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沈陽市集中力量打造兩大類10個重點產業集群,第一類是以汽車、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食品、航空航天為代表的千億級產業集群;第二類是五個兼具高成長性和輻射效應的百億級產業集群,如新能源、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等。 ②調研團隊走訪了沈陽新松機器人、東北制藥等多家當地知名企業。
**編者按:發展“新質生產力”正成為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為調研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成果,自2月29日開始,財聯社、《科創板日報》聯合推出“新質生產力專題調研”。
近日,“新質生產力專題調研”走進遼寧沈陽,對當地科技企業的新質生產力情況,進行深度調研。**
《科創板日報》5月5日訊 作為東北重工業基地,遼寧省沈陽市具有深厚的現代產業基礎。近幾年來。沈陽市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率先打造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特別是今年以來,沈陽以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基礎,加速新技術研發,注入新動能,為打贏攻堅戰投入了堅實的硬核建設力量。
在具體路徑上,沈陽市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引領,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區域重點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10個重點產業集群,力爭為推動全市工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沈陽市集中力量打造的這兩大類10個重點產業集群,第一類是以汽車、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食品、航空航天為代表的五個兼具領先優勢和規模效應的千億級產業集群;第二類是五個兼具高成長性和輻射效應的百億級產業集群,如新能源、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集成電路、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集群。
沈陽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進低空經濟、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通過提高新興產業規模占比,緩解由高比重產業增速放緩帶來的整體產業鏈跟不上時代產業特質步伐的不利影響,重點打造未來制造、未來健康等未來產業。
目前,沈陽市十大集群集聚工業企業超2700家,2023年規模總量達9000億元,計劃到2024年突破1萬億元。
據悉,沈陽市已布局育成1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7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1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20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家國家“數字領航”企業、5家國家智能工廠、1家全球“燈塔工廠”、65家國家綠色制造名單、10家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8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全國質量獎組織獎企業,沈陽已被國家認定為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
(東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季紹華攝)
在沈陽推動科技高質量發展打造重點產業集群的路上,沈陽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科學家,他們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為遼寧全面振興獻計出力,展現了東北科學家獨特的精神面貌。一批優質科技企業向新而行,把創新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把建設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作為城市發展的核心目標,鑄牢“獨家密碼”,引領了整個城市的科技產業風向。
這也是財聯社、《科創板日報》新質生產力專題調研團考察調研遼寧當地科技產業的目的所在。通過對沈陽科技企業新質生產力的調查研究,從產業生態鏈高度,挖掘沈陽市產業不斷升級創新的內在動因。
財聯社、《科創板日報》新質生產力專題調研團走訪了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遼寧何氏眼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遼寧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沈陽長江源科技有限公司、沈陽富創精密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東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遼寧知名企業。
調研期間,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趙陳晨、遼寧何氏眼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周晉峰,遼寧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崔建偉,沈陽長江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梓恒等,就企業當前新質生產力情況,與調研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
(調研團隊走進沈陽長江源科技有限公司 季紹華攝)
上述企業代表表示,財聯社、《科創板日報》新質生產力專題調研團來到沈陽,說明看好沈陽科技產業的長遠發展。未來,雙方可以通過結合財聯社的媒體、數據、資源等,為沈陽市的企業發展提供專業服務。
財聯社、《科創板日報》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努力對接好沈陽市的發展訴求,助力當地新質生產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