他自覺承擔起“為我國完善相關產業鏈,填補產業鏈空缺”的責任。
在此前接受浙江媒體采訪時,姚力軍還自封“引才大使” ,致力于為余姚及其產業引薦人才。
根據公開報道,姚力軍先后為余姚引來100多位高層次人才、超35個科研團隊,促成了余姚當地半導體新材料產業的高端集聚。
此外,姚力軍還于2013年創建寧波陽明工業技術研究院,這也成為余姚市培育科研技術轉化的“主陣地”。整體來看,市場提需求;研發團隊攻克技術難關、推動產業化生產;研究院便可提供從投融資到知識產權管理、檢驗檢測等“一條龍服務”。
“以科技創新,逐時代浪潮”
如今的江豐電子,已成長為集半導體濺射靶材、半導體精密零部件、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三大領域為一體的綜合企業。
江豐電子官網顯示,截至目前,半導體精密零部件方面,該公司已開發研制超過4萬款半導體設備關鍵零部件,覆蓋PVD、CVD、刻蝕、光刻、3D堆疊等工藝的所有裝備,實現85%以上的行業產品覆蓋。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領域方面,江豐電子通過控股子公司寧波江豐同芯切入陶瓷覆銅基板領域,搭建完成國內首條具備世界先進水平、自主化設計的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模組核心材料制造生產線。
今年1月19日晚間,江豐電子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與韓國KSTEINC.簽署《關于靜電吸盤項目之合作框架協議》。
江豐電子擬從KSTE引進約定范圍內的半導體設備用核心零部件——靜電吸盤產品所需的全部生產技術并采購相關生產線,以實現江豐電子在中國大陸地區獨立量產。
江豐電子表示,靜電吸盤廣泛用于半導體刻蝕設備、薄膜設備、量測設備,是當前半導體領域需求量較大、技術門檻較高的零部件。
從半導體濺射靶材打破國外壟斷,再到擬“攻關破題”靜電吸盤項目,在姚力軍的帶領下,江豐電子激流勇進。
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寧波政協官方公眾號發布了姚力軍以《以科技創新,逐時代浪潮》為題的代表委員手記。
姚力軍寫道:“作為科技領域的民營企業家,我深知科技創新永無止境,沒有坦途,也沒有捷徑,需要沉潛心志,打磨功底。”
亦是深諳這一點,江豐電子自誕生起,便將自主創新刻入企業自身的基因之中。面對挑戰與機遇,以江豐電子為代表的中國民營企業,紛紛扛起責任、擔起使命,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姚力軍也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針對人工智能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出建議,要強化材料自主,針對關鍵原材料對外依存度高(如某稀有金屬進口依存度達93%)的問題,建議建立以關鍵礦產為核心的戰略儲備和制造基地,通過收購海外礦源、循環利用等舉措構建完整自主的的全產業鏈生產能力。
姚力軍還建議,要集群化協同創新,依托全國80個先進制造業集群(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原材料等領域集群為主),梳理各集群短板,制定“掛圖作戰”方案,加速AI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