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訪談人物:泰嘉股份(002843.SZ)創始人,現任公司董事長方鴻,系長沙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長沙市工商聯兼職副主席、湖南大學EMBA/MBA校外導師。
本期訪談人物:
泰嘉股份(002843.SZ)創始人,現任公司董事長方鴻,系長沙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長沙市工商聯兼職副主席、湖南大學EMBA/MBA校外導師。
1984年,方鴻大學畢業后在湖南省農業機械研究所工作。1994年,前往紐約,憑借自己在貿易行業的經驗和英文優勢,方鴻幫助中國企業把產品賣出去,把國外新技術新設備引進來。2000年,方鴻回國開啟創業之旅。2003年,在長沙市望城區創立泰嘉新材料。2017年,泰嘉股份在深交所上市。
在泰嘉股份成立20周年之際,接受財聯社記者專訪時,方鴻回顧了泰嘉股份創立20年以來的歷程,表示泰嘉能有今天,是在“帶鋸條”這個細分行業上,堅守了“把一個產品做好,行業做透,客戶服務好”的初心,從而分享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大發展的紅利。他說,在新的起點上,泰嘉要以“歸零的心態,昂揚的斗志”再出發,在“鋸切”+“電源”兩個賽道雙向發力,繼續做“先進制造”的代表,讓公司“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行業領導者”。
煅鋸: 20年做成全球前三
11月15日,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這座由建筑設計大師扎哈.哈立德設計的流線曲面美學作品當天流光溢彩,隨處可見泰嘉慶典的元素。泰嘉股份在梅溪湖藝術中心這個向世界綻放的舞臺,以“二十及冠 比翼雙飛”為主題,舉辦了包括投資者交流會、慶典晚會在內的一系列20周年司慶活動。
泰嘉股份董事長方鴻,毫無疑問是當天的主角。他和管理團隊,也利用這個機會,向全球各地來的客戶和投資者們,對泰嘉做了一次全面展示和推介。
方鴻講的,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制造”故事。泰嘉股份的“雙金屬帶鋸條”這個國產替代產品,20年里,產量從1米到3000萬米;銷售半徑,從國內到歐美日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占有率,從初生牛犢到國內第一、全球前三。
方鴻稱,雙金屬帶鋸條、硬質合金帶鋸條是切割加工必備的高效刀具,俗稱”工業的牙齒“。長期以來,在這個細分領域里,公認的頭部都是外國企業,進口產品此前一直占據國內市場的壟斷地位。“我自己在美國的時候,就經常接到國內企業希望幫忙對接采購帶鋸條的信息。”
這讓方鴻隱約覺得,在國內研發生產“雙金屬帶鋸條”是一個可行的方向。“當時,就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挑戰國外品牌,打破這一局面,實現進口替代。因此選擇了帶鋸條這個賽道。”
從2003年創立泰嘉新材料開始,方鴻和團隊就以“讓世界沒有難切的材料”為愿景,死磕鋸切技術,一步步從鋸切領域的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
“泰嘉股份在過去的20年,我們專注把這個鋸條做深做透。”方鴻說,“國內在金屬鋸切這個領域,當時非常落后。從最初的原材料到設備再到成品,嚴重依賴進口。隨著泰嘉的加入,這樣一種落后的局面反而成了泰嘉的一個投資機會。“
“所以我們就認認真真的去尋找差距,伴隨著公司的成長擴大,我們(產品)沒有僅停留在國內最好的水平,而是看到國外和國內兩種產品,本質上來講,一個是高端,一個是大眾化。”
如何去提升高端產品?方鴻說首先做的工作就是對標。“對標德國的NO.1,日本的NO.1,包括美國的NO.1,對標它們的產品好在哪里。”
泰嘉股份在2009年,建立了國內唯一的鋸切業務實驗室,后又建立了博士工作站,評上了湖南省級科研技術中心。通過這些研發平臺,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鋸切板塊的研究,讓科研人員來到企業可以更好施展自己的才華。
在持續推動內生增長的同時,積極通過外延增長實現跨越式發展。2007年,收購中聯湖機;2017年,登陸資本市場;2018年,賦能投資百年名企德國昂茲;2022年,收購業內新秀江蘇美特森……
如今,泰嘉以2800萬米的雙金屬帶鋸條年產能規模,躋身世界前三。泰嘉股份產品遠銷歐美中高端市場,出口額占據國內同行業第一名。即便在全球疫情影響下,2021與2022年度,泰嘉股份的鋸切業務出口銷售收入同比增長分別為90.36%、65.67%。
方鴻介紹,泰嘉品牌“泰鉅”的國內市占率已達到30%,并將進口品牌的價格拉下來20%以上,使用戶的成本降低40%以上。
方鴻說,“雖然我們產品國內市占率已占到了30%,但不會滿足于在國內取得的市場地位。一個好的產品一定是基于全球化,相信在未來的國際市場上,泰嘉也一定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
