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披露去年年報的43家信托公司總營收800.24億元,較2023年861.6億元有所下滑,凈利潤表現同樣從2023年的339.95億元降至303.26億元。 ②從信托資產產管理規模來看,頭部效應持續明顯,目前僅2家公司資管規模超2萬億,分別是華潤信托和中信信托。
財聯社4月30日訊(編輯 李翀)信托公司的過往一年業績,正陸續披露,曝光面世。
據財聯社不完全統計梳理,截至4月30日財報披露季結束,全市場67家信托公司中,除去受托管無需強制披露業績以外,剩余58家信托公司中已發布年報數據的信托公司合計有43家。
整體來看,2024年,43家信托公司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1.34萬億,基本囊括全市場80%份額。整體總營收800.24億元,較2023年861.6億元有所下滑,凈利潤從2023年的339.95億元降至303.26億元。部分信托公司受到了傳統業務的束縛與拖累,過度依靠非標融資類業務盈利,短期內擺脫傳統業務路徑依賴并非易事。信托“三分類”新規實施下,行業轉型仍在路上。
“銀行系”信托公司營收最為亮眼
從營業收入角度來看(以下均為合并報表數據),“銀行系”表現搶眼。平安信托是唯一一家營收超百億的信托公司,此外中信信托、興業信托分列二、三位。
營收前十的信托公司中,英大信托漲幅較大,達到14.58%,而上海信托和華潤信托跌幅較大,分別為62.05%和18.13%。
從43家信托公司營收增幅比例來看,吉林信托、昆侖信托、華宸信托同比漲幅均超100%,其中吉林信托營收同比漲916.56%。
信托公司凈利潤表現分化
從凈利潤表現來看,“銀行系”和“能源系”包攬前五,其中平安信托、江蘇信托、中信信托位列前三,優勢較為明顯。43家信托公司中僅3家出現虧損,分別是萬向信托、浙金信托和五礦信托,其中五礦信托虧損9.53億元,也是自2010年公司設立開業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凈利潤前十的公司中,陜國投信托凈利潤漲幅最為亮眼,達到25.79%。財聯社梳理公司年報數據發現,公司2024年信用減值損失僅計提2.37億元,較2023年同期6.10億元大幅減少,是凈利潤進一步改善的核心因素。與此相對的是,華能信托和平安信托凈利潤下降分別高達25.70%、19.60%。
從凈利潤變動幅度來看,吉林信托是唯一漲幅翻倍的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221.43%。
隨著信托轉型持續,整體業績分化明顯,多達5家信托公司2024年凈利潤跌幅超100%,分別是浙金信托、五礦信托、重慶信托、興業信托和昆侖信托。
信托規模頭部效應加劇,英大信托規模站上萬億級臺階
從信托資產產管理規模來看,頭部效應持續明顯,目前僅2家公司資管規模超2萬億,分別是華潤信托和中信信托,此外英大信托資管規模漲幅較大,已跨越萬億級大關,成功躋身第三,平安信托和上海信托以9929.58億元和9144.05億元分列第四和第五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有5家信托公司信托資產管理規模不足1000億,其中華宸信托規模最少,僅7.7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