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消費需求連年走弱,但奶牛數量、單產能力卻在提升,供需失衡導致原奶價格持續下滑; ②在當前消費提振政策下,散奶價格有一定回暖,預計明年下半年原奶價格有望企穩回升。
財聯社12月20日訊(記者 張晨靜 張良德)2024年已經是原奶下行第三年,行業虧損已達兩年,據統計,今年奶牛養殖虧損面超過80%。
財聯社記者多方采訪獲悉,原奶供應長期過剩,持續虧損加速行業產能去化,在當前消費提振政策下,原奶散奶價格有一定回暖,明年下半年原奶價格有望企穩回升。
原奶價格再度下滑 奶牛養殖行業持續去產能
今年以來,原奶價格延續下滑趨勢。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12月第2周(采集日為12月12日),內蒙古、河北等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3.11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15.3%。
某牧業企業負責人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相較于2023年,今年整體收奶較為正常,除了二季度末,其余時間基本照單全收,但主要問題還是下游消費不足,原奶價格難有起色。
“長期虧損,當下牧場資金已經比較緊張,拒收的原奶只能賣給散奶商,乳企會對多余的原奶進行噴粉處理,但噴粉不是長久之計,噴粉會占用大量資金,而且也有保質期。”上述牧場負責人表示。
財聯社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收購散奶一般會流向當地食品加工、各類城市奶吧等,但這類消費對于過剩的原奶供給來說杯水車薪。
消費需求連年走弱,但奶牛數量、單產能力卻在提升,供需失衡導致原奶價格持續下滑。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在近期訪談中表示,2022-2024年牛奶消費開始大幅下降,今年1—3季度下降1.7%,我國奶制品價格是原奶的四到六倍,而在國際上液態奶制品價格是原奶的兩倍,高價格也抑制了我國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與此同時,2019—2023年,我國原奶產量持續上漲,5年增長了近1000萬噸,平均每年增長200萬噸,年增長率為7%。供需一增一減,使得牛奶供給嚴重過剩。部分加工企業把原奶噴粉,今年上半年奶粉庫存量為30萬噸,乳企去庫存的壓力非常大。
奶價長期下滑,行業產能去化持續。宋亮曾向財聯社記者透露,去年至今年,行業已大致淘汰120萬頭奶牛。某上市公司相關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自今年上半年起就已經開始大規模淘汰奶牛,對公司財務報表亦有一定影響。
消費政策提振或有好轉
原奶價格下行直接導致牧場承壓,上游4家上市牧場中,202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方面,除了優然牧業(09858.HK)實現同比增長以外,現代牧業(01117.HK)、澳亞集團(02425.HK)和中國圣牧(01432.HK)均同比下滑;凈利潤方面,4家上市牧場均錄得虧損。
相較于牧業企業,乳企則業績分化,部分乳企在三季度已有一定好轉,當前去產能已有一定成效。
新乳業(002946.SZ)方面曾對投資者表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產品結構優化、原奶采購成本下降,帶動了公司整體毛利率的提升。
財聯社記者日前從河南市場獲悉,自12月份中旬起,原奶散奶價格已回升至2.5元/公斤以上,但依然是虧損狀態。
今年9月,農業農村部門聯合6個部門發布了穩定奶業生產通知,進一步強化“穩生產和促消費”一攬子政策執行力度,寧夏、山東等牛奶主產省隨后發布相關細化措施。
元旦、春節將至,乳制品銷售迎來旺季。多位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當前政策對提振消費效果更多體現在長期,短期來看,對于常溫純牛奶這類產品更多地是依賴節日消費促進銷售。
伊利股份(600887.SH)在近期機構調研時表示,國家政策的出臺,長期來看,對于需求的提振肯定是有幫助的。目前終端需求與上半年相差不大,但四季度以來,無論是宏觀經濟還是消費信心,我們還是看到了一些向好的趨勢。在一二線城市,乳制品的滲透率和購買頻次已經接近部分歐美發達國家。但是對于低線城市,人均飲奶量還不到一二線城市的一半,青少年的飲奶量相比發達地區,也都還有很大差距。
根據農業農村部最新發布的11月鮮活農產品供需月報,國內產能持續優化,但奶牛產奶量季節性回升,生鮮乳產量緩慢增長,雙十一消費拉動需求短暫回暖,但整體恢復仍不及預期,生鮮乳價格環比小幅下跌。元旦、春節備貨旺季來臨,預計后期生鮮乳價格企穩運行。
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長期虧損之下,小牧場正在加速退出,當前原奶困境主要是供應端過剩,需要關注奶牛去產能和噴粉庫存消耗進度,如果產能繼續去化,明年下半年原奶價格有望企穩并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