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券商資管行業粗放發展的行業發展模式已經改變,主動管理能力強的券商資管機構逐漸脫穎而出,行業規模向投研能力更強、合規風控更完善的券商資管機構集中。
財聯社10月24日訊(編輯 楊斌)資管新規實施兩年以來,券商資產管理業態發生巨大變化。中信建投證券資產管理部行政負責人蔣勝近日在接受財聯社專訪時表示,盡管受資管新規影響券商資管行業的管理規模出現下降,資管新規對券商資管行業回歸主動管理起到了促進作用,引導券商資管行業走向良性競爭。“一參一控一牌”政策的出臺,為券商資管申請公募牌照打開了空間,有助于券商資管將投研能力通過公募業務進行輸出,彌補業務短板。與其他資管業態相比,券商資管具有證券公司平臺協同優勢,不僅可以輸出投資管理能力,還能與投行條線、經紀條線業務協同發展。
蔣勝還分享了對券商資管在踐行ESG、滿足養老需求等方面進行產品創新的思考,并介紹了中信建投資管部以固收資管業務為基石,以打造全能型資管機構為目標,為客戶提供全天候的產品和服務的特色。
資管新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券商資管具有平臺協同優勢
財聯社:資管新規正式實施已近兩年,券商資產管理業態有哪些變化?
蔣勝:資管新規的實施對券商資管行業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2018年資管新規發布后,券商資管行業的管理規模逐年下降。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券商資管行業規模從資管新規發布當年底的14.1萬億,下降到2020年底的10.5萬億,行業規模下降了接近30%。2021年以來,券商資管行業整體的管理規模逐漸企穩,資管新規政策層面對行業存量規模的影響已經基本消退,但行業的增長動力仍然不足,與公募基金規模蓬勃擴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券商資管業務的偏私募屬性難以形成公募基金一樣的規模效應,所以在過去幾年股市上漲和理財破剛兌后資金遷移帶來的行業變革中,券商資管行業的規模并沒有出現擴張。
從實施結果來看,資管新規對券商資管行業回歸主動管理起到了促進作用,引導券商資管行業走向良性競爭。資管新規實施前,券商資管行業存在著通道、多層嵌套、資金池等不太依賴于主動管理能力的業務,目前券商資管行業資管業務規范整改已經基本完成。過去券商資管行業粗放發展的行業發展模式已經改變,主動管理能力強的券商資管機構逐漸脫穎而出,行業規模向投研能力更強、合規風控更完善的券商資管機構集中,過去行業潛在的風險已經得到釋放,行業的競爭格局也更加健康。
從券商資管機構的業務變化來看,隨著資管新規帶來的大資管行業生態變化,券商資管也在探索和轉型。一方面,券商資管在嘗試公募業務,包括通過大集合參公改造進行公募業務的嘗試,在監管機構放開“一參一控一牌”政策后為申請公募牌照做準備。另一方面,券商資管也在探索財富管理業務,依靠自身經紀業務擁有的高凈值客戶和企業客戶資源,去做配套的資產管理產品和服務,與公募基金形成差異化競爭。
財聯社:相比銀行理財、保險機構、公募基金等其他資管業態,券商資管在投研、產品、銷售渠道等各個環節有哪些顯著不同?
蔣勝:券商資管行業長期以來一直專注于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領域投資,與公募基金的專戶業務較為相似,但由于券商資管有證券公司內部協同優勢,產品類型較公募基金專戶更為豐富。
與銀行理財、保險資管機構相比,券商資管和銀行理財、保險資管有著較為顯著的差異。
第一,券商資管的私募資產管理業務投資范圍更加靈活,產品線也更加豐富,可以提供現金管理、純債、固收+、股債混合、股票、衍生品、FOF等不同風險等級和投資策略的產品,能夠滿足從低風險偏好到高風險偏好各種類型客戶的投資需求。銀行理財和保險資管的產品線以現金管理產品和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主要服務于風險偏好較低的客戶群體。
第二,券商資管具有證券公司平臺協同優勢,不僅可以輸出投資管理能力,還能與投行條線、經紀條線協同,如幫助投行客戶設計員工參與戰略配售資管產品、為分支機構高凈值客戶定制財富管理產品、為上市公司股東提供股票財富管理服務等。
第三,券商資管投研能力和投研團隊具有一定優勢。券商資管秉承了券商市場化、專業化的激勵機制和考核機制,有助于吸引優秀的投研人才,特別是權益類投研人才,從行業整體來看券商資管的權益投研人才儲備較銀行理財和保險資管有一定的優勢。
第四,在銷售渠道和資金來源方面,銀行理財擁有自己的強大零售渠道,保險資管有母公司的保險資金來源,相對于券商資管在資金來源方面具有優勢。券商資管需要用自己的品牌、產品、業績去拓展銷售渠道和客戶,既要做好投資,又要了解客戶和市場需求,券商資管需要快速適應市場的需求和變化。
申請公募牌照意義重大,打造全能型資管機構
財聯社:如何看待券商資管申請公募牌照的趨勢?會對資管各業態格局有哪些影響?
