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國務院發文部署消費品以舊換新,重點將實施回收循環利用等“四大行動”。主營處理固體廢物并進行資源化利用的超越科技周五收盤錄得連續2個20CM漲停,再生資源領域龍頭華宏科技拿下2連板。 ②梳理資源回收領域受益上市公司名單(附股)。
財聯社3月16日訊(編輯 宣林)回收循環利用概念股掀起漲停潮,截至周五收盤,主營業務為專業性處理固體廢物并進行資源化利用的超越科技錄得連續2個20CM漲停,再生資源領域龍頭華宏科技2連板,主營業務為工業廢物回收與工業廢物處理的東江環保、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格林美、布局固廢全產業鏈的啟迪環境、子公司主營業務為報廢汽車及拆解的東方園林漲停。
消息面上,國務院近期發布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方案》對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作出了全面部署,重點將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并提出了到2027年我國重點領域設備投資、更新改造、先進設備推廣、回收循環利用等方面的具體目標。
德邦證券郭雪等人在3月14日的研報中表示,《方案》強調回收循環利用行動,明確提出要提高廢棄電器電子、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油脂等資源的處理、再生及利用水平,并加強再生品的標準供給體制建設。2022年,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輪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廢電池等十個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重量約為3.71億噸,同比下降2.6%,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2月發布的《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我國9種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量要達到4.5億噸,并建成綠色分揀中心1000個以上。此次《通知》有望從更系統的層面助力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進一步完善。
《行動方案》具體提出,到2027年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一倍。東方證券盧日鑫等人在3月15日的研報中表示,我國家電市場已從單純的“增量時代”進入到“增量和存量并重時代”。2023年底全國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主要品類家電保有量超過30億臺,更新換代的需求和潛力巨大,預計24-27年“四機一腦”回收量分別達到2.14億臺、2.29億臺、2.44億臺和2.59億臺,四年CAGR達到6.8%。2027年,廢舊“四機一腦”拆解的產值約合313億元。
同時,我國報廢汽車回收量自2021年起迎來高速增長,21-22年增速分別達到17%和33%。東方證券盧日鑫等人預計自2024年起政策持續發力,報廢汽車占汽車總保有量的比例有望逐步提高,疊加回收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汽車回收比例也將有望在高位繼續穩步提升。預計2027年報廢汽車回收量將達到642萬輛,回收比例達到65%。2023至2027年間報廢汽車回收量CAGR達到18%,行業迎來新一波發展高峰。此外,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從2018年的261萬輛,快速增長至2023年的2041萬輛,年均復合增速超過50%,而動力電池壽命一般為5~7年,我國退役動力電池的數量或正處于爆發式增長前夕。建議關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領域的華宏科技、怡球資源;廢電器拆解領域的中再資環、大地海洋;鋰電回收利用、汽車拆解領域的格林美、天奇股份、旺能環境;危廢資源化及處置領域的高能環境、浙富控股、中國天楹。
除廢舊家電回收和汽車拆解回收外,《方案》還提出支持建設一批廢塑料等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積極有序發展以廢棄油脂、非糧生物質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質液體燃料;探索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再生塑料等再生材料使用情況信息化追溯系統;持續提升廢有色金屬利用技術水平,加強稀貴金屬提取技術研發應用;及時完善再生材料等進口標準和政策。
民生證券劉海榮在3月14日的研報中表示,化工領域多個標的涉及再生資源利用,政策推動下拓展空間可期。建議關注山高環能、朗坤環境:大規模廢棄油脂收集商,特許經營權稀有性體現行業壁壘;卓越新能:國內產能第一的生物柴油龍頭,掌握廢油脂利用加工的關鍵環節;三聯虹普:再生尼龍與再生塑料的工程解決方案提供商,技術專利與獨特商業模式構造護城河;英科再生:再生PS與再生PET雙線驅動,規模優勢逐漸顯現;凱立新材:領先的國內貴金屬回收標的,拓展產品品類迎接新成長;圣泉集團:秸稈綜合利用的先行者,開創性地實現秸稈三素分離和高附加值產業化利用;新化股份:萃取法提鋰工藝領先,實現廢舊鋰電池高效回收;惠城環保:塑料裂解回收工藝取得突破性進展,產業化項目順利推進;光華科技:低成本高收率的電池回收業務漸入正軌;長江材料:回收砂業務繼續擴張,再生砂設備技術已達國內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