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1-6月,包括東風、長安、上汽等在內的近十家車企集團,以不同方式對各自的組織架構及流程進行了變革調整。 ②僅今年5月,比亞迪、廣汽、吉利、蔚來、奇瑞五家車企便相繼發出不同領域的內部重整信息。
財聯社7月1日訊(記者 劉陽)盡管東風集團與長安汽車間的重整按下了“暫停鍵”,但面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整合”與“重構”依然是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關鍵詞之一。
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1-6月,包括東風、長安、上汽、廣汽及奇瑞、吉利、蔚來等在內的近十家車企集團,以不同方式對各自的組織架構及流程進行了變革調整,以適應中國汽車行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新形勢。
6月27日,理想汽車發布全新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原“研發與供應群組”和“銷售與服務群組”整合并入新成立的“智能汽車群組”,對理想汽車智能汽車業務的戰略到經營閉環負責;總裁馬東輝將擔任智能汽車群組的負責人,向董事長兼CEO李想匯報。李想仍將負責汽車業務相關的產品線、產品部、品牌、戰略等團隊,并將更多精力投入AI(人工智能)領域。
“為了承接理想汽車邁入千億規模后對組織能力的新需求,支撐智能汽車業務從戰略制定到執行落地,我們對企業組織架構進行了相應調整。”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表示,智能汽車群組成立后,將通過研發、供應、銷售、服務的端到端經營與深度協同,更有力地支撐面向用戶的價值創造、價值傳遞與經營閉環,為理想汽車構筑面向下一個階段的領先優勢。
在理想之前,吉利汽車于5月7日在港交所突發公告,計劃溢價收購極氪全部股份,并將其私有化。如交易完成,極氪將與吉利汽車實現完全合并。彼時,吉利汽車方面表示,此舉是進一步落實《臺州宣言》,聚焦汽車主業,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協同的重要步驟,將強化吉利汽車在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球競爭力。
“協同整合是當前吉利控股集團的重要戰略。”在吉利汽車2025年一季度業績會上,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坦言,去年吉利汽車在基礎技術、產品研發、制造、采購等各領域全面推進協同;下一步,吉利、極氪雙方將把中后臺工作極大程度進行協同,力爭實現節省幾十億元的目標,達到管理費用與營銷費用雙降的效果。
理想與吉利只是當前中國車企資源整合與戰略聚焦調整的縮影。據財聯社記者初步統計,僅今年5月,比亞迪、廣汽、吉利、蔚來、奇瑞五家車企便相繼發出不同領域的內部重整信息,這場始于去年下半年的車圈整合風,正將汽車產業推入新的發展周期。
今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茍坪在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將對整車央企進行戰略性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集中研發、制造和市場等優勢資源,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引領智能網聯變革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
“近兩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強度不斷加碼,降本增效已成為當前車企的重心。”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初期,部分自主車企掌握足夠的資源,大多施行“多生孩子好打架”策略,旨在通過推出眾多子品牌和產品序列,進行充分內部競爭,以“賽馬機制”替代“相馬機制”,避免個別品牌失利,影響企業整體活力。“車企越來越重視財務健康和單車利潤,因此會選擇戰略收縮,實行品牌融合,以應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同樣認為,當前汽車行業盈利能力持續面臨壓力,這要求企業必須進行變革,提升盈利能力。
車企密集整合的背后,是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與盈利持續承壓的現實挑戰。數據顯示,2024年汽車行業利潤率為4.3%,較2023年下跌0.7個百分點。
國海證券研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乘用車板塊收入4250.6億元,同環比分別增長8.0%、下滑35.1%,歸母凈利潤143.1億元,同環比分別增長19.2%、下滑9.1%,“乘用車總營收、歸母凈利潤環比表現均弱于汽車整體”。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盈利持續承壓的大背景下,如何實現“紅海”突圍成為擺在諸多車企面前的巨大挑戰。極氪科技集團CEO安聰慧預計,若極氪回歸吉利,通過最大化協同,研發投入將降低10%-20%,BOM(物料清單)成本將降低5%-8%,產能利用率將提升3%-5%,營銷服務管理費用將降低10%-20%。
“廣汽集團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和流程再造,實現了從戰略管控向經營管控的轉變,并推動研、產、供、銷一體化協同。”2025上海車展期間,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告訴記者,廣汽集團從戰略管控向經營管控轉變、自主品牌本身的一體化運營,以及全面對產品開發的流程再造改革這三大改革內容已經調整到位,正在有序開展運行,有些剛到位的部門還在磨合期,但是組織架構的調整、大的流程理順,已經基本調整到位。“集團將通過四大改革舉措和五大保障,力爭在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銷量占集團總銷量的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年銷量200萬輛的目標。”
對于自主品牌發展,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強調,讓資源更集中、目標更聚焦、效能最大化,把上汽集團所有的可用資源,匯聚成一股力量。“我們要攥成自主品牌這個強有力的‘拳頭’,狠狠打出去。”
“車企進行品牌和架構重組是應對市場競爭、降低成本、提升技術協同、應對行業變革和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看來,未來在市場環境變化、政策支持等因素影響下,“可能會有更多車企加入重組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