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這一政策調整將對投顧行業的商業模式和競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②未來,不排除基金投顧可投資范圍進一步拓展到其他ETF品類。 ③有公募投顧已在投研、系統等方面做好了準備。另有券商投顧稱正在進行系統改造。
財聯社6月19日訊(記者 沈述紅)過去幾年間,業內關于將ETF納入基金投顧配置范圍的呼聲日漸走高。而今,這一業務終于迎來破局之舉。
6月1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 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明確提到要“豐富科創板指數及ETF品類,將科創板ETF納入基金投顧配置范圍,促進更多中長期資金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
多家公募人士表示,這一政策調整將對投顧行業的商業模式和競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它進一步拓寬了基金投顧的投資范疇,可進一步實現客戶的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并有效降低客戶成本,也有望引導長期優質資金投資科創板。未來,不排除基金投顧可投資范圍進一步拓展到其他ETF品類。
有公募投顧機構直言已在投研、系統等方面做好了準備。另有券商投顧表示,公司正在進行投研平臺、金證等系統方面的改造,以迎接科創板ETF納入基金投顧配置。
已有公募做好投研和系統準備
在我國基金投顧業務正式啟航后,行業關于將ETF納入基金投顧配置范圍的呼聲漸盛。此次監管明確將科創板ETF納入基金投顧配置范圍,對基金投顧業務發展、投資者體驗,以及引導長期優質資金投資科創板等都有長遠意義。
“將科創板ETF納入基金投顧配置范圍,標志著我們在完善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體系方面邁出關鍵一步,這一政策調整將對投顧行業的商業模式和競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永贏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蔡路平告訴記者。
對科創板市場生態而言,他認為,投顧資金的引入將帶來積極影響。投顧資金通常具有較長的投資期限和更為理性的投資決策過程,其規模化進入有望改善科創板的流動性結構,降低市場波動性,為科創企業提供更為穩定的資金支持。
“與其他公募基金產品類型相比,ETF具有管理費率低、交易成本低等特點,投顧機構通過配置ETF可有效降低客戶成本。”易方達基金分析。同時,投顧資金具有穩定性高、投資期限長等優勢,可有效引導和促進中長期資金支持和助力實體經濟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作為第一批投顧試點機構,該公司投顧負責人表示,此次配置范圍的擴大,有利于投顧機構完善客戶資產配置體系,更好地為客戶進行資產配置和規劃。目前,該公司已在投研、系統等方面做好了準備。
另有頭部券商投顧人士透露,對于將科創板ETF納入基金投顧配置范圍,公司已在進行投研平臺、金證等系統方面的改造。
“目前基金投顧還不能配置場內ETF產品,如果將科創板ETF納入基金投顧配置范圍,有望進一步拓寬了基金投顧的投資范疇。”中歐財富指出,未來不排除基金投顧可投資范圍進一步拓展到其他ETF品類,進一步豐富基金投顧的策略和產品形態。
北京另一家公募投顧主理人認為,科創板ETF納入投顧組合,對于豐富投顧組合的策略、提升投資效率和配置品種多樣性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方面,科創ETF納入投顧配置范圍,提供了在科創板塊費率更低、更純粹的投資工具,使得大類資產配置、主題投資和輪動等策略層面有了更便捷的投資工具。”該投顧主理人稱,另一方面,基金投顧以組合的形式參與科創板的投資,業務目標是提升投資者實際收益,相較于單品的投資,更注重配置的均衡性和投資時點的把握,將有助于提升投資者在該品種上的持有體驗。
“ETF基金通技術上已經較為成熟,未來將引入更多的銷售渠道參與ETF市場,科創板相關ETF應該是基金通率先試點品種。”華東一家公募人士稱。
“對科創板而言,此舉將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科創板,促進更多中長期資金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提升科創板的市場活躍度和流動性,增強科創板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作用,進一步彰顯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導向,穩定市場預期。”北方一家大型公募認為。
