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韋志林表示,上海數據交易所會進一步發揮國家級數據交易所的職能,為數據要素流通提供底層的基礎設施,具體在六個方面尋求突破。
財聯社1月12日訊(記者 崔銘)繼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之后,數據已成為第五大生產要素,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戰略地位。上海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國家級數據交易所、國際數據港和一批數據中心、算力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
數字經濟大潮下應運而生的上海數據交易所,以構建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數據資產化進程為使命,承擔數據要素流通制度和規范探索創新、數據要素流通基礎設施服務、數據產品登記和數據產品交易等職能。歷經一年多的試運行,上海數據交易所于今年1月3日轉入正式運營。
作為一條全新的賽道,數據要素市場收獲了眾多關注。而在熱切目光之下,投資者也對該賽道的發展路徑和價值有了更多深層次思考。
數據要素具備什么價值?如何推動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數據要素市場當下面臨哪些問題?下一步在哪些方面尋求突破?圍繞這些話題,財聯社記者對上海數據交易所副總經理韋志林進行了專訪。
韋志林表示,從數據資源到數據產品,再到數據資產,可視為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路徑。過去所說的數字化轉型更多的是數據治理,其實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階段。數字化轉型的高級階段應該是數據資產化,也就是如何把數據資源轉化為數據資產。
記者了解到,上海數據交易所設立數字資產板塊。其中,有聯合華誼集團(600623.SH)旗下國有老字號“回力”和發行平臺嗶哩嗶哩(09626.HK)發行的數字資產“回力DESIGN-元年”,以及其他老字號品牌數字資產。
一直以來,數據交易存在確權難、定價難、互信難、入場難、監管難的問題。針對“五難”,去年年底《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數據二十條》)發布,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但考慮到數據要素市場目前處于培育發展階段,行業本身也有不少瓶頸問題。韋志林認為,缺少高質量的數據產品供給是一大難點。
“《數據二十條》中提到,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規模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優勢。意味著我們有資源、有需求,但中間缺少高質量的產品,從數據資源到能夠使用的數據產品,中間還有一段路程。”韋志林進一步解釋。
韋志林坦言,現在市場上其實有很多數據產品,只是可能并沒有完全釋放數據的價值。由于產品方對業務場景理解不夠深入,就需要大量的數商和第三方服務機構對數據應用場景和業務需求進行咨詢研究、對原始數據進行清洗、治理、加工,以幫助實現產品化。“這類產業生態目前還在發展過程中。”
韋志林特別提及《數據二十條》中對于確權問題的處理,即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數據產權制度框架。他認為,在這種制度框架下,會形成一大批圍繞數據資源產品化、資產化的生產者、技術服務商、第三方服務機構,進而將更多的數據產品、數據資產推向市場。
在韋志林看來,“難點”同時意味著“機會”,數據要素從資源變成產品,會形成產業生態,帶來產業增加值。
記者注意到,近期受《數據二十條》發布及上海數據交易所正式運營等因素催化,二級市場上“數據要素”板塊持續活躍。不少公司推進布局,如嶺南股份(002717.SZ)近日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恒潤集團成為全國文化大數據交易中心場內交易主體。
就企業發展而言,只有數據資產化,才能讓數字資產“入表”成為可能。韋志林對此表示,“數據作為第五大生產要素,如果說要入表的話,就要形成一個公允價值。要變成資產的話,也應該通過公開的交易市場來對它的價格和價值進行認定。”
在這一制度創新層面,上海數據交易所去年在財政部會計司的指導下組織了專題研究和企業調研,做了很多前期工作。2022年12月1日財政部發布《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
作為首提“數據資產化”并將之作為自身特色的機構,上海數據交易所不僅在制定交易規則、自主研發交易系統、為產品供給提供基礎設施,以及參與國家相關政策標準制定、在制度上創新和先試先行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還致力于構建數商生態。
“在資本時代有券商,在電商時代有電商,今天在數字經濟時代,上海數交所提出‘數商’這一概念。”韋志林表示。
據了解,上海數據交易所在全國首發數商體系,推動構建數據要素行業生態體系,圍繞數據交易主體、數據合規評估、質量評估、資產評估、數據集成、數據經紀等領域,重點打造10類數商。去年11月上海數據交易所主辦了“2022全球數商大會”。會上,全國首個數商協會正式揭牌。協會聚焦數據要素市場更好發展,吸引來自金融、航運交通、通訊、工業、互聯網、合規評估、能源等行業的超過200家機構加入。
展望未來,韋志林表示,上海數據交易所會進一步發揮國家級數據交易所的職能,為數據要素流通提供底層的基礎設施,具體在六個方面尋求突破。
一是繼續致力于制度的創新和先行先試,構建起資產化路徑,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樣板企業和案例。二是發揮好國家級數據交易所的戰略定位,進一步承擔起數據要素流通的底層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三是通過組織和構建生態,激發產品供給,推動數據產品、數據生態、數據賦能等方面的發展。四是希望能與更多區域性的交易所、行業交易中心戰略合作,形成互聯互通機制。五是服務于區域經濟,通過數據生態形成一批產業集聚,帶動一些新賽道。六是希望能在跨境數據流通方面發揮自身優勢,參與更多國際數據合作和標準制定。
(編輯 劉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