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餓了么和飛豬并入電商業務,正是基于B2C、餐飲外賣和本地生活多業態協同效應將成為電商平臺競爭核心的考量。 ②分析人士指出,阿里此舉符合中國消費市場轉變,一二線城市已從實物消費轉向服務消費,實物消費從半日達轉向即時滿足。
《科創板日報》6月23日訊(記者 徐賜豪) 阿里巴巴對電商、消費板塊做了進一步整合。
《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發布全員郵件,宣布即日起,餓了么、飛豬合并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范禹繼續擔任餓了么董事長兼CEO,向蔣凡匯報。南天繼續擔任飛豬CEO,向蔣凡匯報。餓了么飛豬繼續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業務決策執行上與中國電商事業群集中目標、統一作戰。
“這是我們從電商平臺走向大消費平臺的戰略升級。未來,我們將更多從用戶角度出發優化整合業務模式和組織形態,為用戶創造更豐富優質的消費體驗。”吳泳銘在內部信中強調稱。
此前,在阿里巴巴集團“1+6+N”業務框架下,餓了么隸屬于“6”中之一的阿里本地生活集團;飛豬旅行則屬于“N”,系“其他所有”業務之一。
但隨著京東入局外賣賽道,不僅威脅到了美團,也讓阿里感受到了競爭壓力。
4月30日,淘寶“小時達”升級為“淘寶閃購”,并在淘寶App首頁以“閃購”一級流量入口展示,還聯合餓了么百億補貼,打響了即時零售之戰。據阿里方面提供的數據,淘寶閃購上線不到一個月,日訂單量超4000萬。
在最近的財報業績會上,蔣凡透露,過去兩周淘寶閃購的嘗試成果超出預期,規模增長和效率提升均表現優異。他強調,即時零售對淘寶這樣的電商APP而言是高頻場景,做好即時零售業務,長期來看能提升淘寶用戶的活躍度和規模。蔣凡還提到,當前重點是轉化用戶為即時零售用戶,在淘寶端內建立相關心智,且即時零售與遠場電商未來有更多結合可能。
6月23日,淘寶方面透露,在淘寶閃購上線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淘寶閃購聯合餓了么日訂單數已超6000萬。截至目前,零售訂單同比增長179%,訂單準時率維持在96%。
實際上,飛豬與阿里電商體系的融合也與近期市場形勢變化密切相關。
2014年10月28日,阿里巴巴正式推出旅行品牌“阿里旅行·去啊”。阿里旅行去啊的前身是“淘寶旅行”。 2016年10月27日,阿里巴巴集團將旗下旅行品牌“阿里旅行”升級為全新品牌“飛豬”,英文名“Fliggy”。
此次飛豬合并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更像是一種“戰略回歸”。
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數字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崔麗麗指出,今年美團參與618,說明閃購即時零售已成為電商增量市場,而飛豬合并或許與京東進入酒旅市場有關。酒旅服務相對標準化,可參考實物電商模式。同時,她也認為阿里此舉符合中國消費市場轉變,一二線城市已從實物消費轉向服務消費,實物消費從半日達轉向即時滿足。
從戰略意義來講,此次合并是阿里適應市場變化的關鍵舉措。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分析,大消費與電商有本質區別。電商僅聚焦線上交易,與線下實體店聯系薄弱甚至存在競爭;而大消費強調線上線下協同,連接實體店,加強餐飲、酒旅等本地生活消費。餓了么和飛豬并入電商業務,正是基于B2C、餐飲外賣和本地生活多業態協同效應將成為電商平臺競爭核心的考量。
莊帥認為,對于阿里而言,此次戰略調整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也是一次必然的選擇。從電商平臺走向大消費平臺,意味著阿里將整合更多資源,拓展業務邊界。在即時零售領域,淘寶閃購的推出是阿里的一次重要布局。通過聯合餓了么百億補貼,阿里試圖在即時零售市場繼續擴張。而飛豬的融入,將讓酒旅市場與阿里電商業務的服務消費板塊形成協同效應。
然而,這一戰略調整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在崔麗麗看來,不同業務板塊之間的融合需要時間和精力,如何實現業務決策執行上的集中目標、統一作戰,是阿里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市場競爭依然激烈,京東、美團等競爭對手也在不斷發力,阿里需要不斷創新和優化,才能在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