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今年公司新項目定點有望創新高,目前公司訂單走在產能前面,產能供不應求; ②據金固股份測算,受益于車輪市場需求增長,疊加產能加速釋放,2026年公司業績或將迎來爆發; ③公司的策略是先與機器人主機廠家對接并推進項目合作,等時機成熟再全面推廣阿凡達鈮微合金材料。
財聯社5月14日訊(記者 汪斌)當前,車輪行業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分化,一個是技術驅動。憑借專利技術和設備國產化構建壁壘,金固股份(002488.SZ)的阿凡達低碳車輪在競爭白熱化的車輪市場中異軍突起,成為輪轂創新領域的佼佼者。
財聯社記者于近日走訪金固股份獲悉,今年公司新項目定點有望創新高,阿凡達低碳車輪全年產量將超過公司傳統鋼輪產量。與此同時,受限于產能不足,金固股份正在積極新建以及改擴產線,以滿足新形勢下的快速交付需求。
“從今年開始,根據客戶訂單需求,公司將保持每年新增多條產線的擴產節奏,并計劃于海外新建阿凡達低碳車輪制造工廠,以滿足歐美整車客戶的需求。” 金固股份董秘孫群慧告訴財聯社記者,公司期望未來阿凡達低碳車輪在全球汽車輪轂市場滲透率將達到30%。
值得一提的是,阿凡達低碳車輪業務之外,金固股份將利用獨有的阿凡達鈮微合金材料與阿凡達加工工藝積極拓展新材料橫向運用,并瞄準了人形機器人行業和低空飛行器行業。在孫群慧看來,目前人形機器人實現商業閉環的節點已初現輪廓,但仍面臨關鍵挑戰,公司的策略是先與機器人主機廠家對接并推進項目合作,等時機成熟再全面推廣阿凡達鈮微合金材料。
千億市場規模,短期內沒有同類型競爭對手
在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的浪潮中,輪轂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Mordor Intelligence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汽車車輪市場規模為356.2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478.9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約6.1%。
然而,輪轂行業馬太效應不斷凸顯,頭部玩家通過技術、品牌和規模優勢占據主要市場份額。公開資料顯示,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戴卡鋁合金車輪年產能約9500萬只,并以33%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穩居行業龍頭位置,客戶覆蓋大眾、通用等國際車企,并進入特斯拉、小鵬等新能源汽車供應鏈。
在A股市場,輪轂制造商還包括萬豐奧威(002085.SZ)、立中集團(300428.SZ)、興民智通(002355.SZ)、金固股份、今飛凱達(002863.SZ)、躍嶺股份(002725.SZ)、一汽富維(600742.SH)等。其中,金固股份于2020年底推出了新型輕量化產品阿凡達低碳車輪,以黑馬之姿迅速崛起。
孫群慧表示,目前,乘用車領域由鋁合金輪轂占據主導地位,商用車領域則是鋼制輪轂占據主導地位。而公司的阿凡達低碳車輪兼具傳統鋼制車輪和鋁合金車輪的優勢,可以替代傳統鋼輪和搶占部分鋁合金車輪市場。
據其介紹,金固股份歷時十余年研發出一款革命性的新材料——阿凡達鈮微合金。“鈮微合金材料加工成形后,經阿凡達工藝處理,產品的強度最高能達2000MPa,可以替代鋁合金、鈦合金、普鋼、高強鋼等金屬材料,能夠有效實現減重、降本、降碳的效果,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目前已在車輪行業大規模量產應用。”
