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十年前,因判斷主業PVP市場空間有限,新開源通過收購、成立合資公司等跨界精準醫療。 ②精準醫療業務“一地雞毛”,成為前董事長王堅強“開炮”現任董事長張軍政主要理由。 ③張軍政的岳父王東虎和王堅強是曾經的創業伙伴,兩年前王堅強被迫出局。
財聯社4月7日訊(記者 梁祥才 劉琰 王平安)“胡說八道!你代表王堅強,我就給你說說他......”
在3月8日新開源(300109.SZ)的股東大會上,全程情緒平穩的大股東、董事王東虎,面對創始人之一、前董事長、第三大股東王堅強代理人陳宇(化名)的提問,情緒突然變得激動起來。
王東虎正準備接著講,坐在他右手邊的女婿、現任董事長張軍政立即打斷說:“不用說了”。
王堅強和王東虎這對曾經的“創業伙伴”,早已分道揚鑣,彼此之間火藥味十足。兩年前被迫出局的王堅強,試圖重回公司管理層,這次他的身邊,多了代理人陳宇,也是一位資本運作的“老手”。
王堅強聲稱,“公司董事會(2023年3月)換屆以來,在與主業完全無關的領域投入巨資,目前全部虧損”,將矛頭主要對準新開源的精準醫療業務。
新開源十年前跨界精準醫療,如今剩下數億元商譽懸頂,押注的近50家醫療公司“批量名存實亡”。2023年3月以來,新開源又繼續了3筆精準醫療領域的投資,投資金額超億元,當年全部虧損。被“寄予厚望”的精準醫療不僅未能擔起大任,反而是原有的PVP精細化工業務借運而起,向精準醫療板塊持續輸血。
這十年,也是王堅強和王東虎從嫌隙暗生,到矛盾擴大,再到決裂的十年。
十年跨界未果,管理層內斗不斷,投資者患上了“焦慮癥”。有投資者在股東會上直言,“咱們現在估值水平在整個創業板里面來說都是墊底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
跨界與“嫌隙”
十年前,主營精細化工的新開源因原有主業PVP行業“天花板”較低,高價收購呵爾醫療、三濟生物和晶能生物三家公司全部股份,跨界進入精準醫療行業,以尋求新市場。
這三筆收購總價5.43億元,三家公司增值率分別為1394%、890%和1238%。跨界收購后,新開源獲資本市場熱捧,公司復牌后斬獲七連板,股價翻倍。此后股價一路走高,半年漲幅超過800%。
這三筆收購的主導者,是時任董事長方華生,他是新開源創始人“鐵三角”——王東虎、王堅強和楊梅江的“資本貴人”。也是在這位申港證券前董事長、資本市場老手的帶領下,新開源實現了創業板上市。
而方華生同時也是這三家收購標的的股東之一。
通過跨界收購,新開源確立了精準醫療與精細化工并行的“雙輪驅動”發展戰略。但在此之后,公司管理層之間的關系,卻發生了微妙變化。
收購完成次年,發生了一件令王堅強至今記憶深刻的事。據他回憶,2015年底,在事先未通知,突然召開的一次高層會議上,會議決定將原本自己所負責的化工板塊所有審批權限交給王東虎的女婿張軍政。經過其他高管協調,半年后王堅強再次掌權化工板塊。
在公司工作了十余年的李飛,向財聯社記者確認了上述事情確實存在過。
當時,王堅強是公司副董事長、技術總監。張軍政擔任副總經理、董秘,其岳父王東虎時任新開源總經理,精準醫療板塊主要由王東虎和張軍政負責。
從履歷來看,王堅強雖是外語專業背景,但對PVP化工行業鉆研很深,在公司的十六年時間內,一直擔任技術總監。有和他共事的管理人員評價他“沉迷于技術,是博愛縣第一工作狂”。
提起曾喪失審批權一事,王堅強直說,“那次會議之后,再也沒法掏心了,之前雖然也有意見不一致,但都是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
在這之后,新開源在醫療版塊的擴張步伐開始加快。
2017年,新開源批量成立了數十家精準醫療工作室。據公告,新開源先是用全資子公司北京新開源與若干自然人合作,在國內開設16家子公司,致力于精準醫療業務板塊運營。這16家公司注冊資本均為1000萬元,由北京新開源每家各出資510萬元,占股51%。據天眼查App,16家公司中,已注銷3家,剩余13家中實繳資本在510萬及以上的有10家,2家有實繳資本,1家未查到實繳資本。
