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回暖疊加債市調整形成對沖效應,驅動機構資金加速布局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及期權等衍生工具。
財聯社3月12日訊(編輯 李響 實習編輯 王藝霏)期貨市場在2025年開年展現出強勁增長態勢。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以單邊計算,2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為5.63億手,同比大幅增長69.67%;成交額51.56萬億元,同比增幅達69.23%。開年前兩個月累計成交量同比增長26.19%,累計成交額同比增長34.83%。
在業內人士看來,2月期貨市場成交量激增體現了宏觀經濟復蘇動能逐步加強,實體經濟的逐步回暖,使得企業對原材料的需求增加,進而推動了相關期貨品種價格的上漲和交易的活躍。
六大交易所全面開花 產業熱點分化顯著
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六大期貨交易所成交量呈現普漲態勢。
其中,廣州期貨交易所成交量1099.02萬手,同比增88.28%表現居首;上海期貨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分別成交量1.48億手,同比激增85.21%和成交量1.92億手,同比增83.85%,在成交量增速排名中位列二三。值得注意的是,六大交易所中,除上期能源成交額和廣期所成交額同比增速相對較低,分別為13.22%和25.29%,其他交易所成交額均呈現超35%的上升趨勢。
細分品種來看,廣期所的工業硅、碳酸鋰期貨包攬成交額冠亞軍,多晶硅期貨躋身前三,作為新興交易所,廣期所新能源產業鏈套保需求激增成為突出亮點。因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市場關注度和交易活躍度不斷提高,實體企業面對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的避險需求也在逐級提升。
除戰略新興產業外,農產品市場也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大商所豆粕成交量同比激增129.01%,鄭商所菜籽粕更錄得595%的驚人增幅。在市場人士看來,近期菜粕2505快速拉漲,與我國加大從加拿大進口的油渣餅含(菜籽粕)的關稅不無關系。據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進口菜粕274萬噸,其中加拿大占比高達74%,菜粕作為水產飼料核心原料,供應缺口預期導致下游企業緊急備貨,價格波動預期加大也推動市場交易行為陡增。
此外,金融衍生品市場擴容明顯提速,中金所30年期國債期貨成交額同比暴增351.07%至26579.5億元。在市場人士看來,基于市場普遍預期央行在2025年將繼續實施降息、降準等寬松政策,推動長期國債收益率下行,這一預期促使投資者提前布局,通過30年期國債期貨鎖定長期利率下行帶來的資本利得空間。同時,資金面結構性緊張背景下,機構傾向于通過國債期貨對沖利率波動風險。
政策紅利釋放疊加經濟復蘇 市場縱深發展可期
有期貨公司高管向媒體分析指出,2月期貨市場成交量激增存在三大核心驅動因素,首先,股票市場回暖疊加債市調整形成對沖效應,驅動機構資金加速布局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及期權等衍生工具;其次,商品期貨交易動能顯現;第三,春節假期錯位導致可比性差異,今年2月較去年多2個有效交易日,形成低基數效應下的同比高增長。
該人士強調,在宏觀經濟復蘇動能強化與海外貨幣政策轉向預期交織的背景下,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有望實現質的飛躍。聚焦新能源產業鏈,廣期所多晶硅期貨躋身前三,這背后折射出光伏產業鏈套期保值需求的爆發式增長。
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量達560GW(其中光伏貢獻75%),而中國多晶硅產量以92.08%的全球占比掌控供應鏈話語權。據國際能源署預測,2024-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規模將逾5500GW,光伏主導的增長模式將持續推高產業鏈企業對沖硅料價格波動、鎖定加工價差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