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紫金天風期貨未有效隔離不同業務之間的風險,公司研究所違規參與資產管理子公司部分資產管理計劃的投資運作管理,風險管理不到位、內部控制存在缺陷; ②這是2025年以來,為數不多的期貨公司資管業務存在違規動作的監管處罰案例; ③2024年紫金天風期貨凈利潤虧損約599萬元。
財聯社6月24日訊(記者 林堅)上海證監局官網最新披露的6張罰單,公告了紫金天風期貨與天風天成資管公司存在部分違規事項。從處罰結果來看,兩家公司均被監管要求責令改正,牽涉違規事項的4位高管或業務負責人也均被出具警示函。這也是2025年以來,為數不多的期貨公司資管業務存在違規動作的監管處罰案例。
罰單顯示,紫金天風期貨未有效隔離不同業務之間的風險,公司研究所違規參與資產管理子公司部分資產管理計劃的投資運作管理,風險管理不到位、內部控制存在缺陷,違反了《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相關規定;上海天風天成資管公司在部分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管理過程中未有效履行主動管理職責,違反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的規定。
也基于上述緣由,紫金天風期貨分管資管和研究所的副總經理呂東,公司首席風險官余春華,公司研究所所長賈瑞斌因未能恪盡職守,均被監管出具警示函,此外,上海天風天成資管公司總經理郭維欣也被出具警示函。
監管要求,被罰人員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學習,增強合規意識,切實履行管理職責。
為何6張罰單受到關注?這是重點所在。
公開信息顯示,紫金天風期貨的第一大股東為紫金礦業集團,二股東是天風證券。在天風證券官網的期貨業務介紹中,默認將紫金天風期貨作為業務開展的依托。從罰單披露的表述來看,此次處罰更聚焦紫金天風期貨與其資管公司的個體業務展業的違規。
為何而罰?這是另一個焦點所在。
業內人士解讀,或意味著紫金天風期貨可能存在“通道化”運作傾向。公開資料顯示,紫金天風期貨通過全資子公司上海天風天成資管公司開展資管業務。從監管披露口徑來看,對于紫金天風期貨而言,未有效隔離不同業務之間的風險、研究所違規參與資管子公司投資運作管理等問題。與此同時,上海天風天成資管公司未有效履行主動管理職責。
從業務操作角度來看,若資管機構不進行深入的投資標的研究,不主動調整資產配置以應對市場變化,僅簡單地將資金從委托人處轉移到特定投資標的,缺乏對投資運作的實質性把控和主動決策,就等同于把自身異化為資金流轉的“通道”。
值得關注的是,紫金天風期貨研究所違規參與資管業務投資運作,也打破了業務獨立性“防火墻”,不僅可能因利益糾葛影響投資決策客觀性,還會加劇不同業務板塊間的風險傳導,這也是監管嚴打的重點領域。
紫金天風期貨是如此介紹天風天成的業務開展情況:公司專注衍生品類策略投資與研究,為客戶提供各類風險偏好的定制化資產管理服務。公司深耕宏觀、大宗商品與衍生品金融工程等投研領域,具備完整的研究體系和投資體系優勢;產品投資管理經驗豐富,累計產品管理規模700億元。同時,公司背靠國際有色龍頭企業紫金礦業,產業信息、業務資源優勢顯著;依托天風證券研究所強大的宏觀、周期、行業等研究信息與策略加持,形成得天獨厚的研究資源、數據資源優勢。
很顯然,此次處罰為行業敲響警鐘,在金融監管持續趨嚴的背景下,合規是企業穩健發展的根基。對于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而言,唯有強化合規文化建設,提升專業管理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行穩致遠。
對于這樣的罰單事由,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曾在2024年7月,江蘇證監局也對弘業期貨開具過類似罰單,同樣是要求期貨公司責令改正。經查,弘業期貨在開展資產管理業務過程中,存在接受有關委托人提供的具體投資標的等實質性投資建議,未切實履行主動管理職責的情況,違反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
后續整改如何進行?監管要求,杜絕再犯。
上海證監局要求,紫金天風期貨應當建立并有效執行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等業務制度和流程,切實隔離業務風險,杜絕此類違規行為再次發生。監管也強調,應當在開展資產管理業務過程中切實履行主動管理職責,杜絕此類違規行為再次發生。
事實上,紫金天風期貨的經營狀況或為違規埋下隱患。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紫金天風期貨合并口徑總資產約90億元,凈資產約6.7億元,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9億元,利潤總額虧損約767萬元,凈利潤虧損約59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