配置場內ETF引領基金投顧業務全方位提升
自2024年我國被動指數類基金持倉A股市值首次超過主動偏股基金,ETF行業已然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龐大的市場需求下,將ETF納入基金投顧范疇也成為了越來越多投資者和業內從業者的共同心聲。
從基金投顧的視角來看,此前配置場外ETF聯接基金確實面臨諸多限制。
蔡路平坦言,首先,聯接基金需保留5%的現金頭寸以應對贖回需求,導致實際股票倉位上限僅為95%,這不僅增加了跟蹤誤差,也影響了投資效率。其次,申贖流程的時滯性使得投顧難以及時把握市場機會。
相比之下,配置場內ETF帶來了全方位的提升:
在成本端,科創板ETF管理費率最低僅為0.15%,且交易時免征印花稅和過戶費,有效降低了投資者的持有和交易成本;
在交易靈活性方面,盤中實時交易功能和T+1的賣出機制,使投顧能夠根據市場變化靈活調整投資組合,這種靈活性對于波動性較高的科創板市場尤為重要;
在策略空間上,投顧機構可以從傳統的“買入持有”模式,升級至更為靈活的投資策略,包括行業輪動、風格切換,甚至結合ETF期權進行風險對沖等多元化操作。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政策試點為后續創新奠定了基礎。”蔡路平表示,若科創板ETF試點成效顯著,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符合國家戰略導向的主題ETF有望陸續納入投顧配置范圍。
最終,市場有望形成“投顧專業配置能力提升—ETF產品體系完善—科技創新資金供給增強”的良性循環,從而實現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目標。
華東一家券商財富管理部門負責人此前亦曾指出,中國投顧市場在人數和規模上雖小,但發展空間巨大。隨著Beta屬性的增強,投顧在未來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在ETF投顧體系建設上,需要通過體制機制保障跨部門合作,但更重要的是以客戶為中心。
事實上,在監管明確將科創板ETF納入基金投顧配置范圍前,國內一些券商已經積極進行了嘗試。
例如,部分券商投資顧問在客戶的投資組合中推薦使用ETF,通過ETF引導投資者轉向長期價值投資。這種嘗試同樣以客戶盈利為目標,為客戶提供更為專業的投研服務,幫助客戶及時掌握市場動向,從而作出更加明智的投資決策。另外,有的券商通過“投顧+ETF”的推廣,提升財富管理業務的市場份額,為實現進一步的綜合性服務奠定了基礎。
從海外看國內:“ETF+買方投顧”大有可為
基金投顧服務結合ETF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了結構化的資產配置方案,既滿足了客戶的個性化投資需求,又能有效控制投資成本。該類產品天然適配投資顧問的服務。作為一種廣泛覆蓋股票、債券、商品等資產類別的工具,ETF能夠以組合形式幫助投顧快速、精準地實現客戶的資產配置目標。
從海外市場來看,ETF與買方基金投顧業務的發展相輔相成,買方投顧的發展推動了指數化投資的崛起。一項關于海外投資顧問常用投資工具的調查顯示,海外投資顧問選擇最多的投資工具主要是ETF,90%的顧問會在為客戶出具投資建議時使用ETF。
2000年以來,美國買方投顧格局逐步形成。買方投顧模式以資產配置和風險收益偏好的匹配為導向,更加注重基金的長期業績和清晰的投資風格,因此指數型基金和工具化基金愈發受到美國投顧的青睞。
以2020年為例,當年美國全方位經紀人和付費投資顧問分別管理的24%、35%客戶家庭資產投資于ETF,較2011年的6%、10%均有大幅上升。
另有數據顯示,海外ETF基金規模在10年內增長了7倍,當下總規模為15萬億美元。其中,ETF巨頭之一的先鋒基金主要以低費率為比較優勢,發力個人投顧業務。
中信證券表示,海外ETF生態中,多業態共促市場效率。其中資產管理機構構建了“核心+創新”的ETF業務體系,財富管理機構結合特定配置目標,通過ModelPortfolio賦能投顧進行ETF主動配置。
所謂Model Portfolio,即由資管機構為客戶提供的標準化組合解決方案,它并非以產品的形式存在,而是一個標準化的“策略包”,而ETF成為了推動美國模型組合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
來自Broadridge Financial Solutions的數據顯示,自2022年以來,底層資產完全為ETF的模型組合數量增加了30%,而同期由共同基金搭建的模型組合數量下降了8%。截至2023年底,美國模型投資組合市場的規模約5.1萬億美元,其中以ETF為底層資產的模型組合規模占51%。
“海外市場的成功經驗表明,ETF與投資顧問的結合大有可為。”華南一家頭部公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