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湖南財政廳擬錄用名單現金融從業者,思勰投資前員工李陽等考公上岸; ②近年來多家頭部量化私募核心團隊變動,靖奇、佳期等私募出現高管卸任與股權調整; ③券商、公募、私募等金融領域均有從業人員成功躋身公務員隊伍。
財聯社6月16日訊(記者 封其娟)行業高壓環境正推動量化人才重新權衡職業選擇,轉向更具確定性的公共部門。
2025年湖南省財政廳最新公布的擬錄用名單中,中信建投前員工龍書玉、百億量化私募思勰投資前員工李陽、湖南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前員工胡彥喬,均赫然在列,金融人才考公上岸添上最新案例。據披露,龍書玉、胡彥喬是金融碩士,李陽是稅務碩士。
金融圈考公上岸者已屢見不鮮,券商、公募、私募等領域均有從業人員成功躋身公務員隊伍。除了上述李陽,今年4月,上海公務員擬錄用名單中就有2人曾供職私募,一位來自國富投資,一位來自準百億私募上海正瀛資管;另外,北京朝陽區今年首批公務員擬錄用名單中,有一人曾任職于百億私募國壽金石資管。
當帶著“高學歷”等標簽的金融精英轉向體制內尋求穩定,量化私募頻現人事洗牌,兩者共同勾勒出行業生態變革的圖景:一方面,高壓競爭下的職業倦怠推動人才流向保障性崗位;另一方面,量化機構正通過股權重構、團隊迭代應對發展挑戰。這是個體職業選擇的權衡,也是金融行業周期性調整的縮影。
近年來,多家量化私募核心團隊頻現變動,伴隨而來的股權結構調整、高管職務變更及人員流動等情況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就在上周,靖奇投資創始人范思奇卸任并清盤產品,直言承受“較大的身心壓力”;佳期資本實控人已在今年完成變更;因個人原因,思勰投資創始合伙人吳家麒去年退股、離職,公司人士也指出吳家麒“工作多年有些疲憊”;過去幾年,鳴石投資、寬德私募、銳天投資等知名量化私募也有高管變動與股權調整。
這2年,公募從業人員的“上岸者”也不在少數。
上海稅務局4月14日公布了公務員考試錄用名單,一名摩根基金前員工被擬錄取,崗位為國稅局上海普陀區一級主辦及以下。據中基協登記信息,該人士2014年2月入職摩根基金,至今已逾11年,曾任量化研究員。
今年財政部發布的2025年度擬錄用公務員和參公單位工作人員名單中,有10人原單位屬于金融行業,其中1人原單位為銀華基金,畢業于清華大學,為碩士研究生,擬錄用職位為財政票據監管中心(涉案財物管理中心)。
2024年,在國家發改委第一批擬錄用公務員名單中,也有擬錄取人員原單位為華夏基金、畢業院校為清華大學,擬錄取職位為“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境外投資統籌協調處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同年,商務部幼兒園財務管理崗位招錄了一位會計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原工作單位為建信基金。
另外,證監會崗位對基金從業者吸引力顯著。2023 年,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員工分別被證監會會計部、地方證監局擬錄取。2021 年,北大畢業的嘉實基金經理高峰辭職考公,擬任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崗位,同期匯添富、易方達等基金從業者也被證監會多地證監局錄取,涉及會計、財金、計算機等監管崗位。
今年以來,投行人員考公上岸的成功案例正不斷增加,覆蓋國家金融總局、證監會、財政部、地方人民政府等多個擬錄用單位。
4月24日證監會公示的2025年度擬錄用名單中,287人里有28名券商從業者入圍,涵蓋保薦代表人等崗位;同月,上海公布的擬錄用名單里,12家券商15人成功上岸 。更早前,財政部、北京市朝陽區也有來自光大證券、中信證券等投行人員入選。
投行人員工作性價比下滑是從行業陸續出走的一大原因。IPO節奏放緩后,首先影響的是投行整體的業績表現。以2024年42家上市券商投行業務收入為切入口,行業共計實現306億元,同比下降27%,IPO承銷節奏放緩為投行業績下滑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