根據公司最新產品資料介紹,最新一代阿凡達低碳車輪重量比同尺寸鋁合金車輪輕10%,制造過程中碳排放是鋁合金車輪的1/7,其強度是鋁合金車輪的6倍。最關鍵的是,阿凡達低碳車輪替換鋁輪后,乘用車主機廠單車輪轂制造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金固股份強調,阿凡達低碳車輪是一款革命性的產品,并在工藝、設備、 模具、材料等方面均建立了較高的技術壁壘,短期內市場上沒有同類型的競爭對手。除此之外,公司還透露,目前阿凡達車輪的生產成本已經有所下降,規模化以后有望繼續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金固股份還首創合金鋼鋁微動焊接工藝,于2024年下半年推出阿凡達低碳車輪升級版——賽博坦超級車輪。據悉,賽博坦超級車輪結合了鋁合金可塑性優勢,實現外觀多樣化。根據規劃,公司阿凡達低碳車輪將全面替代傳統鋼制車輪,并搶占部分鋁合金車輪市場;賽博坦超級車輪則有望全面占據鋁合金車輪剩余市場份額。
財聯社記者了解到,金固股份阿凡達低碳車輪先從商用車領域起步,原因在于商用車輪轂是標準化產品,邊際成本最低。孫群慧稱,“阿凡達低碳車輪強度是商用車傳統鋼輪的3倍,比傳統鋼輪減重30%-50%,單車運營收益提升8%以上,在車輛使用周期內可提供終身質保。目前,公司阿凡達低碳車輪在中國重汽、一汽解放、福田汽車等國內商用車龍頭企業的滲透率均已到一定階段,未來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對輕量化、高性能的鋁合金輪轂需求更為旺盛。金固股份阿凡達低碳車輪憑借著自身的優勢,卡位新能源賽道。目前,公司已進入多家主流新能源車企的配套體系,包括公司的戰略客戶比亞迪、奇瑞,以及“關鍵客戶”某新能源汽車行業龍頭企業。此外,公司正在和國內多家造車新勢力接觸。
據金固股份2024年12月16日公告,公司收到某新能源汽車行業龍頭企業(限于保密要求,無法披露其名稱,下稱“客戶”)的定點通知書,公司將作為客戶的零部件供應商,為其旗艦車型開發車輪產品。公告顯示,這是公司首次獲得該客戶的重點批量項目,項目計劃在2025年量產。據悉,該客戶即金固股份口中的“關鍵客戶”。
產能供不應求,預計未來全球滲透率高達30%
財聯社記者梳理過往公告發現,今年1-4月,金固股份新增項目定點3個;而2023年至2024年,公司收獲項目定點數量分別為11個、12個。截至目前,金固股份有9個項目定點將于今年進行量產,涵蓋重卡、輕卡、現代汽車(歐洲)、頭部新能源車主機廠等。
“公司阿凡達低碳車輪業務今年將加速發展,新項目定點有望創新高。” 孫群慧表示,“目前公司訂單走在產能前面,產能供不應求。”
2024年12月,金固股份全資子公司杭州金固阿凡達低碳車輪有限公司(下稱“杭州阿凡達”) 宣布完成11.85億元戰略輪融資。在資本市場獲得充足資金彈藥后,金固股份立馬拋出擴產計劃。
“從今年開始,公司將保持每年新增多條產線的擴產節奏。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阿凡達低碳車輪產線僅5條,產能為500萬只/年;到今年年底,公司阿凡達低碳車輪產能將超過公司傳統鋼輪產量。” 孫群慧說,產業整合并購、傳統產線技改升級都極有可能加速阿凡達低碳車輪和賽博坦超級車輪對傳統車輪的替代進程,憑借阿凡達車輪獨特的競爭優勢,公司預計阿凡達低碳車輪年產銷量未來有機會實現1.5億只,屆時其在全球市場滲透率有望超過30%,在國內市場滲透率將超過50%。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金固股份“盯上”的市場份額目標,與當前行業龍頭中信戴卡的市場占有率相差無幾。
孫群慧表示,公司項目定點到量產一般在6個月左右,而新建1條阿凡達低碳車輪產線需要9-10個月。在此情形下,金固股份擇機進行產線整合,因為改造1條產線只需要5-6個月,極大地縮短了產線建設周期。
另據金固股份測算,受益于車輪市場需求增長,疊加產能加速釋放,2026年公司業績或將迎來爆發,次年業績有望更上一個臺階。
與此同時,金固股份積極布局海外市場。早在2012 年,公司已在泰國布局車輪制造工廠。現階段,公司正在海外規劃投資新建阿凡達低碳車輪產能。按照金固股份的規劃,公司計劃將在海外新建2個車輪制造工廠,以滿足歐美整車客戶的需求。
