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歐盟的加密貨幣監管法案去年底全面生效,受此影響,全球最大穩定幣USDT退出該市場; ②對于歐盟的本土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而言,眼下正是搶占增量市場的大好機遇; ③在美國,華爾街大銀行也在抱團商討如何應對加密穩定幣分流銀行儲蓄和交易的沖擊。
財聯社6月7日訊(編輯 史正丞)在周五的最新報道中,德意志銀行的數字資產與貨幣轉型負責人薩比赫·貝赫扎德(Sabih Behzad)表示,該行正在研究穩定幣和各類代幣化存款形式。
據悉,德國最大銀行正在評估的方案,包括發行自有代幣或加入行業聯合計劃,同時也在研究是否開發自有的代幣化存款方案用于支付領域。
面對近年來歐美加密貨幣立法的進展,已經默默研究區塊鏈技術多年的傳統銀行終于看到技術落地實踐的可能性。貝赫扎德表示:“我們確實看到穩定幣的發展勢頭以及監管環境的支持,尤其在美國。銀行參與穩定幣行業有多種選擇,從擔任儲備管理人,到獨立或聯合發行自有穩定幣,不一而足。”
本質上來講,無論是與美元還是歐元掛鉤的穩定幣,以及代幣化存款,都是貨幣在區塊鏈上的表現形式,潛在好處包括支付速度更快、交易成本更低。代幣化存款通常是由受監管銀行發行的數字代幣,代表著對銀行存款的債權。
順便一提,雖然市場近期高度關注美國的GENIUS法案,但實際上歐盟的《加密資產市場法案》(MiCA)早在去年底已經全面生效,其中也包含對加密穩定幣的監管。由于不愿意遵守MiCA規則,包括強制要求發行方將代幣的部分儲備存在符合條件的歐洲銀行等,全球最大穩定幣USDT已經從歐洲經濟區市場全面下架。
最大競爭對手主動撤退,使得以注重監管合規為主要賣點的Circle順勢推動EURC和USDC搶占市場。
在歐盟法規的“護欄”下,歐洲本地的銀行也在積極籌劃“穩定幣圈地運動”。上周有報道稱,西班牙桑坦德銀行計劃在其數字銀行為零售客戶提供穩定幣和加密貨幣服務,目前仍處于早期規劃階段。
德意志銀行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DWS集團,也已經與荷蘭做市商Flow Traders和加密貨幣基金管理公司Galaxy Digital成立了合資公司,將發行以歐元計價的代幣。
去年底,德意志銀行也對區塊鏈跨境支付結算公司Partior進行了戰略投資。
在自營代幣支付領域,嘗試較早的摩根大通透露,其Onyx網絡目前的日均處理交易額已經超過20億美元。不過與摩根大通支付部門日均處理約10萬億美元的總交易額相比,這點交易量依然微不足道。
順便一提,上個月底有媒體爆出,美國的大銀行正在商討是否要聯合發行一種美元穩定幣,來抵御加密貨幣行業的沖擊。這些銀行正在為一種可能性做準備:在特朗普任期內,穩定幣可能被廣泛采用,從而分流銀行的存款和交易量。不過這些傳統銀行仍對穩定幣的安全性,以及進軍加密領域帶來的監管影響抱有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