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由于技術授權和技術合作收入不及去年同期,益方生物前三季度收入大幅下滑,凈虧損進一步擴大。對外授權產品貝福替尼今年新增適應癥談判,能否進醫保成外界關注焦點。 ②授權給正大天晴的KRAS G12C抑制劑于今年1月獲得優先審評資格,有望成為下一個為益方生物貢獻重要收入的創新藥。
《科創板日報》11月4日訊(記者 鄭炳巽)“公司如何扭虧?今年能否扭虧?”“貝福替尼的銷售如何?”……在益方生物(688382.SH)今日召開的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投資者持續追問其經營狀況。
作為一家Biotech公司,益方生物至今仍未走出虧損陰影。2024年前三季度,益方生物實現營收1915.63萬元,同比下降84.94%,歸母凈虧損3.05億元,超過2023年全年2.84億元的凈虧損金額。
由于益方生物目前只有一款產品——第三代EGFR TKI甲磺酸貝福替尼對外授權給貝達藥業(300558.SZ)且獲批上市,所以貝福替尼的銷售情況成為外界關注的重點。
益方生物在三季報中透露,當期收入主要為技術授權和技術合作收入,變動較大則主要因為上年相關收入(主要為研發里程碑收入)基數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與貝達藥業達成合作時,益方生物除了有望獲得相關研發里程碑付款合計2.3億元之外,還約定在貝福替尼的年凈銷售額首次超過特定金額時,可以獲得銷售里程碑款項,以及銷售提成費。
《科創板日報》記者在業績會上詢問益方生物董事長、總經理王耀林,益方生物為何沒有獲得來自貝福替尼的銷售里程碑付款及銷售提成費,但對方未作直接解答。
另需注意的是,在近日剛剛落幕的2024年國家醫保談判上,《科創板日報》記者現場確認到貝福替尼在第三天進場談判,以新增適應癥的方式走上談判桌,所新增的適應癥為“具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外顯子19缺失或外顯子21(L858R)置換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
針對此事,記者詢問王耀林,貝福替尼的談判進展是否順利,以及若一線適應癥進入醫保目錄后對益方生物的收益有何影響,對方表示,“貝達藥業在合作區域內針對應用領域負責貝福替尼的商業化,具體情況可關注貝達藥業相關公開信息。”
不過,記者通過查詢貝達藥業的相關財報,發現其并未具體披露貝福替尼的銷售收入。
除去已帶來合作收入的貝福替尼之外,益方生物另一款有望接下來貢獻收入的產品,應屬KRAS G12C抑制劑Garsorasib(D-1553),該產品用于治療帶有KRAS G12C突變的NSCLC、結直腸癌等多種癌癥,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并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KRAS G12C抑制劑,并正在海外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
2023年8月,益方生物與正大天晴達成合作,正大天晴獲得D-1553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許可權,除了需要向益方生物支付最高不超過5.5億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款,還將按年凈銷售額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同年12月,D-1553單藥治療NSCLC的NDA獲得NMPA受理,后于2024年1月獲得優先審評資格。
在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追問益方生物D-1553是否有望今年上市,并得到正大天晴的里程碑付款,王耀林表示,“D-1553產品在新藥上市申請的審評流程中,后續進展可關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開信息及公司公告。”
王耀林還透露,在貝福替尼與D-1553之外,益方生物還有3款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產品和多個臨床前在研項目,臨床階段產品均已獲準展II期或III期臨床試驗。
2024年前三季度,益方生物合計研發投入2.96億元,同比下滑15.28%。由于營收下降,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達1543.49%,同比增加1269.05個百分點。截至2024年9月,益方生物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7.40億元,去年同期為19.9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