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科創債發行規模突破4000億,人保、國壽等多家險資機構參與配置; ②目前科創債發行主體以央國企為主,整體信用風險可控; ③保險資金固收投資服務科技金融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財聯社6月10日訊(記者 夏淑媛)債券市場科技板揚帆起航至今已滿月,在此期間,科創債發行規模屢創新高的同時,險資對科創債的配置意愿也顯著回暖。
據財聯社記者從業內獲悉,目前除人保集團、國壽資產等頭部機構,包括華夏久盈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夏久盈”)、 光大永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永明資產”)在內的保險資管公司均參與了科創債投資。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險資配置科創債意愿逐步增強主要歸因于科創債兩大優勢:一方面,目前發行主體資質較高,信用風險可控;另一方面,首發主體進入債券市場帶來票息收益價值。近幾年,國企和民企科創債的月度平行發行成本懸殊最高達200BP,對投資端來說具有一定的配置價值。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為,科創債的核心使命是引導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解決科技創新企業融資難題,保險資金投資服務科技金融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同時,隨著未來有更多中小企業進入市場,信用風險也會有所抬升,保險資管機構還需平衡好風險和收益。
債市“科技板”滿月:超4000億規模搶灘發行,多家險資機構參與配置
科創債以其制度創新之“風”,正在吹活資本市場要素流動之“春水”。
Wind數據顯示,5月7日-6月9日,全市場科技創新債券發行規模已超4000億元。其中,銀行機構擔當發行主力,5月7日-6月5日,16家銀行共計發行20只科創債,發行規模已達2010億元,占總發行規模的一半以上。
“作為債券配置大戶,險資對科創債的配置意愿正在逐步增強。”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保險精算主管合伙人顧謙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據悉,在科創債新規后發行首日,中國人保集團參與了6家首發券商、3家銀行科技創新債的申購,合計申購金額超過50億元。
“新規出臺以來,公司累計買入的科創債中,金融機構發行的規模占比超過60%”,國壽資產投資管理部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科創債是金融業服務科技金融和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公司重要的投資標之一。
“債市科技板升級擴容后,公司已投資了包含深投控(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國信集團(江蘇省國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3家在內的首批科技創新債券” 華夏久盈固收投資中心人士介紹。
除華夏久盈之外,光大永明資產也于近期成功投資了首批證券公司發行的科技創新債券,成為首批參與券商科創債投資的保險資管機構。
“政策發布后,首批共計12家券商發布擬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的相關公告,募集資金重點投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也積極參與相關債券認購并成功中標。”光大永明資產信用管理部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在長端利率趨勢下行、非標固收資產供給收縮和回報下降的背景下,保險資金固定收益投資的安全墊變薄。面對新一輪投資環境的深刻變化,行業也在重新審視保險資產配置框架的有效性。
“科創債與保險資金長期性、穩定性優勢高度契合,也是險企踐行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的重要抓手。此外,科創債覆蓋半導體、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行業,與傳統金融、地產投資相關性低,在為科創企業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務的同時有助于險資分散風險。”顧謙表示。
科創債兩大優勢吸引增量險資進場:發行主體資質高、首發帶來票息機會
據悉,早在2022年5月,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科技創新公司債券指引,標志著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品種正式落地。
據悉,自2022年首批科創債試點發行以來,光大永明資產參與債券詢價并開展相關配置,共投資21.13億科技創新公司債券。來自華夏久盈的數據顯示,自2022年科創債券試點發行以來,該公司開展科創類固定收益投資,累計投資科創債券133.6億元、科創票據29億元。
“立足保險資金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優勢,探索保險科創投資的有效模式,人保通過各類保險資金運用形式,投資科技創新領域約520億元。”人保集團董事長丁向群近期在出席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進會時介紹。
“整體來看,在5月7日新規落地之前,作為創新品種的科創債發行量較低,隱含評級也主要分布在AAA-、AA+,能滿足保險資金投資要求和偏好的合意債券供給較少”一家頭部保險資管公司固定收益投資部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這一度對保險資金在科技金融領域的固收投資能力和風險管理提出了較高挑戰。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險資配置科創債意愿逐步增強主要歸因于以下幾大優勢。一方面,目前科創債發行主體資質較高,信用風險可控。
“從市場情況來看,目前科創債的發行主體主要以AAA和AA+評級的央國企為主,大多數的央國企債券信用風險可控,而且市場認可度也比較高,還達不到信用風險規避的程度”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譚暢表示,從投資者角度來看,目前科創債的投資者整體風險偏好也較低。
顧謙也表示:“目前,科創債發行主體多為國企、央企或優質民企,如科創板上市公司,且有地方政府或政策性擔保增信,違約風險相對較低。”
另一方面,首發主體進入債券市場帶來票息價值。據悉,5月7號新規落地之后,科創債市場迎來大幅度擴容,在擴容當中有很多首發主體進入到債券市場。
譚暢表示:“首發也意味著,這些主體在發行時沒有可比的交易價格,同時也沒有價值錨點,這也為債券發行帶來議價空間,對于投資端而言具有更好的票息價值。”
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對投資科創債的險企給予補貼或獎勵,也進一步增厚收益。
同時,譚暢建議關注優質民企科創債的配置價值。“數據統計顯示,近幾年國企債和民企債的月度平行發行成本懸殊最高能達到200BP,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這樣一個差距對于投資端來說具有一定的配置價值。”
其建議,投資端關注含轉股權條款債券,發行利率跟收益掛鉤債券,這降有助于分享科創企業成長過程當中帶來的投資紅利。
多維度培育耐心資本:重塑風險定價體系、完善風險分散分擔機制
從國際經驗來看,發達國家成熟的債券市場主要是通過構建一個多層次的市場體系來促進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融資。
多位市場人士認為,隨著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在產品設計、發行量、發行期限等方面持續發力,固收投資服務科技金融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但要讓更多的金融活水澆灌科創之花,仍需從多位維度培育耐心資本。
“首先,政策激勵非常重要,因為我國債券市場有明顯的風險規避特點,需要政策引導支持和鼓勵。”顧謙表示,比如,在投資端對持有科創債超過一定期限的險資機構,給予一些的稅收或風險資本占用優惠,提升耐心資本的配置動力。
其次,搭建科創債債項評級體系,優化民營企業外部支持考量因素。此外,推出長期品種,比如10年以上可續期科創債,來匹配長期科技項目的融資需求。
最后,構建生態。“包括科創債市場的交易是不是活躍,未來耐心資本退出的路徑是不是激活,以及風險分散分擔的機制是不是有效等,現在這些機制現實當中也在持續完善,未來落實和深化也是有助于提升耐心資本的積極性”譚暢建議。
從趨勢來看,現在政策在鼓勵科創投早、投小,所以未來會有更多中小企業進入市場。在此過程中,信用風險未來會有一定程度的抬升。所以,應關注所投資標的以及所在細分領域市場格局的變化。
國壽資產人士表示,未來,隨著科創債品種的多樣化,面對信用評級方式創新和風險分散分擔機制不斷完善帶來的變化,公司將通過強化投研能力建設,深度挖掘價值機會,提升風險定價和投資管理能力,更好地平衡信用風險和久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