2018年,新開源新設子公司30家,其中24家為醫療科技、生物科技、醫藥科技類公司,剩余6家為醫療器械、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類等公司。
新開源在精準醫療板塊還有更大的雄心壯志,在王堅強向財聯社記者展示的《新開源精準醫療工作室項目計劃書(2017年)》中,彼時公司對精準醫療工作室的總規劃數量在2019年時要達到100家,每家投入不少于1000萬元,新開源均占股51%。
“加碼”與“出局”
收購“老三家”與“批量投資”后,新開源押了一個更大的注。
2019年,新開源耗資2.88億美元,將美國生物科技公司BioVision(下稱:BV)100%股權收入囊中,主導者仍是時任董事長方華生。
據王堅強透露,投BV的時候,他覺得金額太大,曾跟王東虎溝通,王東虎說“如果這個不投,他們和方華生一輩子的關系就沒了”。
當年7月,BV開始貢獻利潤。2019年下半年,BV實現凈利潤超過4000萬元,占公司當年凈利潤的三分之一。2020年實現凈利潤6218萬元,是當年公司凈利潤的1.4倍左右。
但很快,2019年9月,方華生便因為挪用1.8億元公款東窗事發。王堅強被推上了新開源董事長的位置。“那時方華生頂不住了,不做董事長了,他們給我做。”王堅強表示。
多個信源告訴財聯社記者,那個階段公司經營壓力很大,國外巴斯夫占據絕對市場份額;BV 17億元商譽懸頂,借款利息又高。
兩年后的2021年10月,在王堅強的主導下,新開源成功將BV以3.3億美元的價格轉手,解決了公司燃眉之急。
王堅強稱,“當時進來近二十一二億元,把七八個億的貸款還掉后,手里還有近十四個億的現金。”
但是賣完BV一個月后,王堅強卻被迫出局了。在2021年12月3日那場罷免他的董事會上,他投出了唯一的反對票。
財聯社記者從多位新開源管理人員處了解到,王堅強是位典型的“理工男”并且很要強,在工作中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在技術研發上,這也導致了他對人際關系和管理權力把控的感知不深。
王堅強也提到一個細節,如今主管化工業務的某高管是其一手培養起來的人,后來“背叛”了他,他認為是因為當時公司掌權派與該高管存在“利益勾兌”。
對于他出局的原因,現仍在職、工齡近二十年的老員工陳紅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在那個階段非常困難,“在他(王堅強)的主導下出售BV回籠二十多億后才能喘息,但在有錢后,幾大股東對資金的用途產生了分歧。”
對于罷免王堅強的原因,張軍政在2021年12月5日接受媒體采訪曾時表示,主要是對公司未來發展方向,王堅強和董事們出現了重大分歧。公司在2015年切入精準醫療領域后,經過過去幾年的積淀,即將進入爆發期。但王堅強卻堅持要投入巨資往PVP產業鏈的上游走,去開拓大化工領域,且投資的BDO和電石行業已公告的產能,超過了市場需求。這讓董事們覺得不安,屢次溝通無果之后,董事們使用了緊急罷免議案。
令人疑惑的是,半年后,新開源卻通過了《關于新設子公司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NMP及12萬噸BDO上下游一體化新能源產業項目的議案》,而向上游發展的舉措正是此前罷免王堅強的理由。至今,該項目仍未啟動。
公司內部的分歧甚至直接升級成為暴力事件。在出局前的2021年8月12日,時任公司董事長王堅強在自己辦公室內,遭到了公司副董事長楊洪波——新開源另一位創始人楊梅江兒子的暴力毆打。
王堅強向財聯社記者展示的圖片顯示,他的腹部與脖子多處受到傷害。同時展示了他被打后簽發的停止楊洪波一切事務和審批權限的內部公開文件,“事情源于工作中有分歧,被打之后我報案,他父親(楊梅江)出面書面道歉(本人沒有道歉),并承諾沒有我同意不進廠門。但我撤案后,他第二天就大搖大擺地進廠并發號施令了。我也只好不與之計較。”
有數位新開源老員工向財聯社記者證實了上述事件確實存在。
王堅強離開后,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新開源再投五家精準醫療公司。