蔣勝:過去大部分券商資管機構的業務重心一直在私募資管業務,私募資管業務又以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委外業務帶來的規模效應最為顯著。隨著資管新規實施,以及隨之而來的資管行業生態重塑,券商資管受托資產中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委托資金規模出現萎縮。此外,由于銀行理財市場的頭部化集中,銀行資金委外的費率水平也在下降。券商資管機構如果想要獲得規模效應,就不能只依賴于與銀行等資金方開展委外業務合作。
得益于證監會“一參一控一牌”政策的實施,券商資管機構迎來了申請公募牌照的契機,更多的券商資管機構開始申請或籌備申請公募牌照,為拓展公募業務做準備。公募牌照對券商資管多元化的業務布局有著積極意義,與私募資管業務形成互補。目前公募基金行業發展已經非常成熟,公募業務的發展也需要業績和品牌的沉淀。未來券商資管布局公募業務,對于現有公募行業的格局影響有限,但對于券商資管機構來說,申請公募牌照有助于券商資管彌補無法公開募集資金的短板,有助于券商資管將投研能力通過公募業務進行輸出,形成規模效應,服務更多的投資者。
財聯社:券商資管在產品創新方面有哪些可以把握的機遇?比如養老、ESG等方面。
蔣勝:在ESG產品方面,部分券商資管機構已經進行了布局,中信建投資管部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和綠色金融號召,針對ESG投資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且自2022年以來已累計在代銷渠道發行了多只ESG主題系列產品。
我們認為通過ESG標準篩選出的企業,通常具有良好的信用品質、完善的管理體系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中信建投資管部自主研發了ESG評價體系并應用于投資,基于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通過定性和定量結合、正面打分和負面輿情剔除等邏輯建立了動態的ESG可投庫,建立了完善的ESG投資框架。
在滿足養老需求的資管產品方面,目前資管行業都在積極探索服務于居民養老的產品模式,包括養老理財、養老保險、養老FOF基金等。對于券商資管而言,私募產品高門檻的特征使得券商資管無法直接服務于個人養老金業務等普惠型的居民養老需求。作為私募管理人,中信建投資管部也在積極探索如何滿足高凈值客戶的養老需求,并為其提供定制化的資管產品和服務。今年以來,中信建投資管部圍繞高凈值客戶的家庭資產配置需求,首次推出了“家鑫相傳”產品品牌。“家鑫相傳”是針對家庭財富管理需求的產品品牌,服務于客戶財富積累、家庭防老和子女成長目標,在產品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創新性,目前已實現產品落地。
券商資管目前在養老市場與公募基金、信托相比存在一定劣勢,公募基金可以服務普惠型的個人養老需求,家族信托可以解決高凈值客戶財富傳承、風險隔離、事務管理等需求,而券商資管產品不具備上述這些屬性,但券商資管在養老市場也不是不能有所作為,券商資管需要另辟蹊徑,依靠自身的投資能力優勢和產品設計優勢,依托券商的財富管理資源稟賦,開發滿足居民養老需求并具有差異化價值的資管產品和服務。
總的來說,券商資管產品可以圍繞證券公司財富管理、投行上市公司客戶綜合服務等交叉業務領域進行業務創新,如為現有的高凈值客戶定制財富管理專戶產品、為上市公司員工設立戰略配售產品等。未來隨著證券公司業務范圍和業務能力的拓展,券商資管也會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產品創新。
財聯社:中信建投資產管理業務的投資體系或策略是怎樣的?產品矩陣有哪些特色?
蔣勝:中信建投資管部投資體系主要由固收投資、權益投資、多資產投資三大投資條線構成,固收投資條線負責固定收益類證券的投資,包括債券、資產支持證券、可轉債、國債期貨、美元債等;權益投資條線負責股票資產的投資;多資產投資條線負責量化策略、場外衍生品、FOF等特殊策略和資產的投資。
中信建投資管部以固收資管業務為發展基石,在固收策略方面,既有面向機構客戶的委外固收策略,又有面向渠道客戶的零售固收策略,固收投資團隊非常重視信用風險的控制,投資中不會過多下沉信用資質來提高產品收益,投資經理綜合運用杠桿、久期、波段交易、“固收+”等策略以求增厚產品收益。
在泛權益類產品和策略方面,中信建投資管部在主觀股票多頭、量化、衍生品、FOF等策略方向上都有產品布局和策略儲備,并且每類策略下仍有細分主題和細分賽道,各類產品策略多點開花,并且可以根據客戶和渠道的需求,在結合固收策略基礎上定制各種“固收+”組合策略。
中信建投資管部以打造全能型資管機構為目標,為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提供不同風險收益特征的產品,在投研和產品線布局上不斷拓展能力邊界,為客戶提供全天候的產品和服務。中信建投資管部目前已建立起涵蓋貨幣、短債、中短債、股債混合、股票、量化、衍生品、固收+衍生品、FOF、QDII美元債等各類型產品的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