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受益于京東外賣百億補貼,庫迪咖啡和蜜雪冰城部分門店日訂單量顯著增長。至目前,庫迪咖啡在京東外賣上的銷量已突破1億單; ②分析人士稱,外賣平臺補貼雖然提升了品牌銷量,但泡沫成分極強,補貼帶來的訂單爆量難以持續; ③補貼停止導致部分客群流失的現象正在其他品牌顯現。
財聯社6月11日訊(記者 吳蔚玲)外賣平臺的“百億補貼”正在攪局現制飲品市場。
財聯社記者多方走訪獲悉,受益于平臺補貼,蜜雪集團(2097.HK)、庫迪咖啡等品牌憑借低價產品實現門店“爆單”,區域獨立咖啡品牌市場份額則受到擠壓。行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雖然部分品牌通過低價迅速獲得客流,但消費者是為補貼買單而非品牌忠誠,一旦補貼退潮,門店訂單恐將下滑。
“外賣平臺發放補貼以來,門店確實爆單了,印象最深的那次,一天有1500多單,京東外賣差不多占了一半,之前一天大概七八百單的樣子。”一家位于長沙某商場內的蜜雪冰城門店店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爆單源于低價飲品的推動。以京東外賣平臺為例,在百億補貼后,蜜雪冰城部分飲品雙杯價格僅需9.9元。其中價格最低的茉莉奶綠,雙杯加上打包費也僅需2.88元,與點單小程序上的價格相比,便宜了9.12元,降幅高達76%。
同樣大幅降價的還有庫迪咖啡。京東外賣上,庫迪咖啡百億補貼專區的飲品,價格從9.9元進一步下探至5.9~6.9元區間。一位庫迪咖啡門店的店員告訴財聯社記者,參加外賣平臺的補貼活動以來,門店每日單量從之前的一兩百單提升至三四百單,其中京東外賣的訂單要占到三分之二。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低價飲品的推動下,庫迪咖啡和蜜雪冰城的訂單量已顯著領先其他品牌。京東外賣平臺顯示,截至今日,庫迪咖啡在京東外賣平臺的銷量已突破1億單,蜜雪冰城也突破5000萬單,而古茗(1364.HK)為2000多萬單,滬上阿姨(2589.HK)和茶百道(2555.HK)均為1000多萬單,奈雪的茶(2150.HK)則為200多萬單。
低價產品促成門店爆單的同時,能否真正為門店帶來盈利成為關注焦點。財聯社記者以意向加盟商身份咨詢庫迪咖啡招商人士了解到,因為有外賣平臺和公司的補貼,因此低價產品依然能夠對門店貢獻盈利,受益于平臺補貼帶來的門店單量迅速提升,加盟的成本回收期相應縮短。
值得關注的是,這場外賣補貼大戰正沖擊著區域獨立咖啡品牌。日前,重慶市咖啡行業協會發文表示,外賣平臺將咖啡現制飲品作為投放高額補貼的重點品類,導致咖啡行業市場價格斷崖式下行。自今年4月以來,全國連鎖咖啡品牌的外賣市場份額從4月初的近八成增長到5月中下旬的近九成以上,重慶本地的獨立咖啡品牌如巴浪樹林、悟飲門、霧光山亭等,今年5月線上交易金額同比下降12%,訂單平均價格下降13%,獨立咖啡品牌的市場份額被嚴重分流。
該協會在文中呼吁,希望京東能終止針對咖啡品類的非理性補貼,避免價格體系進一步崩塌。
對于頭部品牌在這次平臺補貼大戰中享受到的“爆單”,行業分析人士多持謹慎態度。
“對于品牌來講,強力的補貼政策確實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增加了銷售量,但泡沫成分極強。消費者為了補貼而購買飲品,更多的是關注價格而非品牌本身,一旦補貼停止,訂單必然大量下滑。從品牌忠誠度的角度來說,是‘虛假繁榮’。”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財聯社記者說。
餐寶典研究院院長汪洪棟進一步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補貼帶來的訂單爆量,除了不可持續,還需要關注到的是,一旦消費者習慣了低價飲品,后續平臺補貼停止后,會有消費者選擇繼續等待折扣,對品牌而言,這部分客戶就會流失。
汪洪棟同時告訴財聯社記者,奶茶和咖啡品類消費彈性比較足,通過價格補貼能夠收到比較明顯的數據反饋。但從目前來看,補貼只是平臺為了獲取市場份額的一個短期權宜之計,加之現制飲品整體市場格局已經趨于穩定和成熟,僅憑短期的低價,不足以對現有的行業格局形成特別大的撼動。
消費者的低價偏好正倒逼更多品牌調整策略。定位高端市場的星巴克中國,自6月10日起,下調三大王牌品類——星冰樂、冰搖茶、茶拿鐵,共計數十款產品的價格,以大杯為例,平均價格降幅在5元左右,最低價格降至23元。
與此同時,補貼停止導致客群流失的現象正在其他品牌顯現。與前述蜜雪冰城同一商圈的古茗門店店員告訴財聯社記者,此前京東平臺補貼力度大的時候,門店訂單量也有很明顯的增長,但伴隨活動力度調整,目前門店生意已經回歸平穩。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庫迪咖啡門店的店員也在期待外賣平臺補貼大戰的結束。“工作量增加了,工資卻沒漲。這波活動,商家賺了,騎手賺了,累的卻是我們店員。”該店員對財聯社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