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信達生物瑪仕度肽正式獲批,成為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GCG/GLP-1雙受體激動減重藥物; ②目前瑪仕度肽定價仍未公布,但公司表示,會參照已上市同類產品的價格,并結合國內患者的支付能力和意愿,希望通過一個合理定價讓減重治療變得更加可及。
《科創板日報》6月28日訊(記者 徐紅)信達生物開發出了老百姓用得起的PD-1,瑪仕度肽會接棒成為中國肥胖人群用得起的減肥藥嗎?
6月27日,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信達生物開發的胰高血糖素(GCG)/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雙受體激動劑瑪仕度肽獲批上市,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長期體重控制。這也是全球首個獲批的GCG/GLP-1雙受體激動減重藥物。
作為備受市場矚目的一款國產明星減重藥物,瑪仕度肽的定價牽動人心。據媒體報道,在瑪仕度肽正式獲批之前,部分私立醫院渠道已提前透露價格。2mg、4mg、6mg三個規格每月用藥定價分別為1600元、2100元、2900元。
但在瑪仕度肽減重適應癥獲批當天,信達生物商業化戰略負責人鄧夢卿在一場媒體溝通會上向記者強調,該價格并非瑪仕度肽的官方指導價。她同時透露,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地加速瑪仕度肽落地公立醫院、民營醫院、連鎖藥店及互聯網電商等各大渠道,“預計最快下周患者就能夠用上,屆時定價也會隨之公布”。
“瑪仕度肽是新一代的GCG/GLP-1雙靶減重藥物,對比單靶點的GLP-1產品可以帶來更強的減重的效果,所以其定價勢必對此會有所體現。”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會參照已上市同類產品的價格,并結合國內患者的支付能力和意愿,希望通過一個合理定價讓減重治療變得更加可及。”鄧夢卿表示。
有統計顯示,2023年中國有超過50%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按照絕對人口數來計算,全國已經有6億人超重或肥胖,肥胖人口躍居全球首位。
肥胖癥已經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體重管理"也成為熱議話題。國家衛健委啟動為期三年的“體重管理年“行動,明確要求:到2026年實現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顯著提升,肥胖率年均增幅下降10%.
作為新一代減重藥物,GLP-1受體激動劑因為有著比較突出的減重效果,又有良好的安全特性,以及減重以外的代謝和心腎獲益,因此近年來逐漸風靡全球。
瑪仕度肽上市之后,也將與兩款明星進口產品——諾和諾德公司的諾和盈?(用于長期體重管理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以及禮來的穆峰達?(替爾泊肽注射液)展開直接競爭。
有分析認為,面對這些國際巨頭的競爭,加上國內日益激烈的GLP-1賽道,瑪仕度肽如何定價、如何構建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將是信達生物必須直面的商業化難題。
瑪仕度肽減重適應癥3期臨床試驗(GLORY-1)結果顯示,各劑量瑪仕度肽相較安慰劑均可顯著降低體重。
第32周時,瑪仕度肽4mg、6mg和安慰劑組體重較基線降幅≥5%的受試者比例分別達73.9%、82.0%和10.5%。第48周時,瑪仕度肽4mg、6mg和安慰劑組體重較基線降幅≥15%的受試者比例分別達35.7%、49.5%和2.0%。同時,患者在血脂、血壓、肝臟脂肪含量等多項心代謝指標上也獲得顯著改善。
“在這個臨床研究里面,我們可以看到超重和肥胖患者的體重都可以得到顯著的改善。雖然沒有進行頭對頭比較,但這個改善幅度應該要強于2.4毫克司美格魯肽的減重效果。另外在減重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瑪仕度肽還能夠很好地改善代謝、血壓以及肝臟的脂肪含量,所以這是一個全面的獲益。”GLORY-1研究牽頭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在回答《科創板日報》記者提問時這樣表示。
信達生物臨床開發副總裁錢鐳博士進一步解釋稱,中國肥胖人群相對于西方人更容易出現的并發癥是脂肪肝,其中在超重人群中這個比例大概超過60%,肥胖人群超過80%。
“而GCG(胰高糖素受體)主要在肝臟上面表達,因此能夠很好地實現患者肝臟脂肪的減少。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瑪仕度肽算是特別能解決中國人痛點的一個藥。”錢鐳說。
自2018年首個產品信迪利單抗獲批上市后,截至目前信達生物商業化獲批的產品總共已經超過10多款。2024年,信達生物全年總營收達94.22億元,其中產品收入超過82億元人民幣。
這樣的業績表現雖不俗,但距離公司此前定下的到2027、2028年營收突破200億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瑪仕度肽在減肥適應癥之后,其降糖適應癥有望在明年獲批,未來這款明星產品能否帶動信達生物營收更上一層樓,仍需等待市場反饋與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