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業績超預期與股價疲軟背離,市場對騰訊的擔憂究竟集中在哪些方面? ②賣空數據異動是否預示短期風險加劇?
財聯社3月20日訊(編輯 胡家榮)昨日騰訊控股發布的2024年財報顯示,全年營收6602.6億元,同比增8%;凈利潤1940.7億元,比上年增長68%;NON-IFRS凈利2227億元,同比增41%。
去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1724.46億元,同比增長11%,環比增長3%,超出市場預期的1687.4億元;調整后凈利潤553.1億元,同比增長30%,環比下降8%,但仍高于分析師預測的532.8億元。
對于這一業績,多家外資投行集體唱多,他們指出,AI生態重構估值邏輯。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等機構近期密集上調目標價,最高看至681港元。
高盛在最新研報中強調,騰訊獨特的微信超級應用生態、全球游戲資產及AI代理功能閉環,使其成為AI浪潮中的核心受益者。
中金公司指出,騰訊通過“自研混元+開源DeepSeek”雙模型策略,已在AI應用賽道占據先發優勢:元寶日活激增20倍躋身行業前三,企業微信收入翻倍,AI廣告點擊率顯著提升。
股價逆勢承壓,賣空數據異動引關注
盡管業績與機構評級雙優,騰訊股價今日卻呈現疲態。截至發稿,騰訊控股跌2.40%,報527港元,未能延續此前漲幅。
首先是賣空量激增:財報發布前,賣空股數從3月17日的239.26萬股飆升至19日的560.76萬股,賣空比例由10.83%攀升至17.74%。
再者是部分投資者基于“利好兌現即拋售”的歷史規律布局空單,加劇市場波動。
高增長能否對沖重投入風險?
騰訊AI戰略已進入重投入期,2024年研發支出達707億元,資本開支連續四個季度三位數增長。盡管管理層稱“現金流足以平衡AI投入與股東回報”,但GPU采購、模型訓練等剛性支出仍可能壓制短期盈利彈性。
部分樂觀投資者認為AI商業化將打開萬億級市場空間,而保守派則擔憂高研發投入會延緩利潤釋放節奏。當前動態市盈率約18倍,低于近五年均值,估值修復仍需業績持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