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自從因美納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以來,已有多家國產基因測序企業發布置換、替代方案; ②因美納方面連發兩則聲明表示,正尋求解決方案,同中國商務部及有關部門進行了溝通。
財聯社2月10日訊(記者 鄭炳巽)自從全球基因測序龍頭因美納公司(Illumina, Inc.)本月初被中國商務部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以來,包括華大智造(688114.SH)在內的多家國產基因測序企業相繼發布置換、替代方案,以期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國產替代速度有望加快。
“(因美納被制裁之后)最直接的影響將是國產替代進度加快,國產產品滲透率將會上升。”一位資深醫藥研究員向財聯社記者說道。他認為,目前國內基因測序業務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將明顯受益。
華大智造近日在其官微發布產品“煥新”方案表示,“中國生命科學產業發展迎來了重大轉折時刻”,“即日起,華大智造將根據用戶的置換機型與開機頻率,提供適配的設備或試劑抵扣優惠,并提供免費試用和demo體驗。”
上述置換方案還顯示,華大智造不僅能自主研發并量產從Gb級至Tb級不同通量的臨床級基因測序儀,且已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擁有“激發光”、“自發光”和“不發光”三種基因測序技術及產品的企業。
財聯社記者今日嘗試從華大智造方面了解更多的置換細節,相關人員表示不公開發聲。不過,華大智造發布的一份“因美納平臺置換需求收集表”顯示,申請置換方除了需要填寫個人基本信息之外,還需填寫“因美納平臺型號”及“目前開展項目”等信息。
受因美納事件影響,華大智造股價最近4個交易日“飄紅”,今日收漲20%,股價從2月5日的開盤價43.00元/股,至今日收盤,已上漲至66.00元/股。
緊隨華大智造之后,真邁生物與思坤生物亦相繼對外發布細致的替換、遷移方案。
真邁生物表示,其測序儀在技術路線、數據格式、生信分析流程上與因美納高度兼容。思坤生物亦稱,在基因測序領域已經推出多款高通量測序儀,在多領域多通量范圍實現布局。
據灼識咨詢數據,2017-2023年,全球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規模從約28億美元增至約50億美元,預計2032年達到約202億美元。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基因檢測市場規模將從2025年的487億元增長至2030年的1536億元,年復合增速為25.8%。
據了解,由于基因測序行業集中度較高,近年來,因美納、華大智造與Thermo Fisher等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合計近90%(按收入口徑計算),在此之前,因美納一直是全球范圍內最大的測序公司。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在2020年發布的市場報告,2019年,全球測序行業上游市場規模約為41.38億美元,因美納的相關業務收入為30.68億美元,市場占有率約為74.1%;Thermo Fisher的市場占有率約為13.6%,相關業務收入為5.63億美元,其他公司包括華大智造在內,共同占據約12.3%的市場份額。2020年及2021年,因美納在全球的占有率依然高達78%和71%。
不過,隨著國產品牌的崛起,因美納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則在逐年下降。數據顯示,按年收入計算,因美納在中國基因測序儀及耗材行業的市場占有率從2021年的64.50%下降至2023年的54.2%。相比之下,國產品牌如華大智造的市場占有率,則從2021年的19.9%上升至2023年的32.6%。
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的報告也指出,華大智造測序平臺在2023年首次超過因美納,成為國內實驗室使用率最高的平臺。
在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后,因美納方面連續對外發布兩則聲明。其中,2月5日的聲明表示,“公司正對相關事情的影響進行詳細評估,并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今日的聲明則進一步透露:公司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同中國商務部及有關部門進行了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