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成都先導正建設DEL+AI+自動化DMTA分子優化能力平臺;海納醫藥形成了“CXO+MAH”雙輪驅動業務模式,有助于成都先導實現戰略目標; ②海納醫藥曾于2023年9月申報創業板IPO并于2024年6月24日撤回申請。該公司在上述IPO報告期內有累計7.86億元的未分配利潤。
《科創板日報》6月29日訊(記者 黃修眉)成都先導今日(6月29日)晚間公告,因未能就交易事項的核心條款達成一致意見,該公司擬終止收購南京海納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納醫藥”)約65%的股權。
成都先導聚焦小分子及核酸新藥的發現與優化,著力打造了國際領先的DNA編碼化合物庫技術(DEL)平臺,并拓展了基于分子片段和三維結構信息的藥物設計技術、基于寡核苷酸的藥物研發技術和靶向蛋白降解技術的核心技術平臺。
同時,公司正在建設DEL+AI+自動化DMTA(設計—合成—測試—分析)分子優化能力平臺。
回溯本次交易,2025年3月31日,成都先導與海納醫藥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鄒巧根簽署了《股權收購意向書》。
當日晚間,成都先導披露了相關股權收購公告,擬以現金方式受讓股權的方式合計取得海納醫藥約65%的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成都先導原擬成為海納醫藥控股股東。
成都先導在今日(6月29日)晚間的公告中表示,鑒于交易各方未能就交易方案、交易價格、交易對方范圍、業績承諾等核心條款達成一致,為切實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經公司充分審慎研究并與交易對方友 好協商,交易各方一致同意終止本次交易事項。
公開信息顯示,海納醫藥成立于2001年4月,注冊資本9522萬元,是以改良型創新藥和高端仿制藥研發為核心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構建了覆蓋藥物發現、藥學研究、臨床試驗到藥品生產的全流程一體化服務體系,形成“CXO+MAH”雙輪驅動業務模式。
核心技術方面,利用全流程一體化的優勢,海納醫藥重點打造手性藥物定向合成與拆分技術平臺、仿創結合的高端制劑技術平臺、質量研究技術平臺等核心技術平臺。該公司建有口服固體制劑、口服液體制劑、注射劑、微丸劑、凝膠劑、凝膠貼膏劑等10多個劑型的生產車間。
值得注意的是,海納醫藥曾于2023年9月申報創業板IPO但最終于2024年6月24日撤回申請,彼時的保薦機構為國金證券。
根據海納醫藥此前創業板IPO時的申報信息及工商信息,2020年度至2022年度,海納醫藥分別實現營收5681.83萬元、1.68億元、2.7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871.30萬元、1156.82萬元、6801.77萬元;未分配利潤分別為-2.92億元、-2.81億元、-2.13億元。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來,成都先導已遭多名股東減持。
其中,深圳市鈞天投資企業(有限合伙)在3月6日至年4月3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217.5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0.54%,減持價格區間為16元/股至17.60元/股。
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華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在3月24日至6月23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2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0.50%,減持價格區間為14.66元/股至17.79元/股。
安吉東方佳鈺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在5月23日至6月23日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無限售流通股共計481.7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20%,減持價格區間為13.92元/股至17.66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