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港股芯片股集體“暴走”華虹半導體漲超15%,有何看點? ②關稅沖擊或令國產供應鏈加速重構,將如何影響長期趨勢?
財聯社4月11日訊(編輯 馮軼)今日港股半導體板塊行情走俏,多只個股午后漲勢還有擴大跡象。
截至發稿,華虹半導體(01347.HK)漲超15%,英諾賽科(02577.HK)漲逾10%,中芯國際(00981.HK)、晶門半導體(02878.HK)等多只個股均跟漲6%以上。
消息面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關于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通知指出,根據海關總署的相關規定,“集成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
短線而言,關稅博弈背景下,全球貿易摩擦或加劇。市場普遍預期,半導體供應鏈自主可控邏輯加強,國產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因此,今日在增量政策催化下,短線港股半導體板塊也開始出現“報復性”搶籌。
浙商證券稱,本次關稅反制意義重大,部分美系主導的半導體產品有望受關稅影響而漲價,刺激國產進程加速,如模擬芯片、微處理器、半導體設備等。
值得一提的是,據招銀國際本周發布的報告分析稱,由于貿易摩擦成本提升,本土芯片企業設計、代工制造、封裝等環節未來將更具備成本優勢。
而另一方面,考慮到當前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核心科技產業也極度依賴半導體芯片產業支持。在自主可控邏輯之外,國內市場的加速發展也是市場關注半導體板塊的長線邏輯。
招銀國際認為,后續關稅政策和地緣政治風險可能會影響到海外客戶對部分中國企業的代工需求。對于本土晶圓廠來說,下游需求復蘇,疊加半導體本地化的趨勢加強、回流的訂單增加,半導體制造有望隨之獲益。
據集微咨詢統計,2025年1-2月,國內集成電路出口金額251.8億美元,同比增長10.7%;半導體設備出口金額6.9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半導體硅片出口金額2.8億美元,同比減少36.9%。
此前,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也指出,一季度,我國集成電路行業開局良好,產業技術高端化發展,企業國際競爭力提升,出口顯著增長。
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測,2024年至2028年,中國晶圓產能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為8.1%,高于全球5.3%的平均水平。中國在主流制程節點(22nm-40nm)的產能增長尤為顯著,預計到2028年,中國在全球主流半導體制造產能中的占比將達到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