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智能醫療概念股爆發,宏景科技和理邦儀器收盤均錄得20CM漲停,朗瑪信息盤中一度20CM漲停,恒銀科技和聲迅股份收盤均實現兩連板,合富中國收盤漲停。 ②梳理2024年以來獲機構密集調研的智能醫療概念股名單(附表)。焦點科技、中科創達和海爾生物近三個月位居機構來訪接待量前三。
財聯社3月18日訊(編輯 若宇)智能醫療概念股爆發,智慧醫療產品實現支持醫護人員、就診患者在醫院的全流程服務的宏景科技、對外投資的度影醫療是一家高精尖智能化超聲影像產品的高新技術公司的理邦儀器收盤均錄得20CM漲停;聚焦醫療健康垂直領域的人工智能技術和相關產品研發的朗瑪信息盤中一度20CM漲停;智慧醫療業務主要涉及智慧醫療自助設備、應用系統等的恒銀科技、針對智能醫療等領域的市場研究基于多模態以及SAM大模型創新應用的聲迅股份收盤均實現兩連板;組建了專業的智慧醫院信息開發團隊及運營輔導團隊為醫院提供賦能服務的合富中國收盤漲停。
消息面上,18日開幕的英偉達GTC大會上,有90場活動與醫療保健/生命科學相關——數目位居所有行業之首,超過了汽車、云服務、硬件/半導體等一眾熱門領域。
同花順智能醫療概念板塊共有91只個股。據Choice數據統計,上述91家A股上市公司中,在1月1日至3月18日期間獲機構調研的包括焦點科技、中科創達、海爾生物、軟通動力、九聯科技、中科信息、科大訊飛、九安醫療、衛寧健康、理邦儀器、機科股份、數字政通、京東方A、湯臣倍健、天鍵股份、成都先導、三博腦科、康冠科技、達實智能、佳緣科技、朗瑪信息、三諾生物、博實股份、國脈科技、愛威科技和海峽創新,具體情況如下圖:
上述獲得機構調研的智能醫療概念股中,明確機構調研回復和智能醫療相關事宜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七家,分別為中科信息、科大訊飛、九安醫療、衛寧健康、理邦儀器、機科股份和朗瑪信息。其中中科信息、科大訊飛和九安醫療的同期機構來訪接待量分別位列前三,為74家、72家和68家。中科信息主營業務包括以智能識別及分析技術為核心,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包括軟件及硬件)及相關服務。中科信息1月30日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在智慧醫療領域,公司正在推進智能麻醉機器人的臨床試驗進程。
科大訊飛1月29日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科大訊飛C端產品涉及智慧教育、智慧辦公、智慧醫療、智慧家庭四大方向,其中智慧醫療C端產品主要涵蓋針對聽障人群的AI助聽器、訊飛曉醫APP。九安醫療1月15日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目前公司的糖尿病診療照護“O+O”新模式已在全國約50個城市、300余家醫院落地;同時美國醫保已經明確了遠程醫療服務付費方式,并已經逐步延伸到高血壓領域。九安醫療1月9日披露機構調研時稱,會加大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投入,計劃未來在全國多個城市、地區的醫院開設近600家“共同照護”中心,服務更多的糖尿病患者。
衛寧健康、理邦儀器、機科股份和朗瑪信息的同期機構來訪接待量分為達62家、53家、51家和6家。醫療衛生領域的信息化管理解決方案的龍頭供應商衛寧健康曾于去年在互動易表示,公司互聯網醫療業務已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主要包括對用戶分類,用戶行為分析,幫助醫院優化就診路徑,協同互聯網診療的線上病癥的人工智能輔助醫生分類,推薦診后管理等。衛寧健康2月22日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2023年度,公司總的營業收入同比小幅增長,其中醫療衛生信息化業務穩健發展,收入同比增長約10%以上;互聯網醫療健康業務持續優化,收入同比下降,凈利潤虧損收窄。
理邦儀器1月23日在互動易表示,公司對外投資的度影醫療是一家高精尖智能化超聲影像產品的高新技術公司,在動態高維的高精尖AI算法、全棧式智能影像標注軟件、超聲硬件通用深度學習框架等多方面均已實現關鍵自研突破。公司與度影在超聲上業務上的合作,可進一步提升公司超聲產品在AI領域的差異化特色優勢。理邦儀器3月8日披露機構調研時表示,近年來,基于智慧健康前期在信息化領域的持續性探索,公司的智慧醫療業務迅速成長并推出了一系列更為豐富的信息化綜合解決方案。
機科股份1月19日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是以智能輸送技術及其高端配套裝備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面向智能制造、智能環保和智慧醫療領域,為客戶提供以移動機器人和氣力輸送裝備為核心的智能輸送系統以及配套的智能裝備和服務。其中面向智慧醫療領域的業務是指公司基于智能氣動傳輸系統、智能箱式傳輸系統、垃圾被服收運系統和餐廚垃圾收運系統等氣力輸送裝備,面向醫療行業中醫院的潔物(藥品、輸液與文件等)和污物(餐廚垃圾與醫療廢棄物等)的輸送和存儲等需求,提供醫院供應鏈和后勤一體化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相關整體規劃及實施的解決方案。
朗瑪信息3月6日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通過十多年在“互聯網+醫療”領域深耕,積累了海量的醫學數據并對醫療行業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從2022年8月起,公司“39AI全科醫生大腦”已持續進行了一年半的人類海量醫學數據學習訓練以及人類反饋強化學習,在研發過程中公司找到了既能發揮大模型的優勢和特點又能克服大模型容易產生幻覺的相應方法。
此外,近兩個多月機構來訪接待量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還包括焦點科技、中科創達、海爾生物、軟通動力和九聯科技,分別為175家、164家、145家、145家和136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5家上市公司均未在機構調研中明確回復智能醫療相關業務布局事宜。
東方財富證券高博文等人2月26日研報指出,焦點科技是國內跨境B2B電子商務龍頭企業,核心產品中國制造網穩健發展,迄今已成為全球采購商尋找中國供應商的重要網絡渠道。焦點科技曾于互動易表示,下屬子公司江蘇健康無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智能移動醫療產品的研發,通過與醫院對接,構建智能醫療平臺,可在移動端完成預約、掛號、支付繳費等核心功能,并積累用戶數據,為患者和醫院建立更方便高效的醫療環境。
全球領先的智能操作系統產品和技術提供商中科創達去年8月在互動易表示,在AI醫療領域, 公司基于英偉達Jetson平臺的AI輔助診斷系統——“慧鏡”系統,已在北京三甲醫院試用。海爾生物主營業務為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數字場景解決方案。海爾生物曾于去年在互動易表示,公司在自然語言處理(NLP)、影像識別以及新晉的GPT模型方面,均有較強的技術能力儲備,目前的AI技術應用在細胞識別、實驗室數據處理、智慧醫療等新領域并持續拓展。
軟通動力此前在互動易回復,公司積極布局大健康產業,深耕醫藥和醫療器械等領域,陸續推出了疫情寶、開源鴻蒙可穿戴健康設備、PIVAS靜脈配置系統、遠程視訓系統、院長決策系統等多類產品和解決方案;并已完成多家大型醫藥流通企業的整體數字化轉型咨詢,推出臨床管理CTMS系統、臨床招募管理系統等,旨在以“數智化”等創新手段賦能大健康產業。九聯科技去年在互動易表示,公司積極拓展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和智能硬件相關行業業務及產品,其中智能硬件是“互聯網+”人工智能的重要載體,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業、智能醫療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