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隆基綠能發布HPBC組件新品,轉換效率25.5%,組件效率達到22.8%,重點面向分布式場景; ②歐洲戶用是BC組件核心市場。公司預計,BC組件在2025年實現10%-15%的市場份額; ③專家預計預計未來兩三年內,BC電池有望與PERC電池成本持平。
財聯社10月12日訊(記者 劉夢然)在確定BC技術路線后,隆基綠能(601012.SH)近一個月以來動作“馬不停蹄”:繼上月宣布擬投資建設銅川年產12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后,日前公司再次發布基于HPBC電池產品Hi-MO X6。較去年11月發布的產品Hi-MO6,在轉換效率方面進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該產品的目標市場,依然清晰指向分布式場景,并通過短邊邊框和組件玻璃等設計提升防積灰能力,降低發電損耗。隆基綠能產品與解決方案中心總裁呂遠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美觀不是BC組件唯一的特點,去掉柵線后的正面有更大面積的吸收面,可以讓正面的發電效率更高。
但在光伏產業,成本是始終繞不開的話題。目前,隆基方面并未公開HPBC有關信息。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沈文忠教授認為,BC電池降本的趨勢是確定的。預計未來兩三年內,BC電池有望與PERC電池成本持平。
由此,BC技術由行業奢侈品走向平價時代,還需要一段時間。
歐洲戶用仍是BC組件最核心市場
2022年以來,光伏產業顯著的變化在于分布式市場份額正式超過集中式。對于隆基業務布局,呂遠在接受財聯社等媒體采訪時表示,在以屋頂為主的傳統分布式市場,主要通過組件產品覆蓋;同時隆基在布局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市場。今年9月,隆基聯合森特股份發布新一代建筑光伏一體化(BIPV)產品隆頂4.0。
最新發布的Hi-MO X6防積灰組件重點面向分布式市場。采用的是其自研的HPBC電池,轉換效率25.5%,組件效率達到22.8%。實證數據顯示,同面積下其較PERC產品發電量提高11%,較TOPCon高3%。
針對戶用市場,該產品是業內首款防積灰產品,利用雨水沖刷帶走灰塵,帶來2.04%的平價發電增益。
技術方面,隆基已經完全確定走BC技術路線。呂遠介紹稱,BC最大的挑戰是把正極和負極全部在背面集成,對于精確度要求非常高,研發方面投入非常高,隆基在過去5年投入10億研發費用,其間包括無數次的實驗。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現階段,BC電池有非常清晰的目標客戶,實現量產出貨的隆基和愛旭股份(600732.SH),均將產品市場瞄準海外高端戶用。談及集中式和分布式兩大市場的區別,呂遠認為,最大的差別在于從to B轉換為to C或者小B,這要求企業有更多客戶定制化和應用場景個性化需求。
據呂遠介紹,歐洲是BC組件全球最核心的市場之一,當地市場需求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以歐洲西北和德國北部為例,由于建筑風格等原因,這部分中高端戶用客戶認為組件越黑越高端,對價格和功率都不是非常敏感。這與分布式工商業有一定區別,后者對成本和收益的計算更加精確。
隆基綠能方面,今年還處于產能爬坡階段,BC產品的產量在10到12GW之間。在鄂爾多斯 HPBC電池年底達產后,明年可實現30GW以上供應;同時,今年9月,繼西安和泰州之后,公司宣布擬投資建設銅川年產12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預計2024年11月開始逐步投產,2025年11月達產。
交流中,呂遠也透露隆基BC產品下一代的研發方向,主要是在雙面率上有所提升,從而更適配于地面電站應用場景對雙面組件的需求。就目前情況看,在一些地面反射率沒有很強的場景下,HPBC和TOPCon在發電收益方面相當,下一代產品則會拉大差距。
2025年BC電池實現10%以上市占率
事實上,即使在隆基高調官宣BC技術為主之前,作為電池增效的主流技術路徑之一,多數主流廠商也均備有中試線規模和研發儲備。但在更高性價比追求下,TOPCon電池則呈現爆發之勢。
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認為,公司通過科技攻關,讓過去這個行業的奢侈品走向了平價時代。市占率方面,呂遠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到2025年,BC電池組件的市占率從目前的1%-3%,過渡到10%-15%的市場份額。不過,BC產品市占率的提升,除了隆基自身的努力之外,也取決于行業伙伴的產品策略。
沈文忠對BC電池的推廣持以更樂觀的預期。沈文忠從行業的角度認為,HPBC是p型硅片的IBC技術,后期可能還會有n型,例如TOPCon的tBC技術,這是未來三五年開發產業化的重點。在更理想的預期下,BC電池的市占率可能在30%左右。
但不能忽視的一點是,目前BC電池的成本問題,仍然是其市場化推廣的重要影響因素。目前,隆基方面尚未公布HPBC產品的成本信息。在售價方面,愛旭股份上半年ABC產品銷售價格為2.2元/W,顯然超過主流N型產品,BC電池現階段仍然是“奢侈品”。
不過,BC電池的降本潛力同樣明顯。據沈文忠介紹,BC電池在金屬成本方面有天然優勢:PERC中單面使用銀漿,另一半則使用成本較低的鋁漿,相比TOPCon雙面銀漿而言,成本有較大優勢。目前行業里也在探索全鋁漿的BC電池。
據其介紹,BC技術最早是sunpoewr開發,但因成本和制作工藝不穩定的原因,一直沒有實現規模量產和推廣。不過,近年來隨著PERC技術的成熟,以及激光開槽未圖形化打下的良好基礎等,各種BC技術開始成為技術路線可能的選擇。
在未來降本方向上,沈文忠表示,BC電池降本的趨勢是確定的。預計未來兩三年內,BC電池有望與PERC電池成本持平。
呂遠進一步表示,BC電池的推廣還需要其他同業公司的共同參與。目前來看,BC電池還有“三提一降”的過程,即提升發電轉換效率,提升產能規模,提升產品良率,以此實現成本的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