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私募行業共有166位女性基金經理; ②中小型私募成女性主舞臺,半數女性基金經理集中在5億以下小型私募; ③業績來看,近一年收益中大情私募范曉果以101.87%的收益摘得榜首,近三年戴詩佳收益超200%。
財聯社3月8日訊(記者 吳雨其)私募基金行業長期被視為男性主導的“戰場”,但近年來,這一格局正悄然改變。李蓓、逄穎穎、范曉果等名字頻繁出現在業績榜單前列,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截至2025年2月,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全行業已有166位女性基金經理嶄露頭角,其中31位更是私募機構的實際控制人。她們以多元化的策略布局和穩健的管理風格,推動私募行業進入“她力量”時代。
女性基金經理用數據證明:投資業績的優劣,與性別無關,只與專業深度和市場洞察力相連。
中小型私募成女性主舞臺
私募行業中女性基金經理的地域分布呈現出鮮明的“集聚效應”。上海以52位女性基金經理高居榜首,占比近30%,遠超深圳(29位)、北京(18位)等金融重鎮。
從機構角度分析,頭部私募(規模50億以上)中的女性身影依然稀缺。全行業僅有半夏投資李蓓、玖瀛資產逄穎穎、博普科技何瑞琳3位女性躋身頭部機構。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超半數女性基金經理(92位)來自規模5億以下的小型私募。業內人士也認為,這反映出兩個現實:一方面,中小型私募靈活的機制和扁平化管理更易接納女性領導者;另一方面,頭部機構對傳統性別角色的隱性偏見仍未完全消除。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基金經理的崛起并未局限于單一策略領域。在股票、債券、期貨及衍生品等細分賽道中,她們的身影均十分活躍。例如,股票策略以83位女性基金經理占據半壁江山,而債券策略和期貨策略則分別貢獻21位和20位女性基金經理。
從基金經理的從業年限來看,從業年限在10年以上的私募“女將”有88位,在20年以上的有20位;在30年以上的有5位,他們分別是上海誠熠私募的徐蔚、通和投資的李婷、陸寶投資的劉紅、鑫泰禾的郭蓉、萬利富達投資的葉紅。此外,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166位私募“女將”中擔任私募實控人的共有31位。
“她力量”哪家強?
如果說地域及機構分布展現了女性在行業中的生存狀態,那么業績榜單則直接體現了她們的投資實力。
在近一年收益20強榜單中,中大情私募范曉果以101.87%的收益摘得榜首,泓乾投資楊沙、浩坤昇發資產李佳佳等緊隨其后,收益均突破60%。
近一年收益20強私募“女將”中有7位為私募實控人,他們分別是:順義成投資的程曉瑋、紫閣投資的徐爽、艮岳私募的趙璐、深圳易同投資的黨開宇、布谷資本的林三秀、深圳善擇私募的楊萍、鑫善投資的陳曉秋。
近三年收益來看,七禾新資管的戴詩佳收益超200%,深圳善擇私募旗下的楊萍、趙培共管產品,業績一致,并列第2,為104.70%;這些數據不僅顛覆了“女性風險偏好低”的刻板印象,更證明了女性在復雜市場環境中精準決策的能力。
債券策略領域的突破同樣亮眼。在近三年榜單中,債券策略基金經理占據6席,例如海子投資羅思露通過精細化信用債挖掘,在低波動市場中實現超額收益。這一趨勢表明,女性在風險控制、細節把控和長期跟蹤上的優勢,正在被更多策略領域所認可。
此外,近三年收益20強私募“女將”中有5位為私募實控人,他們分別是:深圳善擇私募的楊萍、鑫善投資的陳曉秋、深圳易同投資的黨開宇、布谷資本的林三秀、朋錦仲陽的謝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