分別為喻銳醫療、廣州威溶特、良遠生物、杭州紐安津、華道生物,擬投資金額分別為700萬元、1億元、5000萬元、5000萬元、2000萬元。
其中的華道生物,是新開源第二次投資。此前公司曾宣布以自有資金及實物合計8000萬元對華道生物進行投資。王堅強稱,當時是由公司高管介紹后,他在主持工作期間帶隊去考察的。
而在喻銳醫療的投資上,王堅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投出了反對票。2022年4月11日,當時仍是董事的王堅強在董事會上反對公司與北京永泰生物共同投資設立子公司(即后來的喻銳醫療),原因為:涉及關聯交易,業務前景不明存在較大風險。
據財聯社記者梳理,自2009年至2022年6月,王堅強在新開源任職董事,公司重大對外投資他均參與了相關的股東大會、董事會投票表決。除了喻銳醫療,在其他與精準醫療相關的投資決策上,王堅強一直都是投的贊成票。
精準醫療“一地雞毛”
隨著時間推移,跨界之初并購的三家公司和后來的批量投資,問題逐步顯露。
三家標的公司在2018年踩線完成業績承諾后集體“業績變臉”,2019年開始業績逐步下滑,2022年陷入全面虧損。
時至今日,新開源收購上述三家公司時形成4.42億元商譽,十年內僅三濟生物計提減值了約1億元,截至2023年上半年仍有3.42億元商譽“懸頂”。
財聯社記者結合天眼查,對上述批量成立的30家子公司查詢統計后發現,有12家公司已被注銷,新開源退出2家,16家處于存續狀態。處于存續狀態的16家公司中,參保人數有7家為0人,2家為1人,2家為2人,5家為2-9人,無一家公司參保人數在10人以上。
財聯社記者分別對上述批量成立公司中,仍在存續狀態的無錫新開源福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錫新開源”)、新開源匯誠(武漢)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新開源”)、珈源(杭州)醫療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杭州新開源”)進行走訪。
武漢新開源與杭州新開源注冊地址均未找到,其中武漢新開源的注冊地址目之所及已是一片建筑工地。
僅無錫新開源能找到公司注冊地址“無錫市錫山區東亭卡摩爾汽車廣場B215”,但該辦公場地已被一家叫做青島路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使用。
PVP業務借運而起
新開源精準醫療跨界之路并不順利,被認為“天花板較低”的PVP業務反而迎來“高光時刻”。
機遇源于前PVP全球龍頭生產商巴斯夫德國工廠于2022年停產,造成了PVP市場供應緊缺,價格開始一路走高。
“天花板意外打開”后,近兩年公司PVP產銷規模迅速提升,目前,新開源所擁有的PVP產能為3.4萬噸左右(含中站區試生產的2萬噸)已躍居全球第一。
2022-2023年,新開源業績亮眼,凈利潤接連創歷史新高,分別為2.91億元、5.14億元,同比分別增加40.77%、76.21%。
張軍政在股東會上也提到,過去兩年業績增長離不開此前公司在PVP行業的專業技術積累,以及國外主要競爭對手生產不穩給公司帶來契機。
王堅強看來,新開源之所以能接住這“潑天的富貴”,離不開他的“技術遺產”。據王堅強回憶,目前新開源化工板塊大部分盈利產品都是在他任職期間主導完成的。有數位老員工向財聯社記者證實了王堅強的說法,“大概有八成以上是他主導研發出來的”。
王堅強對新開源未來在精細化工新技術的研發和落地上存在擔憂,“我在公司時培養了一些擅長技術和管理的人,但我走后的這兩年他們也都走了,這兩年公司的研發和技術儲備能力應該是大幅下降,我對現在化工板塊技術主管人員的水平非常了解。”
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新開源化工板塊通過原始取得的專利共86項,其中含金量較高的11項“發明型”專利均于王堅強在任時提交申請后取得,其余75項均為“實用新型”專利。
