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2023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019.26萬元,非疫情防控業務還未能覆蓋疫情防控業務收入的缺口; ②公司長期發展不依賴于疫情防控相關業務,目前傳統優勢試劑產品均已呈現恢復性增長。
《科創板日報》8月1日訊(記者 鄭炳巽) “非疫情防控業務的增長,尚未能完全彌補疫情防控業務的大幅減少對總營收的不利影響。”7月31日晚間,仁度生物(688193.SH)在對外發布的2023半年報中說道。
半年報顯示,仁度生物實現營收8003.00萬元,同比下降52.83%;歸母凈利潤-1019.26萬元,同比暴跌146.50%;基本每股收益-0.25元,同比銳減139.68%。
▌核酸檢測退潮,致業績“元氣大傷”
在新冠疫情期間,仁度生物憑借自身在RNA分子診斷領域積累下來的技術優勢,抓住核酸檢測的窗口,為自身謀得巨額收入之外,還借機于2021年6月份向科創板發起IPO沖刺,并且在次年3月順利上市。
彼時,仁度生物在IPO文件里不諱言道,公司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可與2019年推出的核心儀器產品“全自動核酸檢測分析系統”(AutoSAT)配套,實現自動化檢測。
2020年,AutoSAT發貨118臺,截至年底累計有530臺應用于醫院、第三方檢測機構、疾控中心、海關等機構。正因此,2020年仁度生物營收急劇上漲152.00%,達2.50億元,歸母凈利潤暴漲1541.45%,達6137.65萬元。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防控力度加大以及新冠疫情的消退,仁度生物的業績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年減少。
2021年、2022年,仁度生物實現營收2.92億元、3.04億元,同比增長16.97%、3.95%;歸母凈利潤6461.89萬元、2333.14萬元,同比增長5.28%及同比下降63.89%。
相比之下,IPO文件顯示,2020年及2021年1-6月,AutoSAT貢獻的收入為7899.69萬元、2219.35萬元,新冠檢測試劑帶來的收入為6850.74萬元、4951.34萬元,兩者合計占當期的收入占比為59.02%、51.17%。
同期,扣除新冠檢測業務前,仁度生物的毛利為1.90億元、1.69億元,分別是扣除后的1.86倍、1.92倍;毛利率分別為75.87%、75.59%,比扣除后高出2.57%、3.38%。
▌加大研發投入,重回傳統產線
《科創板日報》記者發現,早在兩個多月前,仁度生物已在互動平臺上透露,公司長期發展不依賴于疫情防控相關業務,目前傳統優勢試劑產品均已呈現恢復性增長,新產品的市場推廣也在推進中。
半年報顯示,仁度生物來自疫情防控類業務的營收為483.25萬元,較同期大幅下降95.92%,而生殖等傳統優勢產品的增長,帶動非疫情防控類業務實現營收7519.75萬元,較同期增長47.21%。
而且,由于營收結構變化等原因,帶動仁度生物主營業務毛利率達81.46%,較上年同期上升了13.41個百分點。
還需注意的是,仁度生物的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6.76%,達1860.08萬元,占營收比例為23.24%,同比上漲將近15%。今年6月份,仁度生物還對外宣布,“人類免疫缺陷病毒I型核酸測定試劑盒”(RNA捕獲探針法)已經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提升了體外診斷試劑業務的競爭力。
實際上,在IPO文件里,仁度生物已經開始在為提升競爭力做布局。當年,募資7.01億元里,有4.55億元用于“精準診斷試劑和智能設備產業化研發項目”,該項目包括了5個“診斷試劑開發類”子項目和3個“診斷設備的改進和開發”子項目。
半年報顯示,目前仁度生物擁有12個在研項目,其中有3個進入臨床階段,1個正在技術審評階段,1個已獲NMPA注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