泰嘉股份先后獲得長沙市市長質量獎和湖南省省長質量獎(提名)。2022年,泰嘉股份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在方鴻看來,這是對公司持續深耕鋸切領域的最好肯定。
加“電”:“鋸切”+“電源”雙賽道發力
包括財聯社記者在內不少實地參觀過泰嘉股份長沙工廠的人,通常會有這么一個感受:辦公區有品味,生產區有秩序,顯露方鴻作為一個“海龜”創業者的烙印。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外界給泰嘉股份貼的是一個“小而美”標簽。
從財報的角度看,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營收分別為3.98億元、4.03億元、5.27億元,每年凈利在4000萬元到7000萬元的區間。公司上市后直至2022年前,市值徘徊在20億至30億的區間。在數千家A股上市公司中,存在感不強。
2018年,方鴻提出“雙五十”戰略,即未來3至5年雙金屬帶鋸條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50%,海外銷售額達到公司總銷售額50%。但這也意味著,泰嘉股份需要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
方鴻說雙金屬帶鋸條確實存在一定的行業“天花板”,在努力提升市占率和出口比的同時,他也在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泰嘉是2017年進入資本市場,伴隨國際地緣政策的影響,我們接觸過芯片封測這個產業,打開了我們對未來產業發展的一個思路。當然這個思路一定是圍繞精密制造,因為至少我們能夠看得懂。”
方鴻表示,公司在做好鋸切主業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潛力賽道。“直到2020年,我們接觸到了電子消費品行業的一個團隊,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在這個產業里面做一些嘗試。”2020年,泰嘉股份在東莞組建了一個電源團隊。
最終,泰嘉股份選擇了并購雅達電子,一家成立于1971年的廣東企業。雅達電子曾為世界500強企業艾默生在華的主要生產基地,業內有相當知名度。
并購雅達電子,為何泰嘉會選擇與原主業看似完全不同的賽道?
方鴻說一方面在鋸切市場國內占有率已超30%的情況下,公司需要新的增長曲線。另一方面,標的雅達電子和公司有契合度。
“電源市場前景巨大,我們是深思熟慮后決定向電源領域進軍。” 方鴻說入局電源產業主要基于幾個因素:新切入的電源產業屬于國家鼓勵的先進制造業和精密制造范疇;雅達和公司早年并購的中聯湖機一樣具有深厚的技術儲備和產品生產能力,且與全球一線客戶長期保持合作關系,為后期的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作為上市公司,泰嘉股份也具備資本平臺和投資實力。
泰嘉股份的外延選擇,也獲得了專業人士的認同。“供給側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需求側電氣化加速是雙碳目標實現的最主要途徑。”民生證券電新行業首席分析師鄧永康在泰嘉股份投資者交流會上指出,新能源電源產品的市場需求有望持續景氣。
“消費電子的底部復蘇,以及大算力時代下,數據中心、服務器的爆發式增長,這兩個變化對泰嘉是兩件好事。”國盛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張一鳴表示。
如今,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泰嘉股份成功構建了“鋸切+電源”雙主業格局。得益于雅達電子的并表,2022年,公司營收9.78億元,凈利也達到1.3億元。
2023年前三季度,泰嘉股份經營業績再上臺階,實現營業收入14.10億元,歸母凈利潤1.03億元。
今年10月份,泰嘉股份完成6.08億元定增融資,分別投向智能鋸切領域、先進電源制造領域的四個建設項目,并補充流動性資金。公司11月17日的最新市值,也達到了64億元。
方鴻向財聯社記者介紹,公司已啟動在連云港基地、羅定基地、東莞基地的投資,并即將啟動在望城基地的投資建設。
定增募投項目建成后,預計在鋸切主業,高速鋼帶鋸條和硬質合金帶鋸條產能將分別增加1000萬米與100萬米;在電源主業,將進一步發揮羅定雅達在電源行業的技術和品牌優勢,建設新的生產基地和產線,導入光伏逆變器、光伏優化器、儲能變流器等新能源電源和儲能電源領域的新產品,全面把握光伏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市場機遇。
“不奢望遙遙領先,但求腳踏實地,是泰嘉對未來的回答。“11月15日公司20周年慶典晚會上,方鴻致辭時表示,創業二十年后,泰嘉需要在新的起點上“揚帆再出發”,企業愿景也將由“讓世界沒有難切的材料”升級為”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行業領導者。”
記者: 黃路 李擁軍
編輯: 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