但有新開源管理人員認為,精細化工產品培育周期較長,王堅強走后,公司在化工板塊研發上一直往前推進。
投資者的“焦慮癥”
新開源近兩年業績亮眼,卻難獲市場認可,股價整體與業績呈背離走勢。
股東會上,股東劉宏現場問及對目前公司所處估值看法時,張軍政表示,公司估值受外部環境影響很大,“包括一致行動人的控股比例過低的話,現在很難吸引長期投資者,公司已從2021年-2023年連續提議了相對比例(較高)的一個分紅,也希望來吸引保險、社保這些長期對分紅回報比較關注的機構,能進來”,是想真正給公司創造一些比較穩定估值的環境,不要大起大落,因為這樣對中小投資者來講也不公平,風險也大。
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過低,也是跨界精準醫療的“后遺癥”之一。歷史財務數據顯示,2014年,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鐵三角”在新開源持股比例合計39.38%。2015年與2019年為收購呵爾醫療等三家企業,以及BV公司,進行了兩次定向增發,分別募集資金5.43億元與17億元,共計22.43億元,定增完成后“鐵三角”在2019年末持股比例降至24.17%。
張軍政在股東會上對股權穩定性的解釋是,2021年王堅強被罷免董事長后,公司還想著讓他接著負責化工板塊,“但是他非得去證明自己,結果證明不了后離開,導致公司實控人、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下降”,以至于公司實控人股權不穩定。
隨著2021年“鐵三角”不再續簽《一致行動協議》,以及一系列股權變動后,截至2023年三季報,新開源第一大股東王東虎持股8.7%,原“鐵三角”三人合計持股14.99%。
或因對張軍政的回復不滿意,在股東大會上,劉宏直接發難:“咱們現在估值水平在整個創業板里面來說都是墊底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
張軍政回應,“市場有其估值合理性,個人不好說是高估還是低估,但公司在努力構建一個市場能給公司平穩估值的基礎環境。”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截至4月3日盤后,在創業板1086家市盈率為正的公司中,新開源以12.48排在倒數第23位。
股價走低,引發了投資者的焦慮。
持倉數百萬元新開源股票的余杰向財聯社記者展示其證券賬戶,他感嘆道:“兩年前買公司,就是看中了PVP下游應用廣泛,且在產品的成本中占比很低,所以下游大部分都是成本不敏感型的客戶。”余杰說,現在有點拿不住了,在糾結是否要獲利離場。
余杰的焦慮并非個例,有新開源投資者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他更愿意看到公司能發揮好現有的優勢去聚焦PVP相關的主業,研發出更多相關品種,“少搞一些莫名其妙的投資”。
也有投資者告訴財聯社記者,雖然所投的具體企業不好判斷,但精準醫療大方向是可以的。
王堅強對雙輪驅動之一的精準醫療并不認同,他說:“雙輪驅動聽起來很美好,但是一個輪子走得快,另一個輪子走不動,這個車還能開得起來嗎?”
同時,王堅強也給出了他的建議,認為公司未來要在精細化工和功能性材料領域做邊際拓展,且要繼續尋找和研發出適合自身發展的下一代精細化工產品,盡快把實驗室產品孵化至車間批量生產,在市場初期的藍海階段獲得高毛利溢價。
財聯社記者就上述文中王堅強以及其他投資者所提諸多質疑,向新開源董事長張軍政致電、向公司致函求證,未獲正面回復,張軍政表示“還是一句話,路遙知馬力”。
(文中陳宇、李飛、陳紅、劉宏、余杰均為化名)
財聯社此前報道:《新開源6.23億元定增方案被否 現任高管團隊“增持計劃”受挫》,《新開源前董事長“火力全開”!提案罷免多位現任董事會成員職務遭否 交易所火速出函“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