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長協價突破49萬元續創三個月新高。天齊鋰業副總裁、贛鋒鋰業董事長和中信證券分析師等對未來價格走勢和供需何時迎來拐點發表最新觀點(附表)。多家鋰鹽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暴增10倍,而“叫苦不迭”的中下游企業一邊加入搶礦大戰,一邊如“寧王”等通過電池漲價實現利潤恢復增長。
財聯社9月1日訊(編輯 劉越 記者 曾楚楚)國內碳酸鋰價格繼續上揚,續創三個月新高。據財聯社不完全梳理,這些業內人士和分析師近期對鋰鹽價格走勢發表觀點,匯總如下:
百川盈孚數據顯示,截至9月1日,碳酸鋰市場長協價達到49.36萬元/噸,相比5月最低價上漲3.8%。目前市場主流長協價處于49萬元/噸至50萬元/噸,另有部分散單成交價格已高于50萬元/噸。
50萬元/噸近在咫尺 短期料持續高位 鋰鹽上市公司業績暴增
分析師普遍認為鋰價繼續上漲的概率較高,其中,信達證券分析師陳光輝認為,需求旺盛,供給相對不足,碳酸鋰價格仍有上漲動力,有望突破50萬元/噸。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最新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表示,維持鋰鹽價格不會突破50萬的觀點,“50萬是心理價格,也是高利潤的平衡點”。
國盛證券分析師王琪8月28日發布的研報指出,限電、疫情和“金九銀十”效應三重因素導致鋰鹽供應緊張加劇,支撐鋰價持續高位。
盡管鋰價當前整體處于高位盤整態勢,但相較去年上半年低點依舊漲幅巨大,鋰鹽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同樣大增,實現產銷兩旺。其中,天齊鋰業、西藏礦業、融捷股份、天華超凈等公司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超10倍,盛新鋰能、永興材料、江特電機、中礦資源等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超6倍,贛鋒鋰業、鹽湖股份和藏格礦業等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則同比增超3倍。
鋰資源供應增速最早明年超越需求增速 未來價格和供需拐點具體時點當下仍眾說紛紜
相較天齊鋰業副總裁李果預計未來18個月內鋰鹽仍然供不應求和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2025年后鋰鹽供需關系可能發生變化的觀點,崔東樹認為,“未來兩年鋰鹽價格應該會明顯下降,鋰礦資源不缺,利潤太高了,必然八仙過海”。
國際能源署(IEA)7月的報告顯示,鋰礦的開采,從初步可行性研究到實際項目投產,基本需要6年-19年不等。據其測算,到2025年,世界可能面臨鋰資源短缺,2030年,可能面臨50%的缺口。產能方面,天齊鋰業相關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真正能夠到2024年底出來的項目,按照現在行業研究報告來比的話,是遠遠低于預期的”。
東亞前海證券分析師李子卓7月21日發布的研報指出,鋰礦主要分布于南美地區,截至2021年末,澳大利亞為第一生產大國,占全球產量的55.0%;智利鋰資源儲量為920萬噸,儲量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儲量的41.8%。
安信證券分析師覃晶晶8月28日發布的研報指出,據GGII,我國約80%以上鋰資源賦存于鹽湖中,分布在青海、西藏等省份;礦石鋰資源則集中于四川、江西、湖南、新疆等省份。政策層面上,工信部多次提出保供穩價,而現階段鋰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
鋰礦山方面,澳洲八大鋰礦山的持續開發和擴產將提供充足的鋰礦供應,李子卓預計未來鋰礦供給仍將維持較高水平。鹽湖資源方面,智利、阿根廷大型鹽湖鹵水鋰資源充足,隨著未來持續推進南美主要鹽湖產能擴張,鹽湖鹵水型鋰資源供給將保持增長,繼而帶動鋰資源的供給。隨著上游鋰礦、鹽湖的不斷開發,據Bacanora預測,2021-2023鋰資源產量LCE分別為44.1、50.0、67.9萬噸。
敖翀指出,南美新建鹽湖提鋰項目進展緩慢,進口鋰價大幅上漲,6月進口均價高達6.43萬美元/噸,對國內現貨價格已形成溢價。考慮到南美鹽湖鋰企業對下半年售價展望積極以及新建項目的投產進度不及預期,下半年鋰供應緊張趨勢難以改變。
SMM新能源研究咨詢總監易彥婷此前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表示,預計2023年鋰鹽價格開始回落,長時間維度來看,據SMM測算,進入2023年后隨鹽湖、輝石等諸多項目陸續釋放,鋰資源供應增速或將在2023年正式超越需求增速,原先因供需錯配帶來的需求缺口將得以彌補。疊加鋰電回收帶來的供應補充,從而迎來連續三年左右的累庫情況,屆時,鋰價或將隨供需結構修正而逐步回歸理性。
國金證券分析師倪文祎3月6日發布的研報指出,鋰鹽價格后期走勢不確定性加大。24、25年為供給端產能集中釋放期,暫不考慮需求,供給的不確定性加大,因此鋰鹽價格走勢可能偏離預期。
下游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 寧德時代等電池廠商加入搶礦大戰 機構推薦上下游一體化布局企業
鋰電產業鏈具體為鋰礦企業-鋰鹽加工企業-正極材料企業-電池企業-新能源汽車企業。
需求方面,王琪指出,8月新能源車市穩中向好,乘聯會預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52萬輛,同比增長108.3%,環比增長7.0%。下半年新能源頭部廠商產線升級、產能擴張,同時隨著“金九銀十”傳統黃金消費季到來,預計新能源車銷量將呈現快速增長。
倪文祎指出,鋰鹽高價格反噬需求,電車等下游需求可能不達預期。
鋰價飛漲讓中下游叫苦不迭。單看第一季度,天齊鋰業的凈利潤大概相當于兩個寧德時代、四個比亞迪。寧德時代年初選擇電池漲價,令車企怨聲載道,但其今年一季度凈利潤依然下降24%,整體毛利率降至14.48%。相較保持盈利的寧德時代,整車廠則陷在虧損的泥潭里無法自拔。其中,廣汽埃安連續三年凈虧損擴大。
“大部分動力電池客戶二季度價格調整協商已基本完成。”寧德時代在業績說明會上提及,一季度由于原材料大幅漲價,與客戶協商價格調整需要過程。寧德時代表示,下半年市場需求持續增長,與客戶的價格協商持續落地,預計公司盈利能力將持續改善。
為了擺脫上游礦產卡脖子的問題,寧德時代一邊加速鋰礦資源布局,另一邊也開始加緊推動電池回收業務。覃晶晶認為,國內鋰資源開發或提速,深度參與國內資源開發或者一體化布局的企業或具備長期競爭優勢。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比亞迪、億緯鋰能等紛紛布局四川、江西、青海、云南等地,依托當地鋰資源構建新能源產業鏈,而天華超凈、盛新鋰能、永興材料等也參與到一體化布局中。
華西證券分析師晏溶8月21日發布的研報指出,推薦關注上下游一體化企業,如阿壩州李家溝鋰輝石礦即將投產的川能動力;已順利產出精制碳酸鋰的金圓股份;鋰鹽自給率有望進一步提高的永興材料;正在辦理茜坑鋰云母礦探轉采的江特電機;格林布什礦山未來5年一直在增產且可以通過代工實現產量放量的天齊鋰業和Bikita礦山擴產進行中、鋰鹽自給率有望持續提高的中礦資源。