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球首款通用型智能體Manus橫空出世,2025年有望成為AI智能體加速元年。盤面上,自建智能體Agent的立方控股周五收盤30CM兩連板。 ②機構預計2030年全球智能體市場規模達471億美元,梳理受益上市公司名單(附股)。
財聯社3月8日訊(編輯 平方)AI智能體概念掀漲停潮,截至周五收盤,自建智能體Agent的立方控股30CM兩連板,推出智慧校園智能體服務AI產品小美同學的新開普20CM兩連板。聚焦數智生態、智慧體驗空間兩大產品方向的正和生態、有人工智能助手小鷺的南興股份、構建深耕于社區養老以及居家養老場景AI Agent的國脈科技、已發布基于智能體、人機交互等框架的智能助理等通用型產品的用友網絡兩連板。智能平臺功能豐富的云賽智聯、開發有如意AI導購智能體的返利科技漲停。
消息面上,3月6日,全球首款通用型智能體Manus橫空出世,相關話題持續火熱,引發廣泛關注。此前,谷歌于1月23日推出3個AI智能體產品,通用大模型助手Project Astra、瀏覽器助手Project Mariner、編程助手Jules,標志著谷歌AI初步向智能體時代轉變。OpenAI于1月24日宣布其最新智能體Operator已向部分用戶開放試用。
華西證券分析師劉澤晶、趙宇陽2月7日研報指出,AI智能體(AI Agent)是指能自主感知環境、做出決策并執行行動的系統,具備自主性、交互性、反應性和適應性等基本特征,能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獨立完成任務,包括記憶、規劃、工具、行動四個主要模塊。
雖然ChatGPT等LLM一直是AI新聞的焦點,但人們逐漸開始意識到其局限性,如幻覺、記憶力短。Salesforce首席執行官馬克·貝尼奧夫更直言AI的未來發展不在于LLM,而在于開發AI智能體。在這一背景下,根據科創板日報等媒體報道,谷歌、OpenAI、Anthropic、字節跳動等國內外領先大模型廠商紛紛劍指智能體開發,發布Project Astra、Operator、Computer Use、UI-TARS等產品,2025年有望成為AI智能體加速元年。
根據麥肯錫等多份權威報告,在多元化需求驅動下,智能體市場呈爆發式增長態勢,2024年全球智能體市場規模約為51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飆升至47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44.8%。
據介紹,從產業鏈來看,AI智能體上游包括大模型與算力供應商,他們猶如AI時代的“賣水人”,站在技術金字塔頂端。據悉,智能體越復雜,算力消耗指數級增長。訓練Manus級AI可能需要千張A100顯卡,催生千億美元級市場。中游則是智能體開發平臺,比如低代碼工具(類似AI時代的App Store),讓企業用拖拽方式訓練專屬Agent。下游則是各類應用場,包括客戶服務、醫療、金融服務、智能制造等各大應用領域。
據華西證券分析師劉澤晶等人梳理,AI agent應用受益標的包括麥迪科技、能科科技、潤達醫療、開普云、新致軟件、微盟集團、彩訊股份、漢得信息、拓爾思、同花順、財富趨勢、創業黑馬和萬興科技等。
浙商證券分析師劉雯蜀2024年12月1日研報指出,應用矩陣方面,科大訊飛、彩訊股份、鼎捷數智等廠商相繼發布AI Agent產品應用,未來有望在辦公、財稅、客服、智能營銷等場景加速落地并打開空間。AI Agent應用建議關注標的如下:科大訊飛、焦點科技、鼎捷數智、拓爾思、邁富時;AI垂類應用建議關注金山辦公、彩訊股份、萬興科技、昆侖萬維、虹軟科技、潤達醫療、美圖公司和商湯-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