“今年以來,金固股份已在杭州、合肥、南寧投建新產線,同時還在海外新增2條產線;另外,公司正根據‘關鍵客戶’訂單情況擬定北美建廠計劃,目前規劃產能為200萬只/年。未來,公司在國內將圍繞主要客戶在山東、陜西、川渝、大灣區等區域進行布點。” 孫群慧稱,公司期望未來海內外市場營收占比趨近“對半分”。
積極布局機器人材料領域,降本減重效果顯著
近日,PEEK材料因其性能優異受到資本市場關注。憑借綜合機械性能突出、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PEEK材料高度契合人形機器人對材料輕量化、高強度、高精度等要求,而國內已有廠家將PEEK材料應用于人形機器人的關節、軸承、齒輪等部件,形成配套生產鏈。
方正證券5月8日發布研報稱,輕量化助力人形機器人在續航、性能、使用壽命等多方面優化提升,是大勢所趨。特斯拉、優必選、宇樹等主流機器人廠商在迭代過程中均不同程度呈現減重、輕量化趨勢。
財聯社記者了解到,目前PEEK材料售價接近鈦合金,約30萬元/噸,而金固股份阿凡達鈮微合金的價格則遠低于鈦合金。金固股份表示,公司立足于阿凡達鈮微合金,積極開展探索更多橫向產品的開發和應用場景,主要致力于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且與公司主業具有相通性的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等行業。
孫群慧表示,阿凡達鈮微合金的強度可達鈦合金的2倍,密度是鈦合金的1.7倍,可用1/2體積的材料替代鈦合金,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實現降本;同時,阿凡達鈮微合金的強度是鋁合金的5-6倍,密度是鋁合金的2.9倍,可用少于1/3體積的材料替代鋁合金,實現減重和降本;此外,阿凡達鈮微合金的強度是普通鋼材的3倍,高強鋼的2倍,密度相似,可以用1/3-1/2重量的材料進行替代,實現輕量化。
據公司介紹,得益于屈服強度提升、韌性提高、耐腐蝕性調節、良好焊接性能等優勢,阿凡達鈮微合金潛在應用領域廣泛,未來金固股份將通過全資子公司浙江金固阿凡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開展阿凡達材料和技術的橫向應用。據悉,目前阿凡達鈮微合金已在多個汽車零部件板塊初步完成橫向應用的驗證,包括“電池殼體”項目、“防撞梁”項目、重卡“安坐底板”項目、某重卡企業“超輕量化橫梁”項目交鑰匙工程等。
在金固股份的展廳,財聯社記者看到了宇樹科技的機器狗,以及公司在人形機器人部件創新應用的計劃。據孫群慧介紹,在輪式機器人鋼材替代減重方案中,阿凡達鈮微合金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其替代效果可實現減重50%;而在人形機器人鈦合金替代降本方案中,阿凡達鈮微合金在等重的情況下,可實現降本50%-60%。另外,根據金固股份的四足機器狗鋁合金替代降本方案,阿凡達鈮微合金在等重的情況下,可幫助降本30%以上。
“機器人組件材料對堅固性、承重能力、受沖擊能力、輕量化均有較高的要求,而阿凡達鈮微合金恰巧都滿足。未來,阿凡達鈮微合金替代方向包括機器狗的大腿、軀干、滾輪,以及人形機器人的肢體骨骼(手臂、胸腔、腿部、腳部)。” 孫群慧說,如果阿凡達鈮微合金平替人形機器人身上的鋁合金、鈦合金、高強度工程塑料、鋼材等結構件,其占比可能將超過50%。
據測算,目前人形機器人結構件的成本約4萬元,未來人形機器人售價按10萬元/個計算,阿凡達鈮微合金結構件平替后售價有可能占據人形機器人售價的10%,即ASP(average selling price)為1萬元左右。
“按照馬斯克預測,到2040年,全球將有至少100億臺人形機器人投入使用。屆時,假設公司阿凡達鈮微合金市占率只按1%估算,其市場空間也將達到萬億元。” 孫群慧稱,目前人形機器人實現商業閉環的節點已初現輪廓,但仍面臨關鍵挑戰,因此公司的策略是正與人形機器人整機廠商對接并推進項目合作,等時機成熟再向市場全面推廣阿凡達鈮微合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