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當前出海從最初的東南亞市場逐步向中東、拉美、歐洲等更廣泛的市場擴展;此外本地化和區域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②本土化做的好不好真的是檢驗一家企業出海長期過程中是否能經得住考驗非常重要的試金石。
《科創板日報》11月28日訊(記者 徐賜豪 實習生 李佳怡)昨日(11月27日),由上海市徐匯區商務委員會、財聯社、科創板日報聯合主辦,新消費日報、創投日報承辦的“2024消費新勢力大會”在上海徐匯區成功舉辦。
來自消費賽道內的頭部上市公司、獨角獸企業、投資機構、媒體人共同探討新消費行業趨勢、商業模式、產品與服務以及增長邏輯等方面的話題。
在當天“出海,是消費企業的下一個增長點嗎?”為題的圓桌論壇上,資深媒體人出海湃創始人周范才、圣奧集團副總裁孟勇、PingPong Currentz金融機構部總經理童見雷以及峰瑞資本副總裁沈穎圍繞著出海的機遇與挑戰等話題,進行了探討和觀點分享。
出海企業數量增,業務模式亦變革
跨境龍頭企業圣奧集團作為一家成立33年的老牌辦公家具企業,從最初的代工業務到后來的品牌出海,再到海外建廠,圣奧集團不斷適應市場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現了海外市場的巨大潛力,并開始主動布局。
“我們的出海最初是當地政府推動的,2001年,我們在國家級的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拿了地,政策要求,必須“兩頭在外”,我們于是招了第一位外貿業務員袁翠(現任圣奧美國分公司總經理),開始了海外業務的探索,到今天已經出口至130個國家和地區。”圣奧集團副總裁孟勇表示。
在被出海湃創始人周范才問道出海行業呈現特點和變化時,孟勇表示,面對美國對消費品征收高額關稅的挑戰,他們選擇在墨西哥建廠,以規避關稅壁壘。這一舉措不僅幫助他們降低了成本,還提升了品牌影響力。
峰瑞資本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投出海企業的基金,已經在這個領域深耕了十年。在峰瑞資本副總裁沈穎看來,出海的趨勢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過去,出海的企業多為創業公司或小型企業,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內產業龍頭和成熟企業開始大批量地加入出海陣列。
“這不僅體現在出海企業的數量上,出海企業的業務模式也在發生變化。”沈穎分享稱,過去,許多企業選擇線上出海,通過跨境電商等渠道拓展海外市場。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線下模式,開設線下門店,向更重的業務形態發展。
PingPong作為一家專門做跨境支付的公司,已經在海外市場上深耕了十多年。在PingPong Currentz金融機構部總經理童見雷看來,當前出海市場呈現出兩個明顯的趨勢:一是市場范圍的不斷擴大,從最初的東南亞市場逐步向中東、拉美、歐洲等更廣泛的市場擴展;二是本地化和區域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企業為了更好地適應海外市場的需求和競爭環境,正在逐步實現人才和供應鏈的本地化。
本土化成效,企業出海長遠考驗之石
在談到出海如何做好本土化時,圣奧集團副總裁孟勇在圓桌論壇上表示,本土化首先要遵守當地的法律規定,如墨西哥對員工本地化的嚴格要求,以及享受北美一體化政策所需滿足的原產地要求。
他提到,本土化過程充滿挑戰,包括適應墨西哥人的宗教信仰和工作習慣,以及應對復雜的工會和社會環境。因此,企業需要深入了解并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同時靈活調整工作時間和薪酬結構,以適應當地的文化習俗。
“ 從目前來看,法律規定也好,實際發展也好,還是要培養當地團隊,這是我的體會。”孟勇強調稱。
在峰瑞資本副總裁沈穎看來,本土化做的好不好真的是檢驗一家企業出海長期過程中是否能經得住考驗非常重要的試金石。
她指出,企業出海不僅要關注當地的法律環境,還要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背景,包括宗教信仰、價值觀念、消費習慣等。
在團隊建設方面,她建議企業應優先考慮既了解總公司又熟悉當地市場的復合型人才,或者通過培訓提升當地團隊的文化敏感性和適應能力。這樣既能確保團隊的穩定性,又能促進與當地市場的深度融合。
而PingPong Currentz金融機構部總經理童見雷從支付業務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本土化過程中的幾個關鍵點。首先,企業需要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結構,包括在當地的組織架構、人才儲備和招聘策略等。其次,尋找可靠的當地合作伙伴至關重要,這有助于減少市場進入的不確定性,加速企業在當地的落地和發展。此外,他強調了供應鏈的重要性,企業需要明確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力,并找到與當地市場相匹配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在市場定位方面,童見雷認為,企業應根據目標市場的特點和需求,制定符合當地市場的產品策略、營銷策略和服務策略。
他提到,中國新消費品牌出海時,往往利用在國內積累的核心供應鏈、數字化管理和高效人才梯隊等優勢,在海外迅速鋪開并獲取市場份額。同時,也有企業選擇扎根于海外特定市場,通過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和消費者需求